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 4

习近平出席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并为最高奖获得者等颁奖

2019-01-08
来源:香港商报网综合

  1月8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在北京隆重举行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 新华社

  【香港商报网讯】据新华社报道,中共中央、国务院8日上午在北京隆重举行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习近平、李克强、王沪宁、韩正等党和国家领导人出席会议活动。习近平等为获奖代表颁奖。李克强代表党中央、国务院在大会上讲话。韩正主持大会。

  上午10时30分,大会在雄壮的国歌声中开始。在热烈的掌声中,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首先向获得2018年度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的哈尔滨工业大学刘永坦院士和中国人民解放军陆军工程大学钱七虎院士颁发奖章、证书,同他们热情握手表示祝贺,并请他们到主席台就座。随后,习近平等党和国家领导人同两位最高奖获得者一道,为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奖、国家技术发明奖、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国际科学技术合作奖的代表颁发证书。

  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讲话中代表党中央、国务院,向全体获奖人员表示热烈祝贺,向全国广大科技工作者致以崇高敬意,向参与和支持中国科技事业的外国专家表示衷心感谢。

  李克强说,改革开放40年来,我国科技发展取得举世瞩目的伟大成就,书写了科技发展史上的辉煌篇章。刚刚过去的一年,面对复杂严峻的国际形势和艰巨繁重的改革发展稳定任务,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我国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科技创新再创佳绩,新动能持续快速成长。当前保持经济平稳运行、促进高质量发展,必须更好发挥创新引领作用。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把握世界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大势,紧扣重要战略机遇新内涵,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加快创新型国家和世界科技强国建设,不断增强经济创新力和竞争力。

  李克强说,要优化科技发展战略布局,调整优化重大科技项目。把基础研究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加大长期稳定支持,推动基础研究、应用研究和产业化融通发展,构建开放、协同、高效的科研平台。要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创新科技投入政策和经费管理制度,扩大科研人员在技术路线选择、资金使用、成果转化等方面的自主权,实行更加灵活多样的薪酬激励制度,弘扬科学家精神,严守科研伦理规范,加强科研诚信和学风建设,扎扎实实做事,不拘一格大胆使用青年人,把科技人员创新创造活力充分激发出来。

  李克强指出,要强化企业创新主体地位,健全产学研一体化创新机制。更多运用市场化手段促进企业创新,只要企业充满创新活力,中国经济就有勃勃生机。要大力营造公平包容的创新创业环境,降低创新创业的制度性成本,提升双创水平,加快构建知识产权创造、保护、运用、服务体系,严厉打击侵权假冒行为,着力激发全社会创新潜能。要加强创新能力开放合作,扩大国家科技计划和项目对外开放,在人员往来、学术交流等方面创造更多便利条件,更加广泛汇聚各方面创新资源。

  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副总理韩正在主持大会时说,党中央、国务院隆重奖励在我国科学技术事业发展中作出杰出贡献的科技工作者,充分体现了对科学技术事业发展的高度重视和对广大科技工作者的亲切关怀。希望广大科技工作者以获奖者为榜样,坚持建设世界科技强国的奋斗目标,坚持创新是第一动力的理念,坚定信心和决心,加快关键核心技术自主创新,在重大科技领域不断取得突破,在更高层次、更大范围发挥科技创新的引领作用。

  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院副总理刘鹤在会上宣读了《国务院关于2018年度国家科学技术奖励的决定》。

  刘永坦、钱七虎代表全体获奖人员发言。

  奖励大会开始前,习近平等党和国家领导人会见了国家科学技术奖获奖代表,并同大家合影留念。

  丁薛祥、许其亮、陈希、黄坤明、艾力更·依明巴海、肖捷、何立峰出席大会。

  中央和国家机关有关部门、军队有关单位负责同志,国家科技领导小组成员,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委员会委员,2018年度国家科学技术奖获奖代表及亲属代表,首都科技界代表和学生代表等约3300人参加大会。

  2018年度国家科学技术奖共评选出278个项目和7名科技专家。其中,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2人;国家自然科学奖38项,其中一等奖1项、二等奖37项;国家技术发明奖67项,其中一等奖4项、二等奖63项;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173项,其中特等奖2项、一等奖23项、二等奖148项;授予5名外籍专家中华人民共和国国际科学技术合作奖。

