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 86

中国轰20究竟取得哪些进展:或处在全尺寸模型阶段

2018-10-15
来源:观察者网

  日前,国内外的媒体都开始再次讨论有关中国轰-20战略轰炸机的一切,只不过其缘起并不是什么航空工业部门发布或者“泄露”了什么有关轰-20的新进展或者有了有关的照片,而是因为有网友在央视的纪录片中发现了一句“新型远程战略轰炸机‘轰-20’的研发取得重大进展”的旁白。

  这部专题片是央视在今年8月3日播出的理论文献纪录片《永远的军魂》第三集中的内容,播出到现在已经超过两个多月的时间。如果如同一些朋友所想,这条有关轰-20的新闻是一次意在展示力量的“官泄”的话,那么既没有及时被外界把信息收到,也没有安排“托儿”来传递出去,这次行动显然是太失败了。

  尽管外界一贯按照冷战时期或者上世纪对于国家级电视台的要求来看待CCTV,觉得“央视肯定不会随便乱说”,但是作为一位曾经给央视节目服务过的旁白撰稿,笔者对于这一句文案到底在多大程度上能够真实反映轰-20的实际进展,其实深表怀疑。

  想当初的蒙布CG可是一下子就红了

  其实有关轰-20的研制进度,只要稍微了解一下该机的主要研制单位——中航工业第一飞机设计研究院最近几年的工作进展就能推测个七八分。中航工业一飞院在历史上通常都和中航工业西飞生产的飞机联系起来,早年的运-7系列、飞豹系列以及后来空警2000预警机系列都是他们研制生产和进行改进的。

  比起前面那些,这才是让一飞院一鸣惊人的产品

  而在2007年以后,随着国产大型运输机运-20项目的正式立项,整个一飞院的主要精力全部投入到了运-20的设计之中,而在此之前,在2000年前后甚至90年代引进伊尔-76以后,一飞院就已经开始从各个领域进行有关大型运输机的前期预研和方案选择,相关的总体方案在2007年项目上马时就已经相当成熟,而且研制还得到了安东诺夫设计局这样经验丰富的外方单位的一些协助,在如此厚积薄发且有实物和外方经验参考的情况下,运-20才创造了5年之内造出原型机并且成功首飞的良好成绩。

  2012年首飞之后,一飞院的工作显然也没有停止,运-20试飞中遇到的各种问题以及后续的修改,以及为准备投入量产进行的工作,全都需要一飞院和西飞投入大量精力。这一部分的工作总体上要持续到2016年,运-20正式定型并且交付军方才算真正完结。如果说一飞院要为轰-20这样一个工程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的话,即使未必要等到运-20项目研制完全完成,至少也要等到运-20的试飞工作进入后期阶段,也就是2014-2016年才比较合理。

  运-20的首飞并不意味着其设计工作的完成

  至于轰-20这样一款战略轰炸机本身,在此前的很多证据都表明该机大概率将采用类似B-2的飞翼布局,但考虑到提升飞翼布局的操纵性,以及时不时传出的有关轰-20需要超音速飞行能力的传闻,显然该机的设计工作并非单纯复制一个B-2这么简单。更何况B-2本身就是美国80年代航空工业技术的结晶,想要原样复刻本身就是个复杂的工程。

  而从一飞院的技术基础来看,尽管此前已经研制了运-20,但在大型轰炸机领域,整个中国都没有特别丰富的经验。加上大型飞翼布局的飞机,所牵扯的控制率也相当复杂,还有包括飞机为了降低可探测性而采用的各类隐身的进气道、发动机喷口等的设计,都不是一朝一夕可以完成的。

  B-2对于美国这样有丰富基础和经验的航空工业而言,也花了不少时间

  如果考虑到运-20研制时还有外方协助,虽然外方在多数时候仅仅是作为顾问存在,进行关键步骤的“点拨”,但有人指路和自行摸索的差异还是很大的。在轰-20的设计上,相应的技术支援也要少很多(毕竟指望诺斯罗普·格鲁曼公司通共协助设计太不现实),在这综合的考量之下,想要在距今最多只有4年左右的时间(实际应该更短)里就基本完成一架可以进行洲际飞行任务的战略轰炸机原型机的研制任务,其可能性肯定是不高。

  如果把目光从单纯的轰炸机上移开,放眼看中国空军机载远程武器系统的发展,则不难发现这几年正是中国新一代的机载武器从纸面计划走向实际产品的突破年份。与上一代在轰-6系列改进型(包括轰-6K)使用的各种亚音速巡航导弹相比,新一代的机载武器在射程上同样保持水平,而飞行速度则是直线上升,不仅有超音速的巡航导弹,一些较晚启动研制的型号甚至是高超声速武器。作为新一代的战略轰炸机,轰-20必然也要考虑装备和使用这些武器,相应的,机载武器系统等分系统的研制的进度也就自然会和习惯产品同步推进。

  轰-6K和其配备的亚音速巡航导弹早已不是中国机载武器的最高水准

  如果考虑到中国严格的保密体制,那么很多轰-20早期的研制成果无疑很难及时与大家见面,而会在其完全成熟之后才“姗姗来迟”。正如运-20的全尺寸地面样机直到运-20全面量产数年之后才首次在公众面前亮相,甚至还因为该机和运-20实机的差异,一度闹出了把老机当成新品的误会。也就是说,目前轰-20的各种方案设计、计划模型甚至可能存在的全尺寸模型,在轰-20瓜熟蒂落之前,也是很难为外界所知晓的。与其期待这些研制中的蛛丝马迹,还不如等到轰-20正式试飞更加实在。

  在中国航空工业的历史上,所谓的“三个20”毫无疑问是具备史诗性的战略意义,这三个项目在2011-2012年间集中进入试飞阶段,使得中国航空工业的面貌发生了巨大改变,然而如果追溯这些项目的源起,无论是2000年就开始预研的直20、还是上世纪90年代就开始进行理论探索的国产五代战机,甚至账面研制时间只有5年的运-20,都是历经十几年时间厚积薄发,历经科学严谨的研制过程而来。轰-20作为一款先进隐身战略轰炸机,其技术先进性和研制难度毫无疑问要比运20更大,甚至可以说是对中国航空工业更加严峻的一次考验,从这个角度看,轰-20的亮相,恐怕未必会有一些人分析的那么乐观和迅速。(作者署名:施洋)

[责任编辑:鍾智维]
网友评论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