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 254

56歲創業,87歲“裸退” ,他是半導體教父,曾稱霸全球

2018-06-07
来源:武昭含

      

  台積電創始人張忠謀。來源:視覺中國

  據台灣媒體報道,晶圓代工廠台積電股東常會完成董事全面改選,董事長張忠謀將正式退休,卸下一切職務,離開打拼30年的台積電。

  從1987年創辦台積電,張忠謀已經帶領台積電走過了31個年頭,而他也被稱作是“半導體教父”。30年間,台積電從默默無聞、不被看好的公司,躍居為全球半導體領域大咖,總市值一度創台灣證券史上最高市值紀錄,更曾超越半導體巨人英特爾,成為全球市值最高半導體企業。在台灣《天下》雜志的標杆企業獎評選中,台積電連續11年獨占鼇頭。CNN評價張忠謀是台灣經濟崛起的象征,也是台灣經濟至今尚未破產的最重要原因。

  2017年10月,張忠謀宣布將於今年六月股東會後“裸退”,不再擔任台積電任何職務。他在宣布退休時,表示要將餘年留給自己和家庭,還談到了退休後的第一個願望:要寫完自傳的下冊。張忠謀在接受作家陳文茜的訪問時表示,他年輕時候的第一個夢想是當作家,但他的父親說“你當作家會餓死”。之後,他便放棄了這個作家夢,但下定決心,這一生一定要有自己的作品,還要親手執筆寫。

  “寫的過程,不只是文字,不只是書寫,甚至不只是回憶,我想把很多部分連結起來,絲絲入扣,也算不負此生。”

  “允公允能,日新月異”

  南開中學的八字校訓影響一生

  張忠謀出生於1931年,是浙江寧波人。大時代下,他也免不了地度過了顛沛流離的童年。日軍發動侵華戰爭後,張忠謀一家人為避戰亂輾轉遷徙於南京、廣州、重慶、上海、香港,張忠謀的童年時光大部分在香港度過。然而戰火不斷南下,一家人經曆過艱難險阻前往重慶,十一歲的張忠謀結束了“快樂童年”。1941年,張忠謀進入重慶南開中學就讀。

  那段經曆裏,張忠謀印象最深刻的是在重慶“大後方”的南開中學,它的八字校訓“允公允能,日新月異”影響了他一生,以至於他到現在都還會背。

  在陳文茜的訪問中,張忠謀談起了童年與少年經曆對他性格的影響,“一個人性格的形成往往是在小時候,那種經曆現在可以用‘顛沛流離’帶過去了。但其實頭18年,是我價值觀、性格的形成。那個時代,最重要的價值是‘國家大於個人,社會大於個人,團隊大於個人’,也因此催生了愛國與無私。雖然身處苦難的時期,但我們都很樂觀,尤其在抗日戰爭的時候,總覺得光明就要來臨。”

  內戰爆發後,張忠謀的父親帶著全家移民到了美國,18歲的張忠謀進入哈佛大學,全校1000多位新生,他是唯一的中國人。他的父親到美國後在哥倫比亞大學念了MBA,畢業時已經47歲,只能找到美國鄉下的工作機會,他對妻子說:“屬於我們這一代人的機會已經沒了,如果再到鄉下去,孩子的機會也會沒了。”為了讓孩子看到世界,接受最好的教育,張忠謀的父母留在了紐約,在紐約42街開了一家雜貨店。

  在哈佛大學念了一年後,根據當時華人在美的就業發展情況,張忠謀轉學去了麻省理工學機械工程。雖然學習成績優異,但對搞機械這件事情,張忠謀始終興趣缺缺,在碩士畢業申請博士時,他兩次落榜,再無申請麻省理工博士的機會。

  這次打擊也讓張忠謀開始重新思考人生,也做出了後來決定他一生的選擇。

  沒有考上博士後,張忠謀有兩條擇業路線:一個是福特汽車公司,另一個是半導體公司希凡尼亞(Sylva-nia)。當時的汽車行業在美國盛極一時,但張忠謀卻選擇了後者,他的叔叔告訴他半導體發展很快,是未來,再加上想到“日新月異”的校訓,張忠謀毫不猶豫去了半導體公司。

  雖然張忠謀形容這個決定有30%意氣用事的成分,但他當時的選擇改變了他的一生,也是他改變世界的開端。

  瘋狂的決定

  對於機械工程專業的張忠謀來說,半導體行業完全是陌生的,為了適應這個新的行業,他只好白天上班,晚上讀書,日以繼夜地加快學習。

  他找到晶體管發明人之一,諾貝爾獎得主威廉•肖克利的經典著作——《半導體之電子與洞》來研讀。這是他在半導體的第一本教材,他說:“這有如讀荷馬古詩一樣的困難,但還是一字、一句、一段慢慢地讀,讀了又想,想了又讀。”

