首页 > > 57

政策落地预期升温 香港和内地交易所争夺“四新企业”

2018-04-26
来源:证券日报

   主持人包兴安:随着中国证监会明确独角兽上市政策以及港交所发布新经济上市新规,新经济公司正迎来发展的春天。可以预期,未来A股市场将会培育出一批“独角兽”公司,打通投资者分享新经济成长收益的通道。

  本报记者 左永刚

  “港交所发行制度改革使得科技创新企业赴港上市门槛大大降低,港交所未来有望成为创新企业和‘独角兽’等中国新经济企业上市的重要市场。”联讯证券新三板首席分析师彭海4月25日在接受《证券日报》记者采访时表示。

  4月24日,港交所正式公布《新兴及创新产业公司上市制度》的咨询总结,自4月30日起,港交所将开始接受双重股权结构公司、尚未盈利的生物科技公司、在海外上市的创新产业企业赴港上市申请。

  在彭海看来,港交所这次改革IPO制度,可视为各交易所争夺新兴产业公司的表现。彭海表示,从具体行业来说,互联网和生物科技是大家比较关注的,这两个行业的企业均有一个特点就是前期“烧钱”,资本市场本身关注点是在于未来,所以新规有效结合了行业和资本市场的特点。

  除了港交所之外,当前,我国内地多层次资本市场支持新经济企业的政策落地预期正在加快。如《证监会关于开展创新企业境内发行股票或存托凭证试点若干意见》已于日前发布,明确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软件和集成电路、高端装备制造、生物医药等七大领域企业可根据相关规定和自身实际,选择申请发行股票或存托凭证(DR)上市(中国存托凭证简称CDR)。

  此次港交所允许双重股权结构公司上市,也为内地资本市场示范了改革路径。当前,我国以新产业、新业态和新商业模式为代表的新经济快速成长,在此期间涌现的大量新兴公司,在传统的“资合性”基础上,还具有一定的“人合性”色彩,对于股权融资与控制权稳定的平衡需求较为强烈。

  但现行《公司法》关于股份公司股东表决遵循“一股一权”的规定,限制了以超级表决权股为代表的双重股权结构的运用,制约了新经济的发展,导致境内双重股权架构企业只能到境外发行上市。

  对此,不少市场参与人士也呼吁为新经济企业创造相适应的法律环境和政策环境。如有业内专业人士提出修改《公司法》相关条款,以完善双重股权结构制度供给的议案,及时回应新模式、新科技及公共领域特殊企业合理的股权安排需求。因为双重股权结构除一股附着一个投票权的普通股外,还设置了一股附着多票的超级表决权股或无表决权普通股等特别股,能够避免公司上市后的控制权稀释,契合新经济公司上市诉求。

  上述业内专业人士认为,完善双重股权结构制度供给,有助于充分调动企业家科研人才的创新积极性,有助于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落实,为市场新生力量发展创造空间,推动创新创业“新引擎”加速发力,加快发展新经济、培育新动能。同时完善双重股权结构制度供给有助于增强资本市场服务实体经济的能力,提高A股市场的国际竞争力与吸引力,使境内资本市场成为中国新经济的主场。

  中概股以IPO形式回归A股 打开想象空间?

  本报记者 朱宝琛

  4月24日,无锡药明康德新药开发股份有限公司进行网上与网下申购。而在4月13日,公司刚领到了A股的IPO批文。

  从今年2月初招股说明书预披露更新,到3月27日IPO申请上会并顺利过会,再到领到IPO批文,药明康德仅仅用了两个多月的时间。

  值得注意的是,作为医药行业“独角兽”的药明康德,是中概股以IPO形式回归A股的第一单。此前案例中,中概股都以并购方式回归A股。业界认为,这为中概股以IPO形式回归A股打开想象空间,可以看作是监管层接纳海外优质中概股的双轨制安排。

  除了已经领到IPO批文的药明康德,目前已经过会的“独角兽“企业中,还有富士康工业互联网股份有限公司和宁德时代新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其中,富士康工业的IPO申请于今年3月8日获得审核通过,宁德时代的IPO申请则于4月4日获得审核通过。其中,富士康工业从从预披露到上会仅用了36天;宁德时代自3月12日更新预披露到上会只用了24天,再次创造A股市场IPO的新速度。

  市场人士认为,不管是富士康工业、宁德时代还是药明康德,它们IPO申请的快速过会,得益于监管层出台的A股拥抱“独角兽”的政策。这是我国资本市场制度改革的有力体现。

  而“快”的背后,是A股市场迎接“独角兽”的决心,其意义不仅仅是为境内的投资者提供更为丰富的选择。从已经公布的“独角兽”选定标准看,试点直指新经济行业。这也是促进中国经济转型升级的重要举措。

  同时,监管层释放出的一系列信号,为一些“独角兽”企业在A股市场崭露头角创造了良好的机会,为相关的公司指明了一条快速上市的途径,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可以预期的是,未来A股市场将会培育出一批属于自己的“独角兽”公司。

  中金公司测算,海外中资股市值规模约4万亿美元,生物科技、云计算、人工智能、高端制造的四新类公司占比约42%,加上尚未上市的独角兽估值,总计2.3万亿美元市值将登陆A股。

  四大行业“独角兽”A股上市可期

  本报见习记者 孟珂

  今年以来,证监会、沪深交易所等监管部门频频喊话支持“四新经济”(即指新技术、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近期证监会表示,将为互联网、智能制造、生物医药、生态环保四大行业“独角兽”开通IPO绿色通道,有不少市场人士认为,这将会为新经济IPO掀起热潮。对此,《证券日报》记者就相关问题专访了万博新经济研究院副院长刘哲。

  《证券日报》记者:您认为发展新经济企业的重要性有哪些?新经济概念兴起背后的原因是什么?

