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商報网訊】隨着昨天一顆通信技術試驗衛星成功發射,中國2018年航天發射次數達到了37次,年度航天發射次數首次超越美國,成為世界第一。今年中國航天發射的主力依然是長征系列運載火箭,長三甲系列實踐「去任務化」,長二丙火箭試驗跨場地高效發射,長十一主攻快發商業航天。值得注意的是,中國民營航天發射公司也嶄露頭角,雖然發射未達預期,但也作出重要嘗試。
發射次數首超美國
昨天0:53,中國在西昌衛星發射中心用長征三號丙運載火箭,成功將通信技術試驗衛星三號發射升空,衛星進入預定軌道。本次發射標誌着長征三號甲系列運載火箭憑藉全年14次發射的「全勝戰績」,再次刷新了中國「單一火箭年度發射數量」的新紀錄。
從今年1月至今,中國航天科技集團公司進行了36次航天發射,中國航天科工集團進行了1次航天發射。此外,民營商業航天企業北京藍箭空間科技公司進行了1次發射任務,不過衛星未能進入預定軌道。
美國今年至今進行了31次航天發射。12月23日,SpeceX公司使用「獵鷹」9火箭成功發射美國空軍首顆第三代GPS衛星,隨後,美國航天新聞網站表示,這次發射應該是美國本年度最後一次發射。原計劃於12月19日發射的「德爾塔-4H」重型火箭由於技術原因推遲了發射時間,聯合發射聯盟公司透露,由於要對19日發射倒計時過程中出現的火箭左側捆綁助推器發動機部段液氫水平過高問題做進一步分析,「德爾塔-4H」發射任務將推遲到不早於今年12月30日進行。
俄羅斯最近一次航天發射為12月21日,「質子」M運載火箭成功發射了「福音」13L軍事通信衛星,這是本年度俄羅斯第16次航天發射,其中有一次發射失敗。除了中美俄,迄今為止,歐空局進行了11次航天發射,印度、日本、新西蘭也有航天發射記錄。
在今年全球100多次的航天發射當中,中國佔比超過30%,SpaceX公司CEO埃隆·馬斯克也發表推特稱,「中國的航天進步令人吃驚。」澎湃新聞援引一位航天專家分析稱,航天發射是有計劃的,今年剩下的時間各國至多組織一到兩次航天發射,不可能為了第一的位置「瘋狂」進行航天發射,中國航天年度發射次數獨居全球第一基本沒有懸念,這也是中國年度航天發射次數首次位居全球第一。
長征系列實現差異化發展
今年中國航天發射的主力依然是長征系列運載火箭,其中,長三甲系列「十送北斗」「再送嫦娥」;長二丙輾轉三地「六戰六捷」;長十一3次發射將12顆衛星送上雲霄。加上今年其他23次成功發射,長征系列運載火箭已經完成了296次飛行。
長三甲系列火箭副總指揮劉建忠介紹,隨着長三甲系列火箭近年來發射密度越來越高,許多內容相似甚至相同的任務,為實踐「去任務化」理念開了一條路。「去任務化」是指同一種構型的火箭在單機、系統甚至整箭上互相通用,從而讓火箭與不同任務自由搭配,火箭的研製可以先行一步。劉建忠介紹,研製團隊用近幾年高強密度發射的機會,進一步掃除技術與流程上的障礙,實行「去任務化」設計,有效提高了火箭生產效率和對發射任務的適應能力。
長征二號丙今年6次發射,跨越酒泉、太原、西昌三地,成為長征火箭家族最高效的一個。特別是在13天時間裏,先後在西昌和酒泉兩地發射成功,展現出良好的機動性能。
長征十一號固體運載火箭是中國商業航天發射領域的生力軍。2018年,長征十一號運載火箭3次發射,將12顆衛星成功送入預定軌道,實現了其在商業航天領域的新突破,同時也成功發射中國首顆低軌通訊衛星,創造了中國固體運載火箭履約周期最短的紀錄。「長征十一號火箭在2018年的3次發射,都實現了飛行過程零問題、入軌精度百米級。」長征十一號火箭副總指揮金鑫介紹,固體火箭發射準備時間可縮短至數天,高效益的密集組網發射,讓長十一在商業航天領域有着強大的競爭力。
今年,中國民營航天公司藍箭航天自主研發的三級固體運載火箭「朱雀一號」也進行了發射,這是中國首枚民營入軌道火箭,雖然最終發射失敗,但也為民營航天作出有利的嘗試。除此之外,民企星際榮耀和零壹空間也分別成功發射了亞軌道火箭。有專家指出,雖然內地民營商業航天還處於起步的初期,但發展勢頭強勁,未來同樣會引來全球的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