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 58

社科院首發「個人借錢史」 2017年個人融資45萬億

2018-12-26
来源:香港商報

  【香港商報網訊】中國社會科學院國家金融與發展實驗室聯合友信金服昨日共同發布《中國個人融資四十年發展與創新報告》,聚焦中國40年來「個人借錢史」。這是中國首份剖析改革開放40年間中國個人融資發展歷程的研究報告。報告稱,2017年中國整體個人融資規模已接近45萬億元人民幣。

  個人融資進入大發展階段

  報告認為,2009年到2017年,中國個人融資進入「大發展」階段。金融機構提供的消費信貸品種從以前的單純住房消費貸款,進一步擴大到助學貸款、住房裝修貸款、醫療貸款、旅遊貸款、個人綜合消費信貸等多個品種。2008年底,中國個人融資規模為6萬億元左右,而在多重政策支持下,2017年中國整體個人融資規模已接近45萬億元。

  國家金融與發展實驗室理事長、中國社會科學院學部委員李揚表示,目前中國住戶金融還沒有取得應有的地位,「這個事情已經到了不做不行的時候,未來幾年圍繞住戶的金融活動會越來越重要」。

  金融科技助力小微企發展

  本次報告課題組成員、國家金融與發展實驗室高級研究員黃國平認為,個人融資根據用途不同主要分為個人消費性融資和個人經營性融資,對促進消費和小微民營經濟發展具有重要作用。

  在個人經營性融資方面,《報告》指出,金融機構在服務小微企業時存在信用難評估、貸款難發放的情況。因此小微企業在融資過程中經常需要以個人信用為補充才能獲得足夠的資金,甚至只能依賴於小微企業主的個人信用。

  報告認為,在金融科技發展浪潮下興起的各類互聯網金融業態,對中國個人經營性融資形成了一定支持作用。友信金服首席財務官王海琛認為,未來傳統金融機構將與金融科技加速融合。通過持續的數據挖掘與風險管理實踐,金融科技企業可以從小微企業主中信用良好的一部分人篩選出來,提供給他們低於其他渠道的貸款,這有助於小微個體企業的發展。

  《報告》數據顯示,中國個人經營性融資在2009年後開始加快擴張,供給來源多元化,從3.7萬億元一路增長至2017年的13.1萬億。

  新興業態凸顯支持作用

  《報告》中將個人經營性融資的資金來源以四大類別進行測算:銀行業、以P2P網貸為代表的新金融、小額貸款公司和民間金融。根據測算,以2018年數據為例,在總額15.6萬億的個人經營性融資供給餘額中,銀行、網貸、小貸公司、民間金融的數據分別為近10萬億、0.29萬億、0.34萬億、5萬億,其中銀行仍然是服務個人經營性融資的主力軍,但同時其他多種新興金融業態也有效提供了補充和支持作用。

  不過《報告》也指出,儘管中國目前以銀行為主、新興業態為輔的個人經營性融資供給實現了飛躍式的發展,但融資缺口依舊很大,同時,由於金融結構導致的金融排斥以及信息不對稱所帶來的金融供給不足都給個人經營性融資帶來了發展挑戰。

[责任编辑:朱剑明]
网友评论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