  刘哲:随着服务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占比越来越高,互联网科技、大数据、信息产业、先进制造业等新兴经济的逐步涌现,新供给、新动能成为未来经济发展的重要引擎。2017年,万博新供给指数首次突破40,达到40.23,即新经济产值占中国经济的比重为40.23%。据统计,2017年城镇新增就业中,新动能的贡献率占70%左右。中国经济的未来不取决于那些供给老化的产业,而取决于新供给,将来会创造哪些新需求,形成多大的增长新动能,新经济企业是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核心动力所在。

  新经济概念的兴起背后是产业结构升级的大趋势。未来硬产业还会一步步萎缩,而满足人们精神需求的软产业、新经济,将成为人们未来消费的主体,这是未来经济结构发展的必然趋势。

  《证券日报》记者:您认为当前新经济企业A股上市的难点有哪些?应如何突破?

  刘哲:在传统产业中,一般要先有销售收入才能有利润,进而为股东创造价值。与传统产业不同,新经济产业往往是轻资产、科技型、服务型企业,其盈利模式也发生了根本性变化。新供给主义经济学认为,对于知识产业、信息产业、文化娱乐产业和其他服务业,往往是先有社会公众价值,再有盈利模式。像京东、滴滴出行等新模式的新经济企业,往往在较长一段时间内处于亏损状态,是先通过补贴或低价迅速占领市场份额,再有盈利模式。而很多生物医药企业,前期也是需要长期、大量的研发投入,一旦新产品投入市场,就会迎来爆发式增长。

  如果只强调前期的盈利能力,而忽视了产业新的发展模式和未来的盈利潜力,就会把类似于京东、微博这样的新经济企业拒之门外。而A股对拟上市公司设定一定的财务门槛,能够在一定程度上起到筛选作用,但也需要与时俱进,与新兴企业发展的新特点相适应,为生物医药、共享经济等新产业提供上市融资的机会,加速推动这些新经济企业进入供给扩张阶段,更好地推动经济向高质量发展。

  三地交易所紧锣密鼓迎接新经济

  一帆

  4月24日,正如港交所行政总裁李小加多次公开预告的,港交所赶在四月结束前一周,适时发布了新修订的《上市规则》,并将于2018年4月30日生效,按新制度申请上市的新兴及创新产业公司可于该日起提交正式申请。总体感觉,对于新经济企业,港交所从表态到咨询再到规则落地实施明朗而迅速。

  与港交所发布新《上市规则》同一天,深交所公开发布2018年会员大会若干决议,明确提出未来三年的重点任务,要形成领先的创新支持市场体系、领先的创新资本生态圈、领先的市场监管与风控体系、领先的市场基础设施和制度体系。积极稳妥推进创新企业境内发行股票或存托凭证试点,深化创业板改革,加大对新经济支持力度,加速国际化发展进程,打造国际领先的创新资本形成中心。字里行间,除了自我鞭策,更多的是对新经济企业和创新资本的呼唤。近日,笔者有幸与深交所近距离接触,从中深深感受到,作为港交所近邻,深交所的管理层们对即将到来的改革和拥抱创新企业的那份热切。

  仍然是同一天,医药生物行业“独角兽”药明康德迎来网申,募资结束后将在上交所上市。业内预计,药明康德将成为中概股以IPO形式回归A股的首单。在今年两会后,上交所方面曾明确表示,目前已形成了一套以服务新经济、高技术和传统产业优化升级等创新企业为对象的服务方案,其中不乏符合国家战略的“国之重器”企业和真正的“独角兽”企业。下一步将尽快制定创新企业上市和交易的相关业务规则,明确相关业务安排,与相关各方密切配合,共同推动创新企业股票或存托凭证在上交所上市和交易。

  其实,内地监管层此前已经对“四新”企业发出明确的邀请函,投资者可以透过近段时间IPO的些许变化和市场热点的变化,从中不断感受这一氛围在逐渐加强。更有资金已经在行动。有数据显示,4月份以来创业板与蓝筹ETF同获大额净申购。华安创业板50、易方达创业板、工银瑞信创业板、广发创业板等4只创业板ETF4月份以来份额累计增加40亿份有余,粗略估算合计“吸金”规模将近40亿元。另外,代表蓝筹概念的华夏上证50ETF、嘉实沪深300ETF、华泰柏瑞沪深300ETF等也获得了较多的资金净申购。

  目前境内外市场均意在拥抱新经济,并推出各种举措吸纳科技“独角兽”,表明新经济被视作经济增长的主要驱动力量已经成为共识。反观国内,中国经济虽然取得开门红,但要保持和扩大这一成果,仍然需要从创新着手,继续挖掘经济增长的新动能,提升科学技术含量,实现更高质量的经济增长。在此过程中,资本市场正在积极发挥引领和支持作用。

[责任编辑:蔚然]
网友评论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