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 6

港府啟動科技專才培育計劃 博士后每月可獲3.2萬津貼

2018-08-23
来源:香港商报

 

  昨日,創新科技署宣布推出科技專才培育計劃,包括博士專才庫企劃和再工業化及科技培訓計劃,以培育和匯聚科技人才。图为香港科學園。資料圖片

  【香港商報网訊】記者莊海源、林駿強報道:為培育和匯聚更多科技人才,創新科技署昨宣布,以先導形式推出為期5年的科技專才培育計劃,包括博士專才庫企劃和再工業化及科技培訓計劃。博士專才庫可為從事研發的「博士后專才」提供每月3.2萬元津貼。創新及科技局局長楊偉雄表示,人才是發展創科的致勝關鍵,鼓勵户主多利用這項計劃。業界人士對此表示歡迎,相信有助吸引國際人才來港和栽培本地人才。

  政府推出科技專才培育計劃

  行政長官林鄭月娥去年在《施政報告》中提出,創科局會預留5億元啟動「科技專才培育計劃」,目的是要訓練和匯聚更多科技人才,鼓勵他們在創新和科研方面發展。昨天啟動的「博士專才庫」企劃,旨在資助企業聘用創科博士后專才,從事科研及產品開發等工作。同時,會以配對形式資助本地企業人員接受先進制造技術,尤其是「工業4.0」的培訓,為推動「再工業化」注入動力。

  特區政府今年相繼推出措施,積極吸引及培育頂尖人才,壯大發展創科產業所需的人才庫。繼6月推出科技人才入境計劃后,又推出科技專才培育計劃,為科研機構和企業提供資助,招聘專才從事研發活動,以及培訓現有的員工應用高端科技為業務增值。

  資助港人接受高端科技培訓

  根據創新科技署宣布的計劃,博士專才庫企劃資助獲創新及科技基金(基金)撥款的機構,以及香港科技園公司和香港數碼港管理有限公司的培育公司及從事創科工作的租戶,聘用最多兩名博士后專才從事研發工作。基金會為每名博士后專才提供每月32000元的津貼,最長24個月。有關博士后專才須持有由本地大學或世界大學排名榜就科學、科技、工程和數學(STEM)相關科目位列前100名院校頒授的STEM相關學科的博士學位。

  再工業化及科技培訓計劃以2:1的配對形式,資助本地企業人員接受高端科技培訓,尤其是與「工業4.0」有關的培訓,計劃由職業訓練局負責管理。學員須為香港永久性居民,并受聘於非政府及非受資助的本地企業。

  科技專才培育計劃大受歡迎

  全國政協委員、經民聯主席盧偉國歡迎創新科技署推出為期5年的科技專才培育計劃。他指,對科研機構而言,人才是最重要的資產;而今政府終於推出實質措施幫助企業挽留、培訓人才。他認為,計劃觸及到高端的科技人才,對於科研機構的研發工作有正面作用。

  盧偉國還稱,早前曾與科技界人士到粵港澳大灣區考察,了解到當地的創科基地已有成熟的產業化規模,除了無人機外,深圳亦有發展無人船,體現出產業發展的成效。他表示,大灣區各個城市都開始做吸引及挽留人才的工作,以推動創科發展,因此香港也必須做好吸納人才的工作。同時,他也提議特區政府加大力度,加強再工業化的培訓工作。

  港區全國人大代表、香港島各界聯合會會長蔡毅形容科技專才培育計劃是好事,有利香港建設創科中心,要盡快實施。他說,高新科技行業中,培養創新人才是重要的基礎,在行業發展中起着關鍵作用,否則所有高新技術都只是空話。

  蔡毅指出特區政府的措施方向正確,顯示當局銳意做好創新科技行業的決心。接下來,他期望政府可以盡快公布更詳細、更具體的細則。不過,他也提到培訓人才不是短時間就能做到的事宜,故希望政府同時都要做好人才輸入的工作。

  民建聯立法會議員葛珮帆對當局的計劃表示歡迎。她表示,政府的措施是針對性地做專才培育,讓其從事研發活動,應用高端科技為業務增值,有助吸引及培育頂尖人才在本港發展創科。她強調,吸引國際人才來港及致力栽培本地人才同樣重要。

  【新聞回顧】港府八方面加強創科發展

  創新科技不是單一產業,而是一種新的發展模式。為此,行政長官林鄭月娥在去年《施政報告》中提出,政府將從八大方面加強創科發展。

  首先,增加研發資源。當局定下目標,在本屆政府5年任期結束前把本地研發總開支相對本地生產總值的比率,倍升至每年約450億元,即由0.73%增加至1.5%。

  其次,匯聚科技人才。創科局會啟動5億元「科技專才培育計劃」,目的是訓練和匯聚更多科技人才,鼓勵他們在創新和科研方面發展。當局亦會擴大「實習研究員計劃」,讓更多企業和「科學、科技、工程和數學」(STEM)畢業生受惠。