  在半導體行業漸入佳境後,27歲的張忠謀決定離開希凡尼亞公司,去當時最好的半導體公司德州儀器。“希凡尼亞公司存在行銷方面的問題,而德州儀器是當時最好的半導體公司。做了這個決定後,很多人覺得我瘋了,畢竟希凡尼亞位於美國東北部的波士頓,是公認的文化最高的區,而德州在鄉下。”

  張忠謀的人生中,有兩件事被旁觀者認為是“瘋了”,一件是離開了波士頓去了當時的“鄉下”德州,一件是離開美國去台灣發展。

  德州儀器的經營理念是從基層做起,從研發到找市場,都親力親為,紮實地一步一步走。後來張忠謀的經營理念也是受到了德州儀器的影響。

  在德儀,張忠謀真正感受到了美國科技公司的創新力量:“‘疲倦’簡直是聽不到的形容詞。加班是不成文的規定,而且全都是自願,也沒有什么加班費。‘失敗’從不被接受;‘挫折’可被理解,甚至同情。但受挫折者必須振作重來,如再有挫折,再重來,直到成功為止,大家一起賭,一起輸,一起贏,一起往前拼。”

  27歲,張忠謀獲得人生中第一個正式管理職位:鍺開發部門經理。主導了半導體產業諸多技術革命的張忠謀,到今天依然算不上技術專家,他走的是領導技術專家,驅動技術變革的路子。這個小經理則是重要的開始。

  41歲那年,張忠謀登上了新高峰。他成了德儀統領3萬多員工和全球半導體業務的副總裁,也是這個世界500強企業的第三號人物,以及美國大公司職位最高的華人。

  張忠謀執掌德儀時的半導體市場,群雄四起,硝煙彌漫,站在最高處的他,為了保住德儀的絕對優勢,還顛覆性地革命掉了高科技不能討價還價的老規矩,主動發起一輪又一輪的價格戰,打得產業同行們一聽德儀就一腦門子的汗,甚至主動認敗。靠著技術、價格上一輪又一輪的進攻,執掌德儀半導體業務的將近10年裏,世界半導體市場上,只要是張忠謀主打的戰爭,除了他自己,沒有別人可以凱旋。德儀在半導體領域的“世界第一”也始終被他緊緊握在手裏。業內權威媒體則將張忠謀形容為:“掀起全球半導體大戰,讓競爭對手發抖的人。”

  1985年,54歲的張忠謀辭去在美國的高薪職位去到中國台灣,受台灣方面邀請出任台灣工業技術研究院院長。當時的台灣落後於美國至少二十年,甚少有華裔願意離開美國,但張忠謀說當時的台灣是有潛力的,他希望把工業技術研究院變成一個可以推動台灣產業的單位,“這是一個挑戰,但我想把工業技術研究院做到世界級的研究機構”。

  敢賭,所以能稱霸全球

  張忠謀擔任工研院院長後對工業技術研究院做了大刀闊斧的改革,而這些改革讓張忠謀在工研院受到排斥與反感,曾任台積電技術長、現任加州大學柏克萊分校教授的胡正明如此描述:“張忠謀是一個不能容忍愚笨的人,所有人對張忠謀是又敬又怕。”

  後來經濟學家李國鼎找到張忠謀,希望他創辦一家半導體公司——台積電。張忠謀說,這就是在賭,賭我剩下的年華。但他卻沒有退縮。他以電影《教父》形容自己,“給你的,你不能選擇”。他表示,若當下說不,可能顯示他沒有野心,台灣半導體產業可能一路黯淡。

  因為當時的台灣不但技術落後美國兩代,還缺乏設計、行銷等各方面的人才,唯一有的就是制造人才。如果在台灣開新公司還照搬美國公司的模式,那完全沒辦法跟他們競爭,所以張忠謀選擇了專業代工的模式,當時的困難是可挖掘的市場太小,很難接到訂單。

  1988年,張忠謀迎來了第一個大勝利:他拿下了英特爾的訂單!當時,他竭力說服老對手剛上任的英特爾總裁格魯夫,到台灣參觀台積電。彼時,格魯夫正大刀砍掉儲存器業務,向電腦處理器(CPU)業務轉型,張忠謀吃准了格魯夫要轉型就必然集中火力搞研發設計的心思,努力說服他,讓台積電去幫助英特爾搞制造,英特爾可以集中精力搞CPU。格魯夫知道張忠謀看穿了他,但更認同其想法。隨後,英特爾對台積電的制造進行了認證。再隨後,台積電通過認證,拿到了英特爾的訂單。

