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 60

重整思緒 迎下半年機遇

2018-07-23
来源:香港商報

  環球市場在6月表現受壓,普遍錄得跌幅。雖然投資者對中美貿易摩擦升溫的憂慮成為市場焦點,但美國聯儲局對加息立場較預期進取、孳息曲線趨於平坦和油價上升等其他一連串風險,亦拖累市場走低。然而,這全都是不利消息嗎?我們相信,投資者仍找到值得樂觀的理由。

  環球企業盈利預測依然強勁,加上估值吸引,而且美國第二季業績期臨近,或可為投資者帶來額外回報的機會。綜觀表現受挫的新興市場,部分市場為投資者帶來長線機遇,例如印度。

  投資者繼續面對考驗

  環球市場在6月表現受壓,大部分市場均錄得跌幅。美國對華貿易和投資政策朝令夕改,令全球各地的投資者繼續面對考驗。

  市場厭惡這種政策不明朗的情況,因為難以就風險定價。最受負面貿易氣氛影響的資產類別錄得最大跌幅,例如新興市場股票和債券。隨着十年期美國國庫債券孳息續試高位,市況未能扭轉弱勢,而美匯指數則維持穩健,是非美國風險資產的另一個潛在危險信號。

  儘管投資者對多方面感到憂慮,包括貿易保護主義、歐洲政治事件、聯儲局加息、國庫債券孳息曲線平坦及油價急升,但按MSCI明晟綜合世界指數計算,整體環球股市在第二季大致持平,略為令投資者安心。雖然如此,與整體疲弱的市況一致,處於「熊市區間」的股票百分比大幅上升,MSCI明晟世界指數成分股中,有超過22%目前下跌逾20%——是1月底所見數目的三倍以上。

  在1月份,我們表示對股票初步估值偏高感到關注,並視之為股票於2018年所面對的風險,多於受經濟前景的影響。隨着市場出現調整,加上企業盈利預測上調,我們目前對估值的憂慮亦順理成章地減輕。

  美元或過度強勢

  從環球層面來看,MSCI明晟綜合世界指數的預期市盈率在第二季變化不大,並維持於14.9倍的水平——價格幾乎較1月份便宜10%,並低於15.7倍的長期平均值。所有地區(日本除外)的企業盈利預測均在2018年有所改善,按全球基礎計由3月底的13.9%升至6月底的15.5%。

  企業業績期臨近(由7月第二周開始,並持續至8月),或會為業績優於預期的公司帶來若干支持。目前,市場對每股盈利增長的普遍「由下而上」預測如下:受美國銷售收益增長10.0%所支持,每股盈利增長預測為21.4%;受全球銷售收益增長9.0%所支持,每股盈利增長預測為15.9%。

  過去數周,價格表現分歧不大,優質股跟隨基本因素較弱的股票下跌。隨着第二季業績期臨近,納斯達克指數和科技股似乎獲追捧,我們預期相關企業的盈利將再度取得佳績。

  基於市場普遍下跌,企業盈利可能是締造額外回報的刺激因素。此外,從技術層面來看,美元似乎過度強勢,而美股表現優於新興市場的情況亦然。

  踏入夏季,美元及美股或會略為回歸長期平均趨勢。若美元於夏季回軟,或可帶動亞洲和新興市場回升,並收復近期部分失地。

  新興市場表現落後

  美元表現強勁,爆發「針鋒相對」貿易戰的可能性日增,而且經濟數據轉弱,加上多個新興市場國家的經常帳令人憂慮,導致新興市場錄得第三大的單月資金流出。

  亞太區(日本除外)市場於6月低收3.7%,內地股市表現疲弱,例如滬深300指數下跌10.6%,恒生中國企業指數(H股指數,下跌7.6%)亦然。儘管中美局勢持續緊張帶來影響,但我們認為新興市場在第二季表現遜色,主因是投資者擔憂鮑威爾麾下的聯儲局將更積極收緊貨幣政策。上述兩項負面因素都不大可能在未來數周消失。

  值得注意的是,內地股市在上月是表現最遜色的亞洲市場。除了中美貿易糾紛外,亦有其他憂慮導致本土和海外投資者顯著受壓,例如企業違約率接近歷史高位,以及人民幣急跌令人揣測人民銀行的干預成效不彰。然而,雖然印度基於多個因素而表現欠佳,但往後或能展現韌力,為我們帶來投資良機。

  綜觀外匯市場,美元於6月再次表現出色。然而,貿易加權美匯指數僅升0.4%9,顯示指數面對上月所有利好美元表現的消息時反應輕微。聯儲局立場在6月中轉趨強硬,其後歐洲央行退出量寬措施的言論則被視為立場溫和,而日本央行則致力維持貨幣寬鬆政策。

  我們認為近期美元強勢主要源於聯儲局與其他央行的政策分歧,但這個因素的影響現時可能已大致消退。舉例說,歐元於月內大致持平。綜觀其他主要貨幣,英鎊未能展現明確走向,兌美元下跌0.7%,這可能因為英國脫歐問題停滯不前及欠缺方向。日本方面,當地央行維持量寬政策,日圓兌美元下跌1.9%。

  人民幣憂慮:言過其實?

  對部分投資者來說,目前最受關注的外匯趨勢並非美元,而是人民幣。人民幣似乎已放棄所有形式的「掛钩」,自4月起兌美元下跌超過5%,表現幾乎如歐元般疲弱。隨着中美兩國貿易戰展開,部分中國觀察家視人民幣貶值為北京政府發出的潛在警告。我們認為這純粹證明人民幣更趨靈活,因為人行不再持續經常作出干預。這應是投資者樂見而非批評的事態發展,反映央行和貨幣「發展成熟」。我們同意豐亞洲外匯主管PaulMackel的觀點,他表示「中國應對實行靈活匯率制度抱有信心,而非為維持匯率穩定而重用過時的舊框架」。

  宏利資產管理亞洲高級策略師 羅卓夫

[责任编辑:朱剑明]
网友评论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