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 58

人行直接購ETF可能性微

2019-01-10
来源:香港商报

 

  【香港商报网讯】1月8日,中證網發表東興證券分析師張岸元的快評《央行持有本國股票資產大有可為》,立即吸引了市場人士的極大關注。支持者認為人行直接購買ETF會讓A股喜迎「無限子彈」玩家,「想象空間很大」,可以提振A股,此外,還可以扶持實體經濟、穩定資本市場。也有專家認為,股市投資是私人部門行為,現行《中國人民銀行法》並無許可人行直接進入二級市場買賣股票,人行直接購買ETF不符合職責範圍,從邏輯和法理上都不具備可行性。一國央行把購買股票作為貨幣工具在世界範圍極為少見,存道德風險,日本央行的經驗並無直接借鑒作用。

  香港商報見習記者 廖非凡

  超出人行職責範圍

  中信證券日前發文《央行購買ETF的可行性如何》指出,人行購買ETF最直接的一個潛在作用是置換證金的持倉。相較證金,人行通過擴張資產負債表進行股票ETF購買的成本更低,可以減少不必要的交易。同時,既可以作為穩定市場舉措,也可以壓低風險溢價,刺激直接融資市場。並且,人行擴表直接購買ETF不存在信用乘數效應,流動性不會外溢,不會直接影響其他資產。

  中信證券認為,從日本央行進行股票資產購買的歷史經驗來看,人行未來購買股票ETF具備一定可行性。可以學習日本設計「定向調控」式的ETF購買計劃,鼓勵企業在特定領域加大投資,包括固定資本、R&D等。

  在此之前,就有市場聲音認為中央銀行持有本國股市資產並無不妥。張岸元在文章中表示,各國中央銀行都大量持有外國股票資產,作為其外匯儲備多元化投資策略的一部分。出於穩定市場等多種原因,中央銀行持有本國股市資產,並不出格。

  不過,接受本報採訪的中國人民大學財政金融學院副院長趙錫軍認為,人行直接購買股票ETF是有難度的,因為人行不是一個獨立的投資機構,這超出了職責範圍。他指出,人行的職責主要有兩個功能,一是在貨幣政策方面,通過貨幣發行或者貨幣政策工具的使用來維護市場和經濟的穩定;二是在促進經濟增長和就業方面,並且這也是通過使用貨幣政策的工具來進行逆周期的調節,然後讓經濟能夠持續、穩定增長。

  趙錫軍表示,只有金融市場處於崩潰的時候,人行才有購買ETF的可能性。但是不排除人行下面的投資機構,比如中投公司,在資產配置的時候,有可能會配置ETF資產,這要根據其資產配置的政策和原則考慮。趙錫軍直言,「討論這個意義不大,因為人行不可能做這件事情。」

  日本的經驗無借鑒意義

  據報道,日本人行的股票資產購買計劃始於2002年9月,持續2年,總額約2萬億日圓,最初的目的是為了穩定股票市場。

  中信證券研究部總監明明認為,中國人行效仿日本人行購買股票ETF的行為與中國國情不符。人行遠沒有到開展QE(量化寬鬆政策)的階段,人行開展QE需要在實行零利率或近似零利率政策後,但中國目前離零利率政策還有很大「距離」。

  明明指出,現在事實證明人行直接購買股票弊大於利,將導致市場流動性大幅降低。並且,目前日本的金融機構也希望日本人行能夠退出本國股票市場。此外,中國人行效仿日本央行購買股票ETF也會存在道德風險。比如,什麼時間點入市,以及什麼時間點退出都存在道德風險。

  趙錫軍也認為,人行直接購買ETF如果出現虧損,責任沒有人能夠承擔。

  對實體經濟支持作用不明顯

  有市場人士認為,人行直接入市購買ETF,是將資金流動性注入實體經濟的一種方式,而且更為直接。但是明明認為,人行支持實體經濟有很多方式,比如降準、降息、定向支持三農和小微企業等。就人行買股票而言,從日本的經驗看,對實體經濟支持作用並不明顯。

  中國人民銀行調查統計司原司長盛松成、東北證券首席宏觀分析師沈新鳳則認為人行直接購買股票或者ETF的理由不成立。截至目前,內地金融體系總體穩定,股票市場經歷2018年的大幅下跌,已經進入底部區間,估值較低,股票市場總體上是健康的。2018年以來,國家也已經通過多個途徑化解股權質押風險。因而人行沒有必要參與購買股票。此外,平準基金已經可以有效應對股票市場波動風險,沒必要另起爐灶。

[责任编辑:蒋璐]
网友评论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