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 79

“鹊桥”传影如何实现 解密月背第一道痕迹影像图

2019-01-08
来源:新浪科技
  嫦娥四号着陆器监视相机C拍摄的“玉兔二号”巡视器走上月面影像图 图片来源:国家航天局 
 
  来源:中国科学报
 
  1月3日晚,嫦娥四号探测器成功落月后顺利完成着陆器与巡视器分离。玉兔二号巡视器驶抵月球表面。着陆器上监视相机拍摄的玉兔二号在月背留下第一道痕迹的影像图。这波操作都和“鹊桥”中继星的功劳分不开。
 
  那么,“鹊桥”是如何做到的呢?
 
  去年5月21日,“鹊桥”中继星成功发射,6月14日成功实施轨道捕获控制,进入环绕距月球约6.5万公里的地月拉格朗日L2点的“Halo使命轨道”。
 
  航天科技集团有限公司五院“鹊桥”中继星主任设计师孙骥表示:“中继星距离地球接近50万公里,要在这么远的尺度上,实现对地球的测控通信,对设计天线提出了很高的要求。”为此,科学家们设计了长度达到4.2米的伞状天线。
 
  孙骥介绍,这把“伞”有18根合金制成的“龙骨”,“伞布”是用金属钼丝编织而成的网。“这张网在太空中面临一个问题。当太阳照射的时候,它的表面温度不到100摄氏度,而没有太阳照射时温度可能低至负100多摄氏度。极大的温差会导致这张网变‘皱’,从而影响天线指标。”他说。为此,科学家们在地面开展了多项实验,最终成功解决了这个问题。
 
  1月3日15时07分,科技人员在北京航天飞行控制中心通过“鹊桥”中继星向嫦娥四号探测器发送指令,两器分离开始。北京航天飞行控制中心飞控大厅屏幕显示,嫦娥四号着陆器矗立月面,太阳翼呈展开状态。巡视器立于着陆器顶部,展开太阳翼,伸出桅杆。随后,巡视器开始向转移机构缓慢移动。转移机构正常解锁,在着陆器与月面之间搭起一架斜梯,巡视器沿着斜梯缓缓走向月面。 22时22分,巡视器踏上月球表面。
 
  同时,在通信体制上,“鹊桥”中继星采用了“再生转发”体制,这有别于一般中继通信的“透明转发”。“透明转发指的是收到什么数据就发出什么数据。而再生转发则是在收到探测器和着陆器这‘两器’的数据后,必须按照一定规则对这些数据进行处理和打包后再转发。”孙骥表示,“这对卫星设计提出了较高要求。”
 
  国防科工局探月与航天工程中心副主任于国斌介绍,相比嫦娥三号,嫦娥四号将实现多个创新点,包括首次实现月球背面着陆巡视探测、首次实现地月中继通信、首次开展甚低频射电探测等。自2016年1月嫦娥四号正式立项以来,科学家们在不到3年时间里,围绕首次着陆月球背面的诸多挑战,取得了多项高科技成果,助力此次任务顺利展开。
 
嫦娥四号探测器软着陆月球背面示意图 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责任编辑:李振阳]
网友评论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