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 80

孩子的命运绝不能掌握在手机里

2018-06-07
来源:北京青年报
 
   “请你们一定要远离网游、好好学习,决不能因为沉迷‘网游’而葬送一生的前途——命运掌握在你们自己的手里,而绝不掌握在你们自己的手机里!”高考前夕,一篇题为《一个心碎母亲致所有高考考生公开信》的长文刷屏网络,再次引发舆论对青少年沉迷“网游”问题的关注。公开信的作者是湖北武汉的一名家长,她讲述了原本成绩优秀的儿子,因沉溺网游导致高考失利,至今未曾走出阴影的经历。
 
  这封公开信写得情真意切,然而,有多少已经沉迷网游的孩子能读到这封信?又有多少孩子正在网上搜一个身份证就去完成网游实名认证?我国未成年学生的网瘾问题,已经引起国家层面和全社会的高度关注,但目前预防中小学生沉迷网络,面临和游戏运营商争夺孩子的问题,而游戏运营商诱惑孩子玩游戏的手段,足以消解所有学校教育、家庭教育的努力。
 
  今年4月,教育部办公厅印发《关于做好预防中小学生沉迷网络教育引导工作的紧急通知》,要求各地教育行政部门研究制定预防学生沉迷网络工作制度,重点加强农村学校、寄宿制学校等管理工作,并指导学校加强对校园网内容管理;要求各地各校通过开展家访、召开家长会、家长学校等多种方式,提醒家长承担起对孩子的监管职责,帮助家长提高自身网络素养,掌握沉迷网络早期识别和干预的知识。随后,全国妇联、共青团中央、教育部等8部门共同下发通知,要求加大对以游戏、文学、直播、视频等为代表的网络精神产品对少年儿童影响的监管整治力度,引导少年儿童绿色阅读、文明上网。
 
  以上措施要求建立全覆盖预防学生沉迷网络,学校、家庭和游戏运营商对此都责无旁贷,其中,游戏运营商履行社会责任,严格限制未成年人玩游戏(严格实名认证+人脸识别+防沉迷)最为关键。近年来,在讨论未成年学生沉迷网游现象时,一些人把责任推给家长,认为游戏没有“原罪”,主要责任在于家长没有做好引导和管理。这种意见把游戏产品简单类比为其他学习用品和生活用品,显然是偏颇的。
 
  不可否认,网络游戏是具有特殊性的产品,对未成年孩子有很大的诱惑性,很容易让孩子成瘾,并受游戏情节影响,形成错误的人生价值观。正因为如此,发达国家对文学、影视、游戏等都有明确的分级制度,规定哪些游戏不适合未成年人玩,哪些适合未成年人玩,但必须由家长陪伴指导等。游戏运营商对用户不加区分地提供游戏服务,这对家长、学校来说,就构建了一个十分恶劣的外部教育环境。这不是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无力,而是外部环境对未成年学生的影响使然。
 
  游戏运营商都应该知道“孟母三迁”的故事,但现在家长面对无处不在的网游包围,却无处可迁——总不可能断网,不让孩子使用手机、电脑。而孩子一使用手机、电脑,就可以很方便地、不受限制地玩游戏,这就是问题的症结所在。要让学校、家庭对孩子的教育引导管用,必须有游戏运营商的配合,即与学校、家长相向而行,共同为保护未成年孩子而努力。
 
  这是每个游戏运营商应该履行的社会责任。去年,针对社会舆论对未成年学生玩王者荣耀出现的问题的质疑,腾讯公司曾表明要建立防沉迷系统,但到现在为止,家长仍没有看到真正有效的防沉迷系统,这十分令人困惑。从技术手段上说,像腾讯这样的企业,完全有能力建立十分严密的实名注册和防沉迷系统。企业追求利润也无可厚非,但如果企业追求利润付出的代价是对家庭和社会造成伤害时,就非同小可了。
 
  如果企业不能自觉履行社会责任,就需要监管部门依法出手。针对我国未成年学生沉迷网游,家长陷入无助的困境,有必要尽快出台游戏分级制度,并要求游戏运营商严格执行分级制度,对违反者应依法严加惩处。
[责任编辑:李振阳]
网友评论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