  刘永坦,82岁,自力更生研制了中国首部全天时、全天候、超视距、海空兼容的海防预警装备,创建了中国新体制超视距探测理论体系,实现了国家海防预警科技的重大原始创新;钱七虎,81岁,系统建立了从浅埋到深埋、从单体到体系、从常规抗力到超高抗力的工程防护体系,解决了核武器空中、触地、钻地爆炸以及新型钻地弹侵彻爆炸等关键工程防护技术难题。

  据悉,国家科学技术奖励每年评审一次,根据《关于深化科技奖励制度改革的方案》,三大奖每年授奖总数不超过300项。经学科专业评审组、评审委员会和奖励委员会评审,2018年度国家科学技术奖共评选出278个项目和7名科技专家。其中,国家自然科学奖38项:一等奖1项,二等奖37项;国家技术发明奖67项:一等奖4项,二等奖63项;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173项:特等奖2项,一等奖23项(含创新团队3项),二等奖148项。5名外籍科学家获得中华人民共和国国际科学技术合作奖,分量最重的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分别颁给了哈尔滨工业大学刘永坦院士和中国人民解放军陆军工程大学钱七虎院士。

  此外,2018年度国家科学技术奖奖金标准也进行了调整。其中,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奖金额度由设立之初的500万元/人调整为800万元/人,奖金分配结构调整,全部由获奖者个人支配,国家科学技术奖三大奖奖金额度也同步提高50%。

  “海防长城”铸造者——刘永坦

  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工程院院士刘永坦;哈工大供图

  据中国新闻网报道,82周岁的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工程院院士刘永坦尽管年岁已高,但依然骨骼硬朗。40年来,他致力于中国新体制雷达事业的发展,为中国筑起了“海防长城”。

  刘永坦是中国对海探测新体制雷达理论与技术奠基人和引领者,著名雷达与信号处理技术专家,曾先后于1991年和2015年在国家科技进步奖一等奖上“梅开二度”。

  1月8日,刘永坦荣膺2018年度中国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面对这份中国科学家的至高荣誉,刘老说:“我只是一名普通的教师和科技工作者,在党和国家的支持下,做成了点儿事,这事离开团队的力量也是绝对无法做到的。”

  1981年刘永坦访问英国;哈工大供图

  1936年12月1日,刘永坦出生在南京一个书香门第。“永坦”这个名字不仅是家人对他人生平安顺遂的祝愿,也是对国家和平的企盼。身处内忧外患的乱世,刘永坦很早便随家人颠沛流离十余载。但这份国难记忆,也让他有了自强强国的梦想。

  从小刘永坦就在母亲的督促下读史书、诵诗文,培养了强烈的求知欲和爱国心,“我永远不会忘记在昏暗的菜油灯下做完作业后,聆听母亲用慈祥动人的声音诵读诗词和讲解家国大义时的激情。”

  怀着投身祖国工业化的决心,1953年刘永坦以优异成绩考入哈尔滨工业大学。经过一年预科、两年本科的学习,成绩优异的他作为预备师资,被学校派往清华大学进修无线电技术。1958年,刘永坦回到哈尔滨工业大学参与组建无线电工程系。从此,他便走上了大学的讲台,直到今天。

  刘永坦院士与他的团队;哈工大供图

  1979年6月,刘永坦被派往英国进修,师从著名雷达技术专家谢尔曼。勤勉的刘永坦凭借过硬的英文功底、深厚的专业知识赢得了谢尔曼的认可,获准参与到重大科研项目“民用海态遥感信号处理机”的部分研制工作中去,打破了以往中国留学生只能从事边缘科研工作的局面。

  一年多的时间,在“设计—试验—失败—总结—再试验”的循环反复中,刘永坦攻克了这项课题,谢尔曼盛赞道“刘永坦独自完成的工程系统,是一个最有实用价值、工程上很完善的设备,他的贡献是具有独创性的。”

  这次难得的科研任务,让刘永坦对雷达有了全新的认识。传统的雷达虽然有“千里眼”之称,但也存在“盲区”。因此,很多国家开始研制新体制雷达,希望“千里眼”能练就“火眼金睛”。

 

  1994年6月刘永坦当选首批中国工程院院士。 哈工大供图

  新体制雷达被俄罗斯人称为“21世纪的雷达”。当今世界的千余种雷达中,新体制雷达不仅代表着现代雷达的发展趋势,而且对航天、航海、渔业、沿海石油开发等领域也有着重要作用。70年代中期,国内有关单位曾对该项技术进行过尝试,但由于难度太大、技术储备不足等诸多因素,最终未获成果。

