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流通领域重要生产资料市场价格变动情况显示,2018年12月下旬,煤炭板块多个品种价格较年初(2018年1月上旬)有所下滑。其中,无烟煤为1206.7元/吨,比年初下跌0.67%;普通混煤(4500大卡)为每吨465元,比年初下跌3.1%;山西大混(5000大卡)为522.5元/吨,比年初下跌4.9%;山西优混(5500大卡)为570元/吨,比年初下跌1.7%。
秦皇岛煤炭网发布的数据也显示,2018年12月26日,环渤海动力煤价格指数报收569元/吨,环比下降1元/吨,比2018年第1周下降9元/吨。其中,现货市场主流成交价格向下跌破600元/吨,环比下降21元/吨。这表明,尽管正处于煤炭消费旺季,但受供需失衡格局延续影响,动力煤价格缺乏上涨动力,反而出现了跌幅放大。
2018年,煤炭市场总体平衡、局部紧张,其背后是去产能、限产量政策带来的供需“紧平衡”与部分先进产能受到约束,以及“公转铁”情况下铁路运力格局与区域供需环境变化的不适应所致。2019年,供给、需求、运输三大要素将会出现新的变化,煤炭市场“总量宽松、结构性不足”的特征将趋于明显。
从需求侧看,2019年由于我国经济运行稳中有变、变中有忧,经济面临下行压力。同时,国家治理大气环境、履行碳排放承诺,非化石能源对煤炭的替代作用不断增强,煤炭消费增速将有所下降,部分地区煤炭消费或将出现负增长。
从供给侧看,“十三五”去产能目标任务接近完成,将由总量去产能转向结构性去产能,先进产能的增量将大于去产能规模。一方面,随着煤炭市场由总量过剩向供需基本平衡转变,一批违规建设的现代化优质矿井将陆续完成整改,获得市场“准入证”;另一方面,一些煤炭主产省区经过产能置换,大量优质先进产能也将建成投产。
从运输角度看,煤炭区域供需格局变化将对现有运输格局形成较大挑战。在趋严趋紧的安全、环保措施约束下,东部地区煤炭供给能力将出现较明显的下降,东北、西南地区淘汰落后产能形成的供给缺口将趋于明显,晋陕内蒙古地区将承担起主要的煤炭外运职责,但与之相适应的运输系统尚未完善,结构性运力紧张在所难免。
2019年全国煤炭市场供应总体平衡的格局不会改变,向宽松方向转变的趋势将进一步加强,煤炭价格下行压力或将进一步加大。这对煤炭企业经营能力提出了更高要求,结构性不足和运输难题也将考验有关部门的调控能力。
有关部门应继续优化煤炭运输通道;继续完善煤炭“中长期合同”制度和“基础价+浮动价”定价机制,扩大中长期合同覆盖面,完善煤炭价格指数体系,建立健全中长期合同长效监督、评价和考核机制。
煤炭企业也应认识到,2018年行业效益状况的改善,主要缘于煤价在合理区间波动。不过,目前全行业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依然突出,不同企业之间盈利能力差距较大,部分企业扭亏并未脱困,一些煤矿特别是老国有煤矿历史欠账多、拖欠职工工资、缓缴社保基金、安全投入不足等问题比较突出。因此,煤企仍需居安思危,注重加强市场监测与分析,密切关注宏观经济及下游行业发展变化,准确把握市场走势,科学组织生产经营;注重内部挖潜,努力降低成本费用;强化资金管理,加强货款回收,防范企业风险;创新商业模式,提升非煤板块盈利能力;注重促优汰劣以及补欠账、补短板,推动转型升级和高质量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