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 102

美團抵華 劉鶴出馬 外交部:磋商符合两国利益

2018-05-03
来源:香港商報网

  

  美国白宫

  国务院副总理劉鶴

  【香港商報网訊】由美國總統特使、財政部長姆努欽率領的貿易代表團於3日至4日訪華。屆時,中國國務院副總理劉鶴將與美方就中美經貿問題交換意見。此前,中國方面已多次表態,中方歡迎美方代表團來華就經貿問題進行談判,并表示中美兩大經濟體在經貿領域出現一些問題不足為奇,可以通過雙邊協商解決,也可以在共同認可的多邊框架內解決,但肯定不應有單邊解決的辦法。

  希望中國進一步開放競爭

  姆努欽表示,將就貿易不平衡、知識產權、合資技術和合資企業問題與中方展開討論,并對與中國的貿易談判持樂觀態度。

  有分析指,姆努欽率團訪華并就中美貿易展開談判,將在相當程度上化解目前中美經貿的緊張局勢。不過,分析認為,即將在北京開啟的中美對話必須是平等的協商,美方代表團需要帶着誠意來。舉行這次對話,雙方首先要實事求是看待中美貿易的性質,在承認它為兩國經濟發展都作出了貢獻的基礎上尋求雙邊貿易的平衡。

  而美國首席貿易談判代表萊特希澤表示,在本周與中國政府所舉行的貿易會談當中,他希望中國進一步開放外資競爭。萊特希澤對美國商會表示,他把這次與中國高官進行的會談,視為中美雙方更好地管理貿易分歧的長期學習過程的起點。

  美國商務部長羅斯在前往中國進行貿易談判前向CNBC稱,對於可能達成協議來解決全球最大的兩個經濟體之間貿易緊張關系,他抱有「一些希望」。但羅斯和白官貿易事務顧問納瓦羅均表示,最終決定將由特朗普說了算。

  萊特希澤表示,鼓勵中國向美國及其他外國公司開放經濟符合美國利益,這不僅是為了增加對中國消費者的銷售,同時還能在中國促進市場競爭。

  外交部:磋商符合兩國利益

  在昨日外交部例行記者會上,有記者問及有關中美此次會談能否取得突破的問題。外交部發言人華春瑩回答稱,通過磋商解決分歧符合兩國利益,但指望一次磋商來解決所有問題是不現實的。

  華春瑩表示,一段時期以來,多次表明了我們對中美經貿關系當中一些問題的看法。中美作為世界上第一大和第二大經濟體,通過磋商去妥善解決分歧,維護中美經貿關系穩定的大局,無疑是符合中美兩國共同利益的,也是世界各國的共同期待,對於世界經濟的復蘇和穩定是具有重要意義的。

  昨日晚間,官方新華社發文評論稱:不管怎樣,談總是件好事,中國談判的大門一直敞開,只是談要有誠意、有原則、講規矩。談,大門敞開;打,奉陪到底。這是中方一貫的立場。你來談,我與你談,中方會在平等互利的基礎上與你認真地談,但美方也要拿出談的誠意來,而不是漫天要價、強買強賣,談判應是努力尋求雙方最大公約數。

  【链接】

          庫克:中美共贏才是贏

  【香港商報网訊】近日,面對備受關注的中美貿易戰,蘋果CEO庫克表示只有中國贏,美國才會贏,同時反之亦然。庫克認為貿易問題遲早能夠被解決。

  面對中美貿易戰火升溫的壓力,庫克不認為有很大的冲擊,并表示自己對此抱持樂觀態度。庫克認為,「只有中國贏,美國才會贏,反之亦然,美國贏,中國才會贏。而且只有中美共贏,世界才會贏。」他表示,中美兩國有着不可分割的親密關系。

  庫克進一步解釋為何對貿易戰感到樂觀,「我認為就是這麼簡單,如果你看歷史所告訴我們的原則,那些最開放、最多元化的國家表現得最好,而那些封閉、最不多元化的,他們的人民表現得最差。歷史一次又一次地證實了這個真理。我認為中美兩國都知道這一點。所以我很樂觀。」