  1981年,刘永坦在回国的路上,萌生出一个宏愿——开创中国的新体制雷达之路。这是一场填补国内空白、从零起步的具有开拓性的攻坚战。在国内外毫无先例可借鉴的情况下,刘永坦一头扎进实验中去。

  经过八百多个日夜的努力、上千次的实验,以及数万个测试数据的获取,由刘永坦主持的航天部预研项目“新体制雷达关键技术及方案论证”获得丰硕成果,为中国新体制雷达研制成功打下了基础。

  刘永坦院士在阅读杂志(吉星摄)

  彼时,刘永坦和他的团队已经完成了预研使命,但刘永坦却认为“纸上谈兵”是不够的,国家需要的是建立有实际意义的雷达实验站。因此,1986年刘永坦又开启了“新体制雷达研究”,为研制完整的雷达系统而奋力拼搏。

  作为主帅,刘永坦承担着繁重的工作。他每天工作十几个小时,常常由于赶不上吃饭而用面包充饥,困了就倒在实验室的板凳上凑合一觉……超负荷的脑力和体力付出让刘永坦落下了腰间盘突出的老毛病。严重时他曾因疼痛,几个月不能行走。

  一分耕耘一分收获。1990年4月,团队首次完成了中国对海面舰船目标的远距离探测实验,标志着中国新体制雷达技术实现了对海探测技术的重大突破。当目标出现在屏幕上时,团队成员们都流下了激动的泪水。1991年,该项目荣获国家科技进步奖一等奖。


  威海雷达实验站,哈工大供图

  但早已功成名就的他却不满足于此,转头又带着团队成员投入到提高雷达性能的研制中去。

  对于恩师数十年如一日的坚持,刘永坦的学生、哈尔滨工业大学科学与工业技术研究院常务副院长付强深受感触:“很多科学家是一辈子做一个领域,但刘老师是一辈子只做一个雷达。这件事情要是做不成功,他这一辈子的科研可能就被耽误了。”

  刘永坦视察基地情况;哈工大供图

  皇天不负有心人,2011年刘永坦团队成功研制出中国具有全天时、全天候、远距离探测能力的新体制雷达。与国际最先进同类雷达相比,刘永坦研制的新体制雷达系统规模更小、作用距离更远、精度更高、造价更低,总体性能达到国际先进水平,核心技术处于国际领先地位。2015年,团队再次获得国家科技进步奖一等奖。

  刘永坦介绍新体制雷达研制情况,哈工大供图

  面向国家未来远海战略需求,耄耋之年的刘永坦依然活跃在科研前线,继续带领团队规划实施对海远程探测体系化研究,逐步开展分布式、小型化等前瞻技术的自主创新,为构建“海防长城”添砖加瓦。

  “荣获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是一种无上的光荣,这份殊荣不仅仅属于我个人,更属于我们的团队,属于这个伟大时代所有爱国奉献的知识分子。”刘永坦淡然说道。

  钱七虎:科研报国 铸就强国之盾

  据央视新闻移动网报道,2018年度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另一位获得者是我国防护工程专家、中国工程院首届院士、陆军工程大学教授钱七虎。60年科研生涯,他致力于为我国铸造坚不可摧的“地下钢铁长城”。他用行动践行着一位科学家,心系祖国和人民最坚实的信仰。

  在解放军陆军工程大学,中国工程院院士钱七虎正在同科研人员一起探讨最新的实验数据。这个装置可以用少量普通炸药模拟核爆炸产生的冲击波压力的作用效应,并据此研究相应的防护技术。防护工程,这一重要国防工作,就是钱七虎毕生研究的主要领域。

  钱七虎表示,我们国家是积极防御战略,不打第一枪,不打第一枪意味着我们要挨敌人第一枪,也就是我们军队的指挥机构,我们的导弹、飞机、大炮、坦克,在别人首次攻击的时候要能安全下来,然后才能打第二枪这叫二次反击,所以我们的工程现在非常重要了,

  钱七虎从事的国防科技工作与他的经历息息相关。1937年,日本侵略者占领上海,钱七虎在母亲逃难途中出生。解放后,依靠政府的助学金,钱七虎完成了中学学业,新旧社会的强烈对比,在他心中埋下了报党报国的种子。1954年,因国家急需军事人才,他毅然服从组织安排,放弃了立即留学苏联的机会,选择了比较冷门的防护工程专业,进入哈尔滨军事工程学院学习。

