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新聞 > 國內

第二屆中國高校科技成果交易會開幕

2018-05-25
來源:香港商報網

全球首台人工神經康復機器人系統“神工一號”

香港城市大學吸引眾多觀眾關注

  【香港商報網訊】記者盧偉報道:5月25日,以“促進產學深度融合 攜手創新共贏發展”為主題的第二屆中國高校科技成果交易會(下稱科交會)在惠州會展中心開幕。350家國內外高校攜萬多項成果前來展示、交易,其中包括近百所“雙一流”創建高校和16所港澳高校。近3000家企業參會,開展產學研對接合作。

  腦-機交互試驗平台首現科交會

  在展會現場,一款由天津大學神經工程團隊研制的新型腦-機交互試驗平台吸引了記者的注意,據該大學神經工程團隊的博士生顧斌介紹,該平台是為解決航天員着服後操縱能力受限,認知能力和作業績效下降的問題。針對太空飛行過程中在軌資源有限對試驗平台重量、體積、功耗的約束,團隊與中國航天員中心合作開發了世界首套適于在軌環境的腦-機交互自適應檢測設備與處理技術,通過了百余人次的地基實驗和23項航天測試。2016年10月21日,航天員景海鵬和陳冬在“天宮二號”空間實驗室采用該系統完成人類首次太空腦-機交互實驗,全面了解並驗證了腦-機交互技術在復雜空間環境中的適用性。該系統的建立和成功測試將為我國載人航天工程的新一代醫學與人因保障系統提供關鍵技術支撐。

  該團隊研發的全球首台人工神經康復機器人系統“神工一號”也吸引了眾多的關注,該系統融合了中風康復最重要的技術,運動想象療法和物理訓練療法,在中風患者體外仿生構築了一條完整的人工神經通路,它通過模擬中樞神經通路、解碼患者的運動意念信息,進而驅動多級神經肌肉電刺激技術模擬周邊神經通路、刺激患者癱瘓肢體產生對應動作,從而完成主動康復訓練對皮層、肌肉活動的同步整合與協同。

  此外,“神工一號”系統在康復訓練的同時,促進了患者受損腦區功能恢復以及體內神經通路的修復和重建。

  目前, “神工一號”2015年已經順利通過了國家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的檢測,進入醫療器械注冊證申請階段。已在天津市人民醫院、天津市第一中心醫院、天津醫院、山東省煙台山醫院等多家三甲醫院開展了臨床試驗並測試成功,受益患者3000余例。

  香港城市大學展示的溫度反饋智能戒指也十分有趣,據介紹,通過佩戴的戒指冷熱傳感,未來可用以導航。

  香港中文大學孵化的視見醫療科技公司研發的AI放射輔助診斷系統,已經在國內外100多家醫院試用,小結節檢出率在95%以上。

  10000余項科技成果項目找 “婆家”

  在為期3天的科交會活動分為“展覽展示、論壇會議、交易合作”三大版塊,重點突出交易合作,聚焦智能制造、電子信息、新材料、石油化工等領域,設置了交易合作、重點項目展覽展示、論壇會議、“藍火大講堂”院士專場報告會等多種交流活動。

  本屆科交會吸引了眾多國內外知名高校參展參會,從全國高校收集科技成果項目10000余項,現場組織展覽展示、推介項目約8200余項,其中重點項目路演100項。

  廣東省副省長黃寧生在開幕式上致辭時表示,廣東省將以此次交易會為契機,加快建設科技成果產業化載體、健全科技成果轉化服務體系、完善鼓勵科技創新和成果轉化的政策體系,構建以企業為主體、市場為導向、產學研用相結合的自主創新體系,形成以創新為主要引領和支撐的經濟體系和發展模式,不斷開創新時代創新發展新局面。

  教育部党組成員、副部長杜佔元介認為,教育部接下來將推動的兩項工作。 一是提煉先行先試的有效模式和做法,推動高校科技成果轉化向高質量發展。 二是推動完善高校科技成果轉化管理體系、政策體系和服務支撐體系。

  惠州市委書記陳奕威透露,惠州正在深入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啟動國家創新型城市建設“十大工程”,珠三角(惠州)國家自主創新示范區建設提速,潼湖生態智慧區大學創新園和哈爾濱工業大學國際教育科研基地等項目紮實推進,中科院“兩大科學裝置”前期工作進展順利,香港城市大學惠州校園項目、粵港澳大灣區先進半導體研究院落戶,一大批高層次高技能領軍人才和創新團隊落戶紮根,一座更具創新特質的智造高地正在崛起。

  他表示,惠州將搶抓粵港澳大灣區建設的機遇,加強區域科技創新合作,建設運營好中國高校(華南)科技成果轉化中心,全力推動高校科技成果轉移轉化和產業化,將惠州打造成粵港澳大灣區科技成果轉化高地。

  在當天上午舉辦的高等學校技術轉移國際高峰論壇中,還進行了“首屆全國大學生人工智能創新大賽”總決賽授旗儀式、國際科教協同創新聯合體合作備忘錄簽約、重大項目簽約儀式,其中包括共建清潔能源實驗室戰略合作框架協議簽約、教育部“潼湖·大學創新園”首批入駐大學簽約、校企合作項目簽約等活動。

[責任編輯:朱劍明]
網友評論
相關新聞
返回頂部 關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