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 6

三地緊抓大灣區機遇 粵港澳共搭合作平台

2018-12-15
来源:香港商报

 

  廣東省粵港澳合作促進會第4屆會員代表大會昨在廣州舉行,會議選舉產生了新一屆領導機構。

  【香港商報网訊】記者黃裕勇廣州報道:廣東省粵港澳合作促進會第4屆會員代表大會在廣州舉行,會議選舉產生了廣東省粵港澳合作促進會新一屆領導機構。廣東省粵港澳合作促進會將緊緊抓住建設粵港澳大灣區的歷史重大機遇,為三地社會各界構建更為緊密的協作關係,創新合作模式,積極促進並搭建三地間合作交流平台和管道。

  粵舉全省之力推進建設

  成立9年的廣東省粵港澳合作促進會,無疑已經成為粵港澳民間交流合作的重要平台,受到粵港澳三地政府和業界的高度關注。在此次會議前,廣東省委書記李希、省長馬興瑞、全國政協港澳台僑委員會主任朱小丹與與會的粵港澳各界代表見面,香港特區政府政務司司長張建宗、廣東省副省長歐陽衛民、澳門特別行政區經濟財政司司長梁維特、廣東省政協副主席林雄、廣東省粵港澳合作促進會會長黃小峰出席了會議。

  李希指出,粵港澳大灣區建設是習近平總書記親自謀劃、親自部署、親自推動的國家戰略,為三地合作發展提供了重大歷史機遇。10月22日至25日,總書記親臨廣東視察並發表重要講話,親自出席港珠澳大橋開通儀式並宣布大橋正式開通,要求廣東擔負起粵港澳大灣區建設的重要職責,把大灣區建設的大機遇、大文章抓緊做實。

  他表示,廣東將舉全省之力推進粵港澳大灣區建設,在更高起點、更高層次、更高目標上把改革開放不斷推向深入。希望粵港澳合作促進會深入貫徹「一國兩制」方針,繼續發揮好粵港澳民間交流合作重要平台的作用,圍繞大灣區建設積極貢獻智慧和力量,為深化粵港澳合作、維護港澳地區繁榮穩定、促進港澳更好融入國家發展大局作出新的更大貢獻。

  張建宗:強化互聯互通

  張建宗在會議上致辭時表示,隨粵港澳大灣區建設的推展,三地的合作必然會進一步深化。他坦言,在大灣區內有兩種制度、三個獨立關稅區和三種貨幣流通,雖然大灣區基本上已達致貿易自由化,但無論是人流、貨物、資金和資訊的流通,都還有不少限制。

  有鑒於此,他認為,三地政府的工作重點是希望透過政策創新和突破,加強大灣區內城市互聯互通。就香港特區政府而言,將會把握大灣區建設的機遇,突破舊有框架,與粵澳兩地政府開展合作,加強大灣區內城市互聯互通,促進香港與大灣區內其他城市的生產要素便捷流通,使人員、貨物、資金、資訊的流通更為暢通。

  此外,張建宗也認為,在建設大灣區過程中,香港作為高度國際化的城市,會繼續擔當將國際企業「引進來」和協助內地企業「走出去」的角色,將會充分發揮國際金融和貿易中心、全球人民幣離岸業務樞紐、國際資產管理中心的地位,再配合專業服務的明顯優勢,為大灣區企業提供需求日增的融資及財務管理服務。

  他也強調,香港特區政府還希望透過加強合作,促成政策創新和突破,以便利香港的優勢產業,特別是醫療和教育方面落戶大灣區。「這不單可利用大灣區的豐富資源解決香港產業缺乏土地和人力等問題,同時為內地開拓新的產業和提升專業服務水平」。

  歐陽衛民:四方面發力

  將大灣區打造成為「國際科技創新中心」是三地政府的另外一個合作聚點所在,因為在創科領域上,粵港澳大灣區的資源和優勢非常突出。張建宗表示,香港擁有多間世界級的大學、雄厚的科研實力、健全的司法和知識產權保護制度等。為此,香港亦可利用高度國際化的營商環境,匯聚內地和全球的創新資源,一方面將國際創科企業「引進來」大灣區,另一方面幫助內地創科企業「走出去」,將大灣區建設成為「國際科技創新中心」。

  廣東省粵港澳合作促進會成立以來,以品牌活動為抓手,自2014年以來,促進會精心策劃組織,打造多個知名度高、影響力大的品牌活動和項目。該會會長黃小峰介紹說,廣東省粵港澳合作促進會舉辦4屆廣東省港澳春茗活動、7屆粵港澳合作論壇,並促成了67個粵港澳及「一帶一路」相關項目簽約。此外,該會還攜手港澳共走「一帶一路」,並推動粵港澳青年交流,更發揮專業委員會作用,推動粵港澳業界融合發展。

  廣東省副省長歐陽衛民希望新一屆理事會抓住建設粵港澳大灣區的歷史重大機遇,在四方面發力。首先是聚焦粵港澳大灣區發展為中心,為大灣區的規劃做宣講,讓三地民眾更深入的了解大灣區建設的意義、機遇及相關政策,鼓勵港澳同胞多到廣東走訪、交流,了解並參與到大灣區建設中;二要要以民心聚力為核心,支持並提供更多機會,讓粵港澳的工商企業、勞工、專業服務、學術界、青年等社會各界深化交流,緊密聯繫,展現粵港澳同胞的強大凝聚力;三要以合作共贏為目標,搭建粵港澳合作項目對接、互動的創新平台,助力粵港澳業界,讓三地業界真正成為大灣的建設者和受益者;四要以建言獻策為職責,利用廣泛的社會聯絡和豐富的業界資源,圍繞熱點話題,展開調研,積極傳遞業界聲音,協助政府向粵港澳各界傳遞政策落實情況,搭建粵港澳民間與政府間的管道和溝通。

[责任编辑:蒋璐]
网友评论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