  钱七虎说,因为这样的经历,新旧社会的对比,所以我从小就树立这么样一个,我们个人的一些命运一些需要要和国家人民的事业命运相结合起来,所以我一辈子经历过很多重大决策,都是服从了组织的需要。

  从哈军工毕业后,表现优异的钱七虎被派往苏联继续深造防护技术。上世纪六十年代,我国面临严峻核威胁环境,如何设计一个能够抵御原子弹爆炸威力冲击的地下飞机洞库门,成为了钱七虎科研生涯第一个艰难挑战。

  钱七虎说,飞机放在地下防止炸弹、原子弹破坏它,虽然飞机没有坏但是出不来了。 14:06 我的任务就是要设计新的大门,要让飞机库大门不但不坏而且能开的开。

  钱七虎仔细研究发现,导致洞库门不开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是当时的手算技术特别落后,没有办法准确计算出库门受力的精准数据。而当时大的晶体管计算机国内仅有几台,钱七虎拿到的仅有一本操作手册,他从零开始,探索学习了最先进的方法,有限单元法和计算机语言,对大型飞机洞库门抗爆能力进行设计计算。

  广州军区空军武汉勘测设计院原院长李金元表示,当时一本上机手册,实际上就是一本大的说明书,我们看着像“天书”,因为从来没有接触过这些计算机语言。

  有着这种不怕困难、勇于探索学习的精神,钱七虎用了两年时间,在计算机上机操作时间极为有限的情况下,用别人吃饭睡觉的时间,计算出了精准的飞机洞库防护门受力变形精准数据,设计出新的飞机洞库防护门。经过数十次的失败尝试后,飞机洞库门终于可以打开了。

  李金元说,现场只有一片欢呼声,好多人,哎呀,这起来了起来了,真是吹起来了,哎呀不得了不得了。

  1975年,钱七虎用了两年时间,设计出了当时国内抗力最高、跨度最大的飞机洞库防护门,开创性的解决了防护工程设计计算的难题。

  钱七虎指出,一个要扎实打好基础,另外还要有艰苦奋斗的精神,没有这样的精神就会动摇被困难所吓倒。

  钱七虎就是用这样的精神,攻克着防护工程中的一个又一个难题。他用十年多时间,近千次推导,带领团队攻克了抗深钻地武器防护系统工程,并为我国防护工程建设奠定了坚实的理论基础。

  钱七虎认为,防护工程就是这个盾,他有相对敌人强敌的武器就是矛,武器一直在发展,所以你的盾一直要考虑,我们防护工程的发展战略怎么向前发展怎么前行。

  作为一名科学家,钱七虎拥有战略的眼光。他不仅关注国防,同时也关注民生。2004年,钱七虎负责指导南京长江隧道的开掘工作,面对复杂地质条件,创造性提出了采用盾构机开掘隧道。将原来每20米就要更换的进口刀具,改进为200米再更换的国产刀具,顺利完成任务。

  钱七虎表示,马克思讲的科学没有平坦的大路,只有不畏艰难才能攀登到科学的顶峰。克服了困难解决了问题完成了任务,这就是有成就感,也是感到无比的幸福。

  从南京长江隧道,到黄河、青岛、厦门隧道,从西气东输、南水北调,到珠港澳大桥,这一系列与百姓息息相关的大国工程,都留下了钱七虎不知疲惫的身影。从事科研60年,钱七虎很满足,但婚后与妻子16年分居,他唯一感到内疚和愧对的,就是家人。

  钱七虎妻子袁晖说,因为他这个人吧,他也不像有的人说,嘴巴上说了特别怎么怎么样的,不怎么说这个,但是他实际上呢,你也看得出来,他实际上是对家里人呢,对孩子还是很关心很爱的。

  现在的钱七虎依然忙碌在工作一线,82岁的他坚持锻炼身体,经常出差奔波。他用自己的科研奖金资助了很多贫困学生,他说,他对现在的生活十分知足,希望能够为国家为人民多做一点事儿。

  钱七虎强调,科学是一个伟大的事业,我们从事科学研究不是为了个人,为了科学、为了国家、为了人民、无私奉献,科学报国。

  历届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得主

  随着2018年度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揭晓,已有31位科学家先后登上我国科技界的最高领奖台。

 

[责任编辑:蒋璐]
网友评论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