  第三,提供創投資金。創新科技署去年啟動20億元「創科創投基金」,以配對形式與私人風險投資基金共同投資本地創科初創企業。

  第四,提供科研基建。特區政府正與深圳市共同發展落馬洲河套地區「港深創新及科技園」,提供香港歷來最大的創科園地,并透過粵港澳大灣區建設和港深合作,貫通創科產業的上中下游,打造大灣區國際創科中心。

  第五,檢視現行法例及法規,掃除妨礙創科發展且不合時宜的條文。

  第六,開放政府數據。政府已經提供超過3100個數據集及1000個應用程式介面讓公眾免費使用。

  第七,由政府帶頭改變采購方法,研究加入創新及科技為相關要求,不單以價低者得為考慮,藉此鼓勵本地科技創新。

  最后,強化科普教育。教育局除了已兩次向所有公營小學和中學發放一筆津貼外,亦更新了科學、科技和數學學習領域的課程,加強學生綜合能力和應用知識與技能的能力,培養他們創造、協作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商报时评】讓科技精英在港聚得來留得住

  特區政府以先導形式,推出為期5年的「科技專才培育計劃」,包括資助合資格的公司聘請專才從事研發工作,為合資格專才提供每月32000元的津貼,最長兩年。中央明確表示支持香港成為「國際創科中心」,港府亦厲兵秣馬,有意在創科發展大顯身手,為未來經濟發展注入新的動力,而「養才建庫」則是能否成功的重要前提,早前推出的科技人才入境計劃可解燃眉之急,培訓教育則是長遠人才供應的重要渠道,兩者齊頭并進乃是明智之舉。惟讓科技精英在港聚得來,更應思考「留得住」的難題,政府必須充分運用既有優勢,并致力打造適合創科人才發展的產業環境,做好住房、交通、子女讀書等配套,以足夠的誘因吸引、留住人才,才能更好推動創新科技和創意產業,不至於事倍功半。

  根據創新科技署昨公布,「科技專才培育計劃」包括「博士專才庫企劃」,以及「再工業化及科技培訓計劃」。前者將資助獲創新及科技基金撥款的機構、科技園公司和數碼港培育的公司,和從事創科工作的租戶,聘用最多兩名博士后專才從事研發工作;后者則以配對形式,資助本地企業人員接受高端科技培訓,并明確要求學員須為香港永久性居民。近年全球新經濟、新科技、新應用崛起,各地都出現人才荒,一流科創人才從來都是供不應求,香港大力培養本地科技專才,提升本港整體勞動人口在科技新世代的競爭力,為人才庫增添大量的生力軍,是長遠的致勝之道。相關舉措,有利於吸引更多本地專才留港發展,亦有助做好科技培育,確保香港的創科發展有足夠人才供應。

  在國家政策支持下,加上有河套創新及科技園的合作平台,以及有粵港澳大灣區作為背靠,香港已具備發展成為一流國際創科中心的條件,此時正是用人之際,需要大量的人才,匯聚智慧,合力研發,才能創造成果,開拓發展。除了本地培育外,香港也要果斷地行動加入外地人才爭奪戰,畢竟創科人才多多益善,何况本港現時科技人才仍處嚴重短缺狀態。鄰近內地城市深圳發展勢頭迅猛,是因為引進人才先行一步,出手早、獎勵多、優惠全,形成了對全球科研人才的巨大「磁吸效應」,此成功之道值得本港借鑒。

  本港擁有多方面傳統優勢,包括國際化、低稅率、成熟監管和法例、保護知識產權等,輔以稅務優惠,財政補貼,以及簡化審批手續措施,各種利好之下,香港還是具備吸引創科人才的能力。相比於「聚人」,「留人」的挑戰可能更大,居住、生活、教育成本高昂,缺乏創科人才施展身手所需要的產業環境,配套未到位,這些都是香港「留住人」的短板,建立一個有利人才在港生活的經濟、社會和發展環境,是必須面對和處理的問題,否則不說輸入的外地人才留下效力成疑,本港自己培養的科技人才能否留住都很難講。香港發展創科,成事要靠人才,政府應展示最大的決心和承擔,吸引及培育頂尖人才,壯大發展創科產業所需的人才庫,并營造合適環境,建立「栖息地」,為本港創科發展打好基礎。香港商報評論員 周武輝

[责任编辑:蒋璐]
网友评论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