  談及貿易戰是否波及蘋果在中國市場的表現,庫克說,他永遠不會說蘋果絕對不會怎麼樣。不過庫克也強調,蘋果公司在中國做了很多事情,除了運營大量的業務,蘋果正在以100%可再生能源來經營蘋果公司,這對中國來說是一件大事,而且非常特別。蘋果還真的鼓勵超過150萬名應用開發人員為iOS和AppStore編寫應用程序,蘋果的人員專注於從制造到開發的所有事情,并在社區里扮演重要角色。

  美初裁中企聚四氟乙烯樹脂傾銷

  【香港商報网訊】據中國商務部網站昨日發布的消息指,美國商務部於華盛頓時間1日公布對華聚四氟乙烯樹脂反傾銷調查初裁結果,裁定兩家強制應訴企業傾銷幅度為69.34%和84.75%,獲得分別稅率的企業傾銷幅度為78.74%,其他中國企業傾銷幅度為208.16%。

  消息指,預計美國商務部將於今年9月12日作出本案終裁,國際貿易委員會將於10月29日作出損害終裁。如損害終裁為肯定性,美國商務部將於11月5日左右發出徵稅令。據美方統計,2016年中國對美出口涉案產品2460萬美元。

  近一年多美雙反調查翻倍

  據統計,去年1月20日至今年4月10日,美國商務部已發起104起「雙反」(反傾銷、反補貼)調查,比2016年至2017年同期增長100%。據統計,美國商務部在今年第一季度已發起22項新的「雙反」調查,同比增長150%。

  中國商務部曾多次表示,希望美國政府恪守反對貿易保護主義承諾,共同維護自由、開放、公正的國際貿易環境,以更加理性的方法妥善處理貿易摩擦。

 

  侠客岛:美贸易代表团来华谈判 有些话要说在前头

  阵容

  “特朗普将他的整个经济团队送到了中国”——瑞士《新苏黎世报》的这声感慨,确实并不夸张。

  看看美国总统特使、财政部长姆努钦率领的这个美方代表团的超豪华阵容吧——美国驻华大使布兰斯塔德;商务部长罗斯;贸易代表莱特希泽;国家经济委员会主任库德洛;总统贸易顾问纳瓦罗;总统贸易副顾问埃森斯塔特。

  除了这些人之外,美国联邦政府的经济班底几乎没剩下几个要角。

  自从1979年美国单方面宣布对中国7大类出口纺织品实行限额、当代中美贸易摩擦帷幕拉开至今,近40年来,从未有哪次中美贸易争端,美方向中国派出如此阵容的谈判代表团。在美国与其它国家的双边贸易争端中,这般阵容的代表团也堪称史无前例。

  这一阵容,当得起中美两国在世界经济和全球贸易中的分量,也当得起近一二十年来中美两国包办几乎每年全世界一半以上经济增量的格局。

  毫无疑问,与主动挑起此次中美贸易战之初那种没有谈判、只是一味单方面挑起争端的做派相比,这次美国愿意来访谈判,本身就是一大进步。超豪华的阵容,更显示了美方对谈判协调中美经济关系的重视。而且,由于此次贸易战衅端非自我开,他们来华谈判、而不是我们去,这种安排是恰当得体的。

  动机

  美国为何选在此时派团来华?

  对于美方而言,无论决策者如何为自己“交易的艺术”而自得,发动此次中美“史诗级贸易战”至今,确实也需要从悬崖边缘战术及时转圜了。

  这是因为,以中美经济贸易体量之巨大、双边经贸关系之密切,涉案贸易额创造世界贸易史纪录的贸易战,必然会让双方都付出实实在在的沉重代价。

  这一冲击波带来的产业界的担忧、金融市场的震荡、美国政界越来越多的不满,也会日益发展成为山姆大叔难以承受之重。

  而且,作为应战方,中国面临的压力峰值产生于对方发动攻击之初;作为主动挑战方,美方面临的压力却是随着时间流逝与日俱增,日益显著。

  我们可以负责任地对美方说——

  不要以为加征25%关税就必然导致受限方退出市场,要充分认识到“中国制造”所占的巨大份额及其作为生产中心的不可替代性;

