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 51

56岁男子候诊突发心梗 两院通力协作,除颤15次“抢”回生机

2018-07-24
来源:香港商报网

 

  【香港商报网讯】记者林丽青、通讯员李梦园、曹海燕报道:7月22日上午,罗某带孙儿在儿童医院就诊时突发晕厥,医生护士发现患者是成人,第一时间拨打120请求支援,即刻现场对罗某进行了胸外按压、心肺复苏等抢救工作。北大深圳医院院前急救人员田辉医生与王彬护士在接到120指挥中心电话后迅速赶往现场进行抢救,在对患者进行用药、气管插管和呼吸机辅助治疗后,由于罗某出现室颤,现场医护人员同时对其进行了反复除颤。现场由初级生命支持升级转换为高级生命支持。

  经过一个小时的急救,医生成功把这名患者从鬼门关拉回来。接受手术后,患者已拔除气管插管,目前神志清楚,正在接受进一步观察与治疗。

  炎炎烈日 跪地抢救70分钟

  “广场有个成人晕倒了。”22日上午11时,在深圳市儿童医院门口执勤的保安乔士军跑进急诊科。立刻赶到现场的该院急诊科副主任齐颖根据平时的急救经验,立马对这名男子进行检查。发现他没有意识、脉搏,脸色发紫,只有濒死样的呼吸,各种征象表明患者出现了心脏骤停。由于患者是成人,齐颖要求保安立刻拨打120支援,疏散围观市民,同时立即对该男子进行抢救。

  齐颖第一时间开始高质量的胸外心脏按压,杨护士则对男子开放气道,复苏球囊辅助通气。同时护士李冰露带来除颤监护仪。齐颖介绍,接上监护仪后,显示男子存在室颤,需要立即电击除颤。此时北京大学深圳医院的120救护车赶到,急救人员立即使用AED为患者实施除颤。

  深圳7月的天气酷热难耐,抢救地点又在超30度高温的室外,跪地按压劳动强度非常大,北大深圳医院与儿童医院的医护人员交替对罗某进行胸外按压,根据心电监护提示,田辉医师对其反复除颤高达十五次,抢救时间超过70分钟。由于抢救时间长,救护车车载氧气瓶内氧气有限,儿童医院医护人员往现场搬运了大瓶氧气罐,北大深圳医院王彬护士克服了现场器材受限的困难,临危不乱、娴熟地将大瓶氧气罐与呼吸机进行了衔接,及时为患者持续供氧。

  同时,医生有条不紊地指挥现场进行用药治疗。儿童医院第一时间对患者的心肺复苏为北大深圳医院院前医护到达后的抢救治疗奠定了重要的基础。患者初步稳定后,120急救车迅速将其送往北大深圳医院急诊科。在转运途中,医护人员启动北大深圳医院胸痛信息共享平台,将患者心电图等重要病情信息在第一时间传至院内焦急等待的抢救室和心内科医生手上,医院急诊科主任周启棣现场指挥抢救并及时启动胸痛中心绿色通道,紧急通知相关科室医务人员到导管室集中,先行做好前期准备工作,只要患者一送入介入室,立即展开介入救治。

  心脏三支血管堵塞 从死神手上抢回生机

  患者被送到北大深圳医院时,仍不断出现室颤,急诊抢救人员为其进行反复除颤,除颤成功后第一时间将患者送往DSA做血管造影检查,此时,心内科医生、护士、导管室技师等相关医护人员已全部到位,造影显示患者的心脏三支血管全部狭窄,右冠状动脉完全闭塞,左前降支狭窄程度达到80%。

  罗某到达导管室时,为其主刀的心内科副主任医师郑华锋发现患者仍处于心源性晕厥状态:“当时情况非常紧急,病人心跳很快,已经高达140,血压很低,处于濒死状态,随时都有可能发生心脏骤停。”

  医生即刻为罗某进行穿刺,导丝经桡动脉沿着血管层层深入,准确无误直达心脏。一打上造影剂,“罪犯血管”暴露无遗。紧接着,医生在前降支动脉和右冠状动脉各置入一枚支架,“罪犯血管”即刻被打通!所有医务人员通过密切配合和争分夺秒的抢救,再一次KO了死神!

