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商報評論員 周武輝
央行昨宣布定向降準0.5個百分點,7月5日起生效,料可向市場釋放7000億元人民幣資金,以支持「債轉股」和小微企業融資。此次定向降準指向明確,一是針對去槓桿過程出現的結構性問題,增加銀行體系資金的穩定性,增強流動性,降低資金成本;二是引導金融機構加大對小微企業的支持力度,滿足實體經濟發展需要,穩定宏觀經濟。考慮到中美貿易摩擦升溫,美聯儲加息部署導致流動性面臨轉向等外部冲擊,以及市場對內地經濟增長放緩迹象的擔憂,央行采取措施,釋放出了保持經濟平穩運行的信號,有助穩定預期,緩解緊張情緒,增強市場信心,具有正面效應。
對於今次央行降準,市場已有心理準備。6月20日,李克強總理主持召開國務院常務會議,部署進一步緩解小微企融資難、融資貴,持續推動實體經濟降成本的一系列舉措,其中就包括定向降準。會議提到,要堅持穩健中性的貨幣政策,保持流動性合理充裕和金融穩定運行,加強政策統籌協調,鞏固經濟穩中向好態勢,增強市場信心,促進比較充分就業,保持經濟運行在合理區間。自2016年以來,央行貨幣政策對「流動性」的表述依次是「保持適度流動性」、「基本穩定」、「合理穩定」,從「合理穩定」到「合理充裕」,傳遞出一定的寬松信號。而今年以來貨幣政策的確較過往有所放松,這從貨幣市場流動性的穩定性上升,央行貨幣政策操作更加靈活有度,準備金工具使用頻率提高等方面得到體現。
出於穩增長、控風險的考慮,貨幣政策實施邊際寬松確有其必要性。一方面,5月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固定資產投資同比增速均低於預期,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增速則創下2003年以來新低,預示經濟潜在的下行壓力,加上近期中美貿易爭端持續升級,對內地經濟的后續增長動力帶來冲擊;另方面,在金融去槓桿的同時,伴隨着信用創造放緩和融資環境收緊,部分企業資金鏈斷裂,發生流動性危機,信用緊縮對經濟增長的反作用開始顯現,引起市場對后續經濟增長及債務風險的擔憂。此次針對「債轉股」的5000億元定向降準,以及用於支援小微企業而釋放的2000億元資金,均有指向性,意在營造適宜的經濟金融貨幣環境,就是為了穩定信用市場、緩解融資困難、支撐經濟增長,也有利於緩解被貿易戰擾動的市場緊張情緒。
中國對經濟面臨壓力有認知,同時堅持貨幣政策「穩健中性」的總基調不變,顯示在現階段經濟基本面未出現顯著惡化的情况下,金融去槓桿仍將持續推進,不會重啟寬松以及大規模的需求刺激政策,但為了緩解局部壓力,定向微調政策必不可少,以進一步為市場資金面的平穩提供有力支撐,并向特定領域傾斜,支持經濟加快調整結構和轉型升級,助力去槓桿和防範化解金融風險,鞏固經濟穩中向好態勢。當然,是次央行定向降準后繼效果仍待觀察,面對內地宏觀經濟存在的不確定性,應根據實際情况,因時而變、因事而調,使用相應的貨幣政策組合工具,保障經濟在穩中求進的軌道上運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