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 2811

中企外購金額半年跌25% 羅兵咸:貿戰影響即將浮現

2018-08-22
来源:香港商报

 

  【香港商報网訊】記者鄺偉軒報道:羅兵咸永道最新數據顯示,今年首6個月,內地企業出海併購金額只有412億元(美元,下同),較去年下半年的549億元,下跌25%。羅兵咸永道中國內地及香港金融業收購合併服務主管合夥人陳宣統稱,貿易戰對中資企併購的影響將於下半年反映,又預料歐洲將取代亞洲,成為中企出海的首選地區。

  羅兵咸永道中國內地及香港企業收購合併服務主管合夥人鮑德暐認為,因政治問題,美國早已對中企提出的科網企業併購充滿戒心,在當前形勢下,每當中企提出對當地科網企業的併購,很大機會被美國監管當局否決之餘,科網企業之間的關係亦因而變得緊張。

  歐洲高科技和礦業成新目標

  不過,陳宣統相信,當下貿易戰只會對個別高新產業併購帶來影響,即使美國出手阻撓該類交易,只會促使中企轉移目標,而歐洲的高科技和礦業,有望成為中企併購的目標。他又認為,有意出海併購的中企早已意識貿易戰衝擊而提高警覺,預期貿易戰對整體併購市場的影響,將較市場預期為少。

  據羅兵咸數據,經歷2016上半年的高峰期後,不論中企出海併購的宗數和金額均持續下跌。今年首6個月,已宣布的中企對外併購金額,只有412億元,較去年下半年下跌25%;已公布的海外併購宗數只有315宗,較去年下半年的376宗,減少16.2%。

  中企考慮轉戰歐洲

  中企對歐洲的併購則見回升,金額更超越亞洲,成為中企出海的首選落腳地,其中主要包括中國長江三重峽集團以108億元,全面收購葡萄牙電力公司EDP,以及吉利汽車(175)母企吉利集團以90億元入股戴姆勒。上述兩宗交易,已佔中企對歐洲投資總額的80%。

  中企在歐洲有那些新投資機遇?陳宣統認為,除金屬行業外,當地的環保及電網仍有併購空間,因不是敏感行業,其中歐洲的電網受惠當地政府給予固定回報,對中企而言,回報率可謂相當穩定。

  至於中企對海外項目的出價,陳宣統稱,當前中央不容許國企之間競購單一項目之下,中企出海時提出的作價,已跌至接近市場的平均水平。

  【拆局解碼】中企如何贏得海外國家信任?

  歐、美甚至澳洲各國紛紛設置關卡,加強審查外來併購,特別是涉及中資企業的交易會否危害該國民利益。面對各國對中企的疑慮,中企應如何自處,既能在海外「抱得美人歸」之餘,又可贏得海外國家的信任?

  內地企業實力日漸雄厚,部分中企開始變得進取。過去,中企併購出價時,或曾採取「以本傷人」姿態,高價併購海外項目。被批野心膨脹又不懂併購場既有規則,致使不少國家的政府認為中企出海旨在經濟侵略。

  海外併購有兩點注意

  中企過度進取的併購方式,使到海外民粹極右政客有機可乘,動輒利用人民對中企的負面觀念,大肆進行政治操作,以達到一己政治目的。

  其實,中企可採取以下方式,避免因過度高調,而使到海外併購泡湯。一是避免提出超高價併購海外項目。過去,不論央企民企皆爭相出海,甚至一同看中個別項目。為了擊敗對手而不斷提高收購價,使部分項目成交價達至天文數字,從而使該國人民起疑。故此,要避免天價併購,央企和民企之間應有默契或分工,避免一同注視個別國家或地區。

  二是避免有行為被認為是賄賂海外國家的官員或商人。中企要特別警剔,應以光明磊落的態度進行併購,不論是已發展國家和經濟較為落後國家的併購時,都要避免爭端。若非如此,即使中企成功併購海外項目,亦難以讓該國人民信服。

[责任编辑:蒋璐]
网友评论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