  术后第二天,患者已拔除气管插管,目前神志清楚,正在接受进一步观察与治疗。患者家属也对医院表示由衷的感谢:“手术前医生跟我们沟通的时候,我们没有丝毫犹豫就同意手术了,哪怕只有1%的希望,我们也绝对相信医生。当医生跟我说‘手术非常成功’时,眼泪当时就掉下来了,真的非常感谢北大深圳医院,他们都是活菩萨。”

  D-to-B时间仅24分钟,这是抢救心梗患者的绝活

  急性心梗不再是我们传统认知里的“中老年人专属”,越来越多的青年人也在高压的生活状态下,频发猝死。家住新洲某小区的廖大叔(化名),也是众多心梗患者中幸运的那位。一日下午5点左右,廖大叔在小区里散步,突然感觉胸闷,一开始他以为自己只是走累了,于是回到家中休息,没想到将近1个小时过去了,胸闷症状非但没有好转,反而加剧了,伴有阵阵心绞痛。家人随即意识到问题严重,立即拨打120急救电话。

  接到120指挥中心调度指示后,北大深圳医院第一时间派出急救车,将廖大叔接上救护车后,车上的医务人员立即启动介入治疗预谈话,启动胸痛信息共享平台,将心电图等重要病情信息传至院内。收到患者病情信息后,北大深圳医院心外科、胸外科、心内科、微创介入科、影像科马上展开多科会诊。在迅速判断患者病情的情况下,医务部胸痛中心决定启动“绕行急诊直达导管室”绿色通道流程,紧急通知相关科室医务人员到导管室集中,先行做好前期准备工作,只要患者一送入介入室,立即展开介入救治。

  D-to-B时间(患者从进入医院大门到接受正规治疗的总时间),是衡量一家医院急性心梗救治能力的硬指标。D-to-B时间越短,抢救成功率越高。目前,全国医院胸痛中心D-to-B平均时间为80至90分钟,而北大深圳医院此次实现D-to-B时间24分钟质的飞跃,有赖于家属及患者的医疗急救意识和医生多年的临床经验和精湛医技,当然,更离不开医院胸痛中心的建立。

  而对于心梗患者来说,每秒都有大量心肌细胞坏死,时间就是生命!北大深医胸痛中心成立后,不断优化救治流程,为患者节约了在急诊室等待会诊、确诊病情、转运至介入室等的时间,实现“患者未到、信息先到”的优质诊疗流程。比起常规的救治流程,为心梗患者争分夺秒“抢”回了更多生的希望。

  虽然在黄金时间内得到及时救治很重要,但患者的自救意识也同样不容忽略,如果出现胸闷、胸前有不适、胃部难受,以及胸痛症状,一定要及时就医,一旦发生急性心梗,极有可能猝死。心梗主要的高危因素包括高血压、高血脂、吸烟,如果市民有这些高危因素,平时更应该警惕心脏疾病的发生。

  既培训本院职工也对外进行急救培训

  罗先生捡回一条命,多亏了医护人员的及时抢救。记者从深圳市儿童医院了解到,深圳市儿童医院是美国心脏协会(American Heart Association,AHA)培训中心,2016年取得资格后,由急诊科主导,对院内、院外儿科医护人员进行急救培训。目前拥有基础生命支持(BLS)课程导师18名,高级生命支持(PALS)课程导师12名。导师团队由急诊科和重症医学科的高年资医护人员担任,临床经验丰富。两年多来,深圳市儿童医院举办了23期基础生命支持培训班,36期儿科高级生命支持培训班,还在佛山等地开展了培训,一共培训医务人员一千多人次。

  培训课程利用一个个模拟病例,训练医护评估、识别、稳定病人的临床急救思维方法,提高医护人员及时、正确处理急危重病人的能力。课程中学员们积极参与了骨髓穿刺术、高级气道建立、球囊通气、电除颤等技能培训,也认真学习了气道管理等相关知识。

  “医护人员和非医务人员都应该学习急救知识。”齐颖介绍,在心跳、呼吸停止的4分钟内实施心肺复苏技术,在这一时段成功率为50%,因此也被称为“黄金4分钟”。当遇到紧急情况时,掌握一定的急救知识,就有可能救人一命。

[责任编辑:程向明]
网友评论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