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 2848

【改革开放40周年大家谈】高寶貿易發展公司董事長樊敏華:我是改革開放受惠者

2018-10-04
来源:香港商报

 

受惠于国家改革开放,樊敏華将制衣业务越做越大。记者蔡启文摄

  生於上海、長於上海的樊敏華,早年考進外貿學院,並成為國家改革開放後首批獲國家安排出國經商者。他曾在歐美為國企做貿易生意,成為改革開放的先行者。1986年,樊敏華獲派遣到香港,擔任國企負責人。90年代中期,他把握國企改革的機會,投資內地,創業之路由此起步,他的企業也逐步發展得頗具規模。「我是國家改革開放的受惠者。」他滿懷感激地說。 李嘉倩

  1975年至1978年,樊敏華就讀上海外貿學院,因為出眾的成績和個人能力,獲專門培訓,從此改變一生。「我有幸成為文革結束後第一批受過專門培訓、會講英文的人,畢業後加入國有外貿公司,機會不斷,實在非常幸運。」樊敏華回顧自己就業之初,國家外貿公司非常吃香,加上身處上海這個大口岸,幾乎所有的國家資源、物料都經上海統一出口,而懂得英語更是他的一大優勢,讓他有機會走遍全世界。

樊敏華(左)在上世纪80年代和公司高层前往 美国纽约参加国际博览会,和美国参展商进行业务磋商。

  一部錄音機見中美差距

  改革開放初期,樊敏華獲國家派到美國數個月,首站是舊金山。他一下飛機就感受到強大的衝擊,「當時上海在全國來說已是先進城市,怎知走到外面的國家,才真正眼界大開。美國當時的機場規模大、設施先進、人流多、航班密集,非常現代化,一走出去就是高速公路,車水馬龍,當時中國還沒有高速公路,感覺就像踏入了另外一個世界。」

  美國之旅結束後,和樊敏華一起回國的,還有一部小巧的單卡式錄音機,「在外貿學院讀書時,每個班級都有一台錄音機,用來學外文,那是舊式的盤帶式錄音機,在那個年代很不容易才得到這些影音產品。當我到了美國之後,才知道彼岸的磁帶錄音機是那麼小巧,功能更多,感覺很稀奇。我在國內還沒看過的產品,原來在美國十分普遍。」

  這次遊歷讓他意識到國家落後於人,所以他沒有沉醉在國外的燈紅酒綠之中,反而激起了鬥志。他陸續被派往不同的國家、地區工作,進一步拓寬了眼界,把學到的經濟理論、不同企業的管理理念和運作模式,甚至是城市管治等知識帶回內地,為國家發展出一分力。「國家在改革開放後不斷派人『走出去』,把國外先進的技術、管理知識及經驗『引進來』,雖然在全球經濟社會發展的時機上慢了一步,但今日已經逐步趕上來了。」

  內地買地起廠房深深扎根

  樊敏華及後獲派到香港擔任國企負責人,他形容上世紀80、90年代的香港是「做生意的福地」,無論制度、交通、運輸、人才、環境、法律、金融體系等各方面都具備優勢,吸引很多商人以香港為基地經商。隨國家進一步改革開放,樊敏華憑豐富營商經驗,加上在語言、人脈以及對國際市場的了解等方面優勢,並且和內地保持良好關係,把握機會成立申藝實業發展有限公司。如今申藝實業已經成長為綜合性控股公司,主力投資。

  至於樊敏華的另一間公司高寶貿易發展,則已將上海飛達羽絨服裝總廠(香港)連同多間獨資工廠納入旗下,全力發展製衣生意。創業20多年來,樊敏華一直以「堅持」為信念,他形容自己是務實商人,從不投機,更笑言「不然我應該更有錢,但我還是覺得腳踏實地較好」。樊敏華創業初期與內地企業合資,設立生產基地。中國加入世貿組織後,逐步取消紡織品配額,國內市場完全開放,樊敏華在上海開設第一間獨資工廠,往後每兩三年便拓展,至今已有4間工廠。大部分生意人,每到某個城市發展,會先租個地方,做得好就繼續,做不好就出走其他城市,商人都視租廠房為規避風險的方法。但樊敏華卻選擇買地起廠房、成立公司基地,深深扎根。原因,是他對國家政策及發展滿有信心,「我從沒考慮過要離開。」

  咬緊牙關堅持守業

  樊敏華的創業路一帆風順,不過近年卻遇上了難題。由於近年內地勞動力紅利逐漸消失,成本漲得快,對製衣等傳統行業造成衝擊,「和東南亞國家相比,我們在成本上已無甚優勢,部分國際客戶已陸續停止合作,把品牌代工生產轉移到其他東南亞地區,且內需市場也不是一下子能拉上來,公司經營遇到了困難。」

  眼見很多類似的行業陸續關停,樊敏華開始思考公司未來出路,深思熟慮後,他決定咬牙堅持下去,「國家要富強,不止需要高科技和新興產業,實體經濟也同樣重要,老百姓對穿衣的需求總不會消失吧!」他深信,內地實體經濟不過是處於瓶頸位置,只要過到這一關,接下來機會無窮。樊敏華當初自購廠房等物業的先見之明,是讓他在今日再無後顧之憂,能夠堅持下去的重要原因,「所有物業早在十多年前買下來,現在不單物業有所升值,公司亦沒有租金壓力,變相增強了競爭力。」

