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 58

29日人民币中间价下调206点 连续第八天下调

2018-06-29
来源:香港商报网综合

  【香港商报网讯】北京时间周五(6月29日),人民币兑美元中间价报6.6166,上一交易日中间价6.5960。上一交易日官方收盘价报6.6250,上一交易日夜盘收盘报6.6258元。

  中国人民银行授权中国外汇交易中心公布,2018年6月29日银行间外汇市场人民币汇率中间价为:1美元对人民币6.6166元,1欧元对人民币7.6515元,100日元对人民币5.9914元,1港元对人民币0.84310元,1英镑对人民币8.6551元,1澳大利亚元对人民币4.8633元,1新西兰元对人民币4.4704元,1新加坡元对人民币4.8386元,1瑞士法郎对人民币6.6350元,1加拿大元对人民币4.9947元,人民币1元对0.61075马来西亚林吉特,人民币1元对9.4894俄罗斯卢布,人民币1元对2.0822南非兰特,人民币1元对169.40韩元,人民币1元对0.55494阿联酋迪拉姆,人民币1元对0.56661沙特里亚尔,人民币1元对42.8943匈牙利福林,人民币1元对0.56981波兰兹罗提,人民币1元对0.9737丹麦克朗,人民币1元对1.3647瑞典克朗,人民币1元对1.2373挪威克朗,人民币1元对0.69387土耳其里拉,人民币1元对2.9826墨西哥比索,人民币1元对5.0054泰铢。

  美元再创新高 上行仍有空间

  尽管美元指数已连续两个多月实现强劲增长,多数机构仍持续看涨美元。

  继年初发布看涨报告后,汇丰近日再度表示美元目前尚未到被高估的水平。基于美联储和十国集团(G10)央行政策的分化,汇丰全球外汇策略主管大卫·布鲁姆本月初在接受采访时说:“没有什么能够阻止美元走强。”他认为近期美国经济数据表现将支撑美元指数上涨,其中对美联储货币政策调整至为关键的参照数据——美国就业和工资数据增强了加息预期。数据显示,美国5月非农就业人数增加22.3万人,5月失业率降至3.8%,创下1969年以来的低位;同时美国4月平均每小时薪资月率增长和年率增长均超预期,这意味着美联储加息节奏将加快。

  不过也有观点认为,美元或将遭遇抛售。美国经济数据分析网站Shadow Government Statistics创始人约翰·威廉姆斯日前预期,在美国经济或将下滑的背景下,美联储将放弃收紧的货币政策,转而采取量化宽松政策,此后在美国通胀将走高的预期下,美元将遭到大规模抛售。

  人民币汇率料延续双向波动

  市场人士指出,后续仍需重点关注美元走向。从市场上看,美元指数突破95关口后有所回落,后续很可能维持95关口上下波动,人民币汇率继续大跌的概率并不大,预计将重回双向波动格局。

  国金证券宏观团队表示,人民币汇率当前的持续、快速贬值是“外患”和“内忧”两方面因素叠加的结果。贸易形势恶化,叠加中美货币政策的分化,也引发了人民币汇率贬值的预期升温。但预计下半年人民币汇率不会大幅贬值,预计全年温和贬值2%-3%。此外,当前人民币汇率的快速贬值,对资本市场和资产价格的影响更多体现在预期上。

  莫尼塔研究认为,在当前“三大攻坚战”的关键时点,央行不会放任、甚至助推人民币贬值预期再度激化;考察美元的决定因素及特朗普的重商主义理念,美元难以重返强势。因此,人民币兑美元汇率或将在6.7左右企稳。

  国金证券宏观团队进一步指出,在短期交易情绪退潮后,人民币汇率仍会回到以往对一篮子货币相对稳定、跟随美元指数波动的格局。因此,下半年人民币兑美元汇率的走势,仍主要取决于美元指数的变化。“下半年,美元指数仍可能温和升值(美国与欧元区经济相对增速变化仍将分化,美德利差温和走阔),但预计难以升破前期高点103.8,最高预计升至98-99一线。在这种背景下,预计CFETS指数在95-97之间,对应的人民币兑美元在岸汇率应该在6.7左右。”他们认为。

  中信明明:人民币主动贬值迹象不明显

  中信证券明明研究团队认为,从人民币汇率定价机制看,目前汇率中间价主要依据收盘价和一篮子汇率制定,近期汇率中间价较前一日收盘价偏离幅度不大,不能证明存在明显的央行干预。美元指数强势上涨是近期人民币走弱的主要原因。中美贸易战引发的对未来进出口的担忧情绪也使汇率承压。央行的汇率市场化决策意味着通过干预外汇储备、进而导致流动性增加的可能性不大。

  降准之后 货币政策何去何从?

  未来,央行货币政策的重点依然是防风险,稳健中性的货币政策立场不会改变。在此过程中,央行会更加重视对流动性的管理和对市场预期的引导,既防止主动触发新的风险,又要防止金融强监管的预期出现松懈甚至逆转。

  一方面,央行会继续利用各类货币政策来管理流动性,确保不出现流动性引发的危机。当前,中美贸易摩擦愈演愈烈,全球经济复苏动能明显趋弱,国内社融、消费等指标快速下降也预示着国内经济增长面临向下的压力。年初以来,金融去杠杆已经带来企业融资成本上升和信用风险增加,这会直接影响宏观经济的平稳增长。这种情况下,央行利用各类货币政策适当释放流动性,发挥逆周期调节的功能以对冲国内外基本面的变化,本身也是稳健中性的应有之义。只要防风险依然是央行工作的核心,就不必对央行主动释放流动性的行为过度解读。接下来,市场大概率还会看到央行出台类似的政策,但这些政策的初衷都是基于稳健中性的货币政策立场。

  另一方面,金融去杠杆进程尚未结束,央行及其他监管部门依然会维持高强度的金融监管压力。从前两次降准操作后的效果来看,如何确保资金流向目标领域仍是定向降准操作的一大挑战。国际上关于央行货币政策操作的一个基本共识是,央行可以把资金交给银行部门,但很难控制银行对资金的使用。为了确保流动性真正流向实体经济,央行及其他监管部门或许会出台更多的规则和制度来指导银行部门的行为。因此,在可预见期内,金融部门内部流动性偏紧的格局依然不会改变,但前期因金融去杠杆触发的实体经济融资萎缩和风险增加的问题,或许会因此得到部分程度的缓解。

[责任编辑:郑婵娟]
网友评论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