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 254

如何走好AI芯片這條創業路?高通沈勁給了幾條建議

2018-05-10
来源:创业邦

  2018年以來,人工智能芯片領域熱鬧非凡。尤其在中國,豐富的垂直應用場景為AI芯片的發展提供了沃土。目前,中國已湧現出像深鑒科技、寒武紀、地平線等一批知名創業公司。

  作為在芯片領域駐足長達30年之久的高通,不論在投資賽道上還是對芯片行業的理解上,其觀點都具備一定的參考價值。

  高通全球副總裁、高通創投董事總經理沈勁

  5月9日-10日,2018Demo China創新中國春季峰會在國家會議中心舉行,高通全球副總裁、高通創投董事總經理沈勁接受創業邦獨家專訪。

  “人工智能芯片的確是現在創投圈的熱點”,沈勁回答。

  高通作為一家無線技術與芯片公司,在產品定位上一直重視研發策略。

  沈勁談到高通目前在AI芯片上的布局:利用其SoC芯片可編程的異構計算能力,用分布式運算單元做AI運算,面向不同的功能、基於不同類型的數據,在不同的計算精度水平上支持廣泛的人工智能框架、軟件和算法,如TensorFlow、Caffe/Caffe2等人工智能神經網絡框架。

  基於高通自身是一家經驗豐富的半導體芯片設計公司,對行業規律的把握為其投資這類企業提供了“內在方法論”。

  偏好投資能夠規模化的芯片企業

  這兩年,高通在AI芯片領域投資布局了AI+IoT方向的創業公司,比如去年投資的耐能,這類公司在端上的AI 運算要求要具備效率高、發熱低、功耗低等功能。

  另一方面,「高通投資的芯片企業非常看重其是否能夠規模化」,沈勁解釋稱「任何芯片,如果不能規模化,產品競爭力一定是有問題」。

  隨後,沈勁算了“一筆賬”,現階段很多芯片研發,某種程度上靠國家補貼,「但補貼不是永遠的」,後期商業化時,一旦離開補貼,如果不能拿出性價比高、可規模化的產品,最終都會被市場淘汰。

  而芯片領域,時間的積累尤為重要,可以說芯片公司的成長曆程遠大於現在互聯網公司的成長周期,芯片產業鏈長,流程複雜且變現難。

  「但現在不管是投資人還是創業者,有些不能擺脫互聯網創業思維」,認為3到5年就能打造一個大型的公司,「其實有這方面思想做產品很危險」。

  3到5年的時間,芯片創業公司不管在產品還是收入上可能還都無法真正做起來。沈勁提醒到,投資人和創業者涉足這個領域時,需要做好10、20年的長跑打算。

  所以在高通被投企業上,一定會把這種理念帶入,「長期給予支持,希望在規模化道路上幫到他們」。

  識別“真人才”,少走彎路

  「芯片行業現在很多人都跳進去了,但是很多公司的人才是遠不夠用的」,沈勁拋出了一個現實問題。

  芯片不像做軟件,後期能修修補補,這方面的人才非常重要,但從整個芯片發展曆程來看,主要還是聚集在美國和中國台灣,中國內地人才儲備還有待加強。

  「現在很多人說自己會做芯片,但實際上不會做」。

  沈勁拿自己舉例,「在高通工作15年,你讓我講講芯片可以,但做芯片真不會」。

  所以其實很多公司找到的人並不是真正會做芯片設計以及半導體工藝的人,「多數可能是一些軟件人員、或是以前做芯片測試等周邊的人」。

  除了告誡公司甄選真正的人才外,沈勁同時強調了企業一定找到應用場景。沒有好的應用場景,前期靠資本注資還能支撐。「但後期資本說走就走了」。

  算法和算力同樣都還存在很大的想象空間

 

  大家在談及人工智能時,更多的會涉及各種算法。

  但當各大企業都具有開發相關算法能力的時候,甚至初創企業也可以利用開源的算法庫應用到自己的產品中的時候,那么由算法所貢獻的那部分優勢就變得越來越小。這也造成很多人認為算法紅利期已過,更多的人將目標轉移至算力上。

  但沈勁對此有不一樣的解讀,他認為算法還存在很大想象空間 。

  「拿我們投資的商湯科技舉例,從之前的用單顆攝像頭做人臉識別,到最近用幾萬顆攝像頭識別,後者算法比前者複雜很多。所以說僅在圖像識別方面,依然存在很大的提升空間」。

  除此之外,沈勁強調,在設備識別、雲端識別亦或是雲端與設備端的聯動識別上,都不是簡單的、輕量的代碼就能解決。

  同樣,在算力方面,AI芯片主要還是基於中國有很多的應用場景,政府也比較鼓勵自主原創的芯片。如果沒有要求自主原創的訴求,實際上在國際市場上還是有很多發展機會,所以不存在所謂的算法到瓶頸算力還有空間的說法。兩個方面存在的空間都還很大。

[责任编辑:蒋琳]
网友评论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