  主打高端產品迎冬奧

  雖然選擇堅持守業,但樊敏華並非單純地守株待兔,而是積極改善公司經營及管理方針,如加大研發投入,以提高生產效力和產品質量,並從過去生產中高檔產品,逐步轉為以生產高檔品為主,全力進軍高端市場,並繼續為世界頂級品牌代工,維持公司最基本的競爭力。公司改革的最大突破,是開創了自家戶外功能性產品品牌「安迪維特ADVANTURER」,該品牌以高質產品定位,彌補國際市場中失去一部分代工訂單的盈利,增加企業經營優勢。

  樊敏華認為,內地有14億人口,預計未來內銷大於出口的數值將以倍數計,而且百姓收入和生活水平不斷提高,中產階級增多,而中產人群普遍支持中國自家產品,這個趨勢在服裝行業也不會例外。「買一件國際品牌的衣服可能要5、6千元,但同樣的生產商,同一種質量,我們自家品牌的出品只需一半甚至三分一的價錢,我認為,這個市場的潛力很大。」他指出,公司改革過程不容易,但已漸見成果,盈利逐步恢復增長。「早年上海周邊的製衣公司有十多間,現在堅持下來的,就只有我們這一間。」樊敏華補充,2022年北京將舉辦冬季奧運會,對公司而言是一個重大機遇,「2008年夏季奧運會,很多中國品牌冒起,如李寧、安踏等都做得很成功。我們的品牌主打冬季產品,正正對準2022冬奧。接下來數年我們會進一步鞏固基礎,抓住這個難得的機會。」

  在內地站穩陣腳後,樊敏華希望能打入世界市場,尤其是歐洲和「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品牌內銷是目前仍要加重的部分,而歐洲國家也是目標市場,當地人喜歡冬季運動,目前他們買的都是歐洲品牌,但實際上消費者都知道那些產品是由東南亞國家生產的,如今世界上內地的功能性製衣是最好的,特別是戶外服裝,在產品質量上,我們香港的品牌毫不遜色。」至於產品設計方面,樊敏華指出,他會考慮與歐洲頂尖設計師合作,確保符合環球市場的流行趨勢,加上「一帶一路」沿線的逐步發展,他對市場前景充滿信心。

  投身青年事務貢獻國家

  香港回歸前,樊敏華已在內地及香港兩邊跑。見證了香港回歸21年來的變遷,他認為「近年港人的國民認同感並不足夠,特別是年輕人。現在的人心比九七回歸時更浮動。」樊敏華說,國家正在高速發展,各國都希望和中國互聯互通,而香港有得天獨厚條件,如果不抓住這個機會,甚為可惜。

  樊敏華表示,部分香港市民對內地了解較平面,年輕人亦缺乏對國家發展的具體概念,而且香港政治矛盾日益激烈,部分年輕人行事極端,激起了他愛國愛港的使命感。樊敏華是國家改革開放的受惠者,希望回饋國家,貢獻社會。現時是九龍西區各界協會會長的他認為,促進港青與內地溝通不能只是「走個形式」,而是要有更具體、落地的交流:「籌辦交流團回內地觀光,遊玩幾日就回港,當然很容易,但不夠深入。我希望能讓年輕人的參與度更高,接觸範圍更廣。」在接任會長的兩年間,樊敏華組織了兩次滬港交流團,組織香港學生到上海和當地學生交流,參觀高校和企業,甚至在學校住宿,融入當地生活。為何選擇上海?樊敏華說,除了是自身成長的地方外,上海和香港都是開放型城市,在科技、經濟、教育、城市建設等多方面都接近,「希望能讓香港學生了解,改革開放40年後,國家發展很快,不比外國遜色」。他認為年輕人回港後能口耳相傳,助同輩更了解國情,加強影響力。

  日日「搞搞震」不利經濟民生

  同時,他還安排內地學生回訪香港,「內地互聯網其實充斥對香港的負面傳聞,內地年輕人對香港或有所誤解。組織內地學生來港,能讓他們感受香港的人文、經濟面貌和質素,消除對香港的舊有觀念。」樊敏華認為,社團工作與經濟息息相關,因為若社會環境不穩定,經濟就難以發展,「社會和諧,有利經濟發展,反之,如果日日有人『搞搞震』,不利經濟民生。」樊敏華不諱言,內地城市發展迅速,若香港繼續蹉跎歲月,機會越來越少,優勢恐怕會慢慢消失。

  謙稱「little potato」做善事不分大小

  樊敏華全心投入社團工作,加上公司業務繁忙,兩者已佔用了他大部分時間,除了必要的運動外,幾乎沒有發展其他個人興趣的時間。

  他直言工作、公務對家庭生活有一定影響,但他一直努力在當中取得平衡。樊敏華主要留在香港,太太就坐鎮上海,女兒同在上海工作,兒子則在國外讀書,一家人共聚時間並不多。他很慶幸太太和子女都很支持他做社團工作,出錢出力,從沒有半分抱怨。樊敏華驕傲地說,子女也會一起參與社會服務,經常擔任義工。太太也非常有心,在扶貧方面做了大量工作,為貧困山區學校對口援助,捐助物資,設立獎學金等,公司的營業利潤也會抽部分資助貧困學生升學,可謂是全家總動員服務社會。

  雖然做了大量貢獻社會的工作,不過樊敏華謙稱自己只是「little potato」,「我只是在經營好自己的生活和事業的同時,擠出時間做多少事,社會上有很多做得比自己更好的人,我也在一直學習當中。」他勉勵有意服務社會的年輕人,做善事不分大小,盡力就好。

[责任编辑:程向明]
网友评论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