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强武堂
最近,关于士官(士兵)的最新福利正在落实,一是关于退役士官安置地选择,二是关于士官休假,两项“福利”受到一致好评。军改以来,关于士官(士兵)的福利有了很多新变化,比如住房租房保障、医疗服务保障等。这些政策从方方面面解决了士官(士兵)们个人、家庭生活的后顾之忧,为军队战斗力提供了有力的保障。
士官安置地选择和休假探亲福利提升
对于退役士兵安置地的选择,8月1日施行的《关于进一步加强由政府安排工作退役士兵就业安置工作的意见(退役军人部发〔2018〕27号)》(上下简称“意见”)通知规定,对符合安置条件的退役士兵转业安置作出放宽安置地的限制。以往,符合安置条件的退役士兵安置地的确定,原则上为退役士兵入伍时的户口所在地。入伍时是普通高等学校在校学生的退役士兵,退出现役后不复学的,其安置地为入学前的户口所在地。一些特殊情况下,可以选择易地安置。此次《意见》出台后,原则上本人申请,可以在配偶或者配偶父母任何一方户口所在地安置,取消了结婚满两年的限制。但是又明确了一条:国务院确定的超大城市,应符合其关于落户的相关政策规定。该项规定在8月1日起实施,针对今年九月份的退役士兵,原则是惠及的,然而,不少网民反映自己所在的连队还没落实这项政策。一个政策在传达部署肯定是存在一个周期的,但执行的时间和《意见》应该是相同的。
图:军官士官休假图表
对于备受关注的士官休假问题,经中央军委批准,中央军委政治工作部和中央军委后勤保障部联合下发《关于士官休假探亲有关问题的通知》(征求意见稿)也有了详细规定,并在8月1日实行。《通知》规定:已婚士官与父母(含配偶父母)不在一地生活的,探望父母假由每两年一次调整为每年一次,假期仍为20天,已婚士官与配偶不在一地生活的,探望配偶假由每年一次,假日40日,调整为每年两次,累计40日。已婚士官与配偶、父母不在一地生活的,探亲假由每年一次、假期45日调整为每年可探望父母一次、配偶两次,假期累计45日。符合探望父母条件的已婚士官,探亲路费由每年按全核标准的二分之一计发调整为按全额标准计发。符合探望配偶条件的,由每年按全额标准计发调整为按全额的2倍计发。夫妻分居两地且实际来队探亲的士官配偶及随行未成年子女,探亲路费计发次数由每年一次调整为每人每年累积不超过2次。
士官新福利大盘点
事实上,今年正在落实的各项新福利确实有很多,包括:做好士官军队住房补贴支取工作,在支取住房补贴时,另给予相应的地区住房补贴;加大士官住房公积金贷款的惠及力度,军队住房公积金贷款低于同期商贷40%;留营住宿和回家住宿结合有度,安排士官轮流回家住宿;搞好临时来队保障,士官家属临时来队探亲,要安排接送和食宿保障;落实租房补助规定,没有住房提供要及时发放租房补助;加强卫生医疗服务的,每年组织士官进行一次体检;落实好按规定使用智能手机,规定时间外放开使用手机、网络;开展特困救济慰问,团级单位要给予救济;做好退休士官在住房保障政策的落实,实行住房补贴、货币补差相结合的办法;保障好分散供养残疾退役士兵的住房,按照中央财政按规定标准给予补助;建立退役士官教育培训制度;建立健全退役士官就业促进制度,包括税收、信贷、免费就业服务政策等;建立健全退役士官医疗保障制度,退役士官继续享有在军队医院免费就医的待遇;建立健全退休士官养老服务制度,畅通管理体制;建立健全退役士官优待抚恤制度,发给生活补助制度更加规范。这些政策着力向基层还权放权、为士官松绑解困,以更好地吸引士官、集聚士官、保留士官,巩固和提高部队战斗力。
政策落实仍需时间
有关士官(士兵)的各项新福利政策已经出台,但从网民的反应来看,无论是官兵还是普通民众对这些政策都是交口称赞,认为“这样的福利待遇能极大的鼓舞青少年争先恐后去当兵。”而对于其所涉及的军官士官福利区别,也有网民发表了看法,认为“是应该规范下,都是军人,有些东西不应该有区别,区别的是岗位”。但很多人都表示尚未切实落实到基层,有网民问道:“真的吗?关键在落实!”还有网民询问:“这个政策什么时候落实啊?我们到现在还没有落实呢。”不少军人网民分享了自己的福利,称:“跟爱人分居两地,一直没有来过部队,因为实在太远,来回路途就得4天,爱人年假只有7天。看着别人家属来队还可以报销,真羡慕。”“不知道是不是正式实行了?上次问我们单位财务的说家属来队一年报销两次是针对干部家属不知道是不是真的这样?求真相。”也有一些网民指出“规定政策都是越来越人性化,问题是到了基层,实施规定和福利是一个重大问题。”还有人指出“其实还没下正式的,只是征求意见稿”。除了对政策本身、落实等问题提出看法,也有单身的军人表示“未婚士官福利咋办?”
从中央发布政策到基层真正落实,其中需要经历较长的时间,毕竟每个基层单位的具体情况不同,该如何落实政策也需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但政策的出台一方面表示国家对士官这一群体的重视,另一方面也意味着距离落实的时间并不遥远。各基层单位的士官一方面要积极关注中央政策,另一方面也需耐心等待所在机关单位切实执政相关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