  在英特爾這張世界通行證的助力下,台積電開始了高歌猛進的發展,連連成為台灣最賺錢的公司,直到成為全球最賺錢,也是市值最大的半導體企業。

  台積電的成功,最重要是選對了路子。

  任何產業大到一定程度,都會有一個繼續分工與細化的過程,並培育出新的行業龍頭。張忠謀不但以前瞻和遠見,抓住半導體產業分工細化的機會,而且是親自締造了這個機會。

  一出手就做到世界最極致,然後持續研發、技術投入並規模擴張,建立起外人望洋興歎的護城河,則是台積電持續領先的核心原因。

  張忠謀一開始就在按世界頂尖科技水准操作台積電。當年,英特爾認證時一口氣提出了200多個刁鑽的問題,台積電24小時不眠不休地克難攻關,所以才把單子搞定。2016年,台積電的研發費用超過22億美元,這么大的投入,只為制造技術這一件事。

  2011年,張忠謀得到了IEEE(電氣和電子工程師協會)榮譽獎章,原因是在美國人看來,張忠謀的代工思維是破壞性創新,破壞了原來的市場秩序,破壞了 Intel、TI 這些大公司高枕無憂的壟斷狀態。這種破壞性創新確實改變了半導體業的遊戲規則,但卻是一個正面的改變——半導體行業從此百花齊放,百家齊鳴。

  80歲高齡仍在一線:台積電和我都不能休息

  張忠謀曾退休過一次,2005年6月,他將權杖交予其一手培養起來的接班人蔡力行。蔡力行就職後,張忠謀只作為台積電的“精神領袖”而存在,除了定期與高層主管碰頭,他把更多時間花在了演講、讀書以及自己喜愛的古典音樂和文化上。

  但接班後,台積電幾乎停止發展。於是,2009年6月,在辭去台積電CEO職務四年之後,張忠謀以78歲高齡,重新擔任公司CEO,同時兼任董事長職位。再度執掌台積電,張忠謀立即從台北搬到新竹,開始重新做一線業務員的工作,直接跟客戶談生意,飛去美國見喬布斯,即使當時沒有拿下蘋果的訂單,但一個即將80歲的老人依舊用年輕人的幹勁兒在拼搏。

  張忠謀形容自己是“老驥伏櫪,志在千裏”,“就想自己上前線,也許可以把台積電的成長加快。”他重新執掌台積電後,三年的時間裏,台積電成長了差不多40%。

  “未來幾年,我絕對不會休息,台積電也不會休息。只要我的健康允許,我就會一直繼續。”

  結語

  冒險貫穿了張忠謀的一生,無論是剛開始選擇半導體這個行業,還是回到台灣創業,每一次的決定都是一次冒險。而他也鼓勵年輕人要敢於冒險。2012年青年論壇上,主持人陳文茜問張忠謀怎樣看待想要創業的年輕人,並且提到郭台銘會質問想要創業的年輕人“我每天工作十六個小時,把電話簿當做枕頭,你有這個決心嗎?”

  張忠謀回答說:“我想我不會跟郭台銘這樣跟年輕人說,創業固然需要非常努力、勤奮,可是創業了三十年還要一天到晚每天做十六個小時,不見得需要。我也創業,但我從第一天起就沒有工作十六小時。勤奮的確是非常重要的條件,但也要有膽子、肯冒險,也就是肯賭!”張忠謀的人生就是不斷挑戰不斷賭,而他也賭對了。

  張忠謀骨子是一個浪漫的人,熱愛橋牌、古典音樂、閱讀,也會跟妻子一起去看畫展。作家陳文茜形容他是一個好學不倦的人,每天都要閱讀,少則三個小時,多則六七個小時。

  而現在,退休了的張忠謀可以將更多的時間放在寫自傳、打橋牌、讀書和旅遊上,就像他說的“要把餘年保留給自己和家庭。”

  參考資料:

  《張忠謀拿下半導體諾貝爾獎》,IEEE專刊“IEEE SpeCTRum”

  《張忠謀:如何在台灣小島以破壞性創新永遠改變了世界半導體業》,文茜大姐大

  《我害怕成功》,陳文茜

  《這個86歲的中國人一跺腳,全球科技業會地震》,華商韜略

[责任编辑:蒋琳]
网友评论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