  不要以为主动发起的贸易禁运中只有被禁运一方遭受冲击,要知道供货方的员工并不能靠贸易禁运和西北风填饱肚子,也需要去寻找新的销售市场;

  不要以为主动发起贸易战、并威胁扩大贸易战规模可以收获“粉丝”的喝彩与中期选举的选票,要知道,贸易战抬高物价、影响民生的效果,必定会随着时间流逝而日益显现,现在到11月6日中期选举还有半年,足够让这一效果比较充分地显现出来。

  我们看到,美方公布的第一份500亿美元清单竭力避免纳入居民日用消费品,以求尽可能减少对居民日常生活的影响。换言之,就是尽可能减少对11月中期选举选票的影响。

  比如,这份清单中的84198150税号下,加征关税商品是“炉灶,炉灶和微波炉,微波炉除外,用于制作热饮或烹调或加热食物,不用于家庭目的”;但倘若美方如同威胁宣称的那样追加1000亿美元涉案贸易额,就不可能不纳入相当一部分居民日用消费品,而这些“中国制造”的商品在美国市场占有率甚高,即使加征关税,也难以被替代而退出美国市场,而只会抬高美国市场销售价格。

  正因如此,我们已一次又一次目睹美方决策者到最后关头极速转圜的灵活身段。这一次美方从主动寻衅发动贸易战到愿意谈判,也不足为奇。

  应对

  那么,我们该怎么应对美方这个超豪华代表团?

  首要的原则应该是双方谈判立足于世贸组织规则,而非基于美国国内法。相鼠有皮,由于中美双方都是世贸组织成员方,发生贸易争端时遵守这一原则,是起码的国际信义。

  其次,所谓谈判,应当是双方相互妥协磨合,而不可能是美方提条件,另一方照单全收。

  当年美日贸易争端如火如荼之时,美国著名经济学家、1990年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默顿·米勒有感于当时的美国政府在贸易谈判中一贯强加于人,曾经辛辣地嘲讽美国政府所谓“贸易谈判”是“劫匪抢劫良民”;二十多年过去了,美国政府的沟通艺术,是否发生了质的飞跃呢?

  2007年7月16日,美国《每日科学》杂志刊发过一篇题为《美国人比中国人难于理解别人的观点》的文章,报道了芝加哥大学心理学教授博阿兹·凯萨尔与一名研究生共同研究的结果。研究发现,美国人及其他西方人很难从别人的角度看待事物,其中一种后果便是交流效果不断降低;而生活在鼓励成员持集体主义态度的社会里的中国人,则更善于理解别人的观点。

  我们愿意理解也更长于理解贸易伙伴的需求,但我们绝不会接受单方面的压服企图。

  第三,对这一轮中美谈判,我们一颗红心,两手准备。能够成功最好,不能成功我们也有勇气直面现实。即使成功,也很可能需要经历几个来回。总之,做好准备,沉着应对。

  最后,无论此次谈判结果如何,中国扩大开放的决心和步伐不会动摇。

  我们理解一些国民对经济安全的担忧,但我们回顾19世纪的英国从重商主义政策转向自由贸易政策的历史,就可以发现,英国在实现工业化之后的一系列开放举措,没有让英国丧失经济安全,反而推动英国登上全球经济体系的巅峰。

  1997—1998年东亚金融危机期间,当时经济体量远大于中国的日本,选择了日元贬值以转移压力,中国决策者则毅然承诺人民币绝不贬值。虽然当时中国为此承受了巨大的压力,但结果是中国由此取代日本,成为亚洲经济的稳定器。

  尽管中国经济规模直到2010年方才超越日本,但1998年东亚金融危机中两国不同的担当,已经决定了这一结局。

  这段历史是否会重演?让我们拭目以待。

[责任编辑:蒋琳]
网友评论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