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都说2019年涨薪难,下一个高薪机会在哪里?
来源:第一财经YiMagazine
作者:郑晶敏
回顾2018年,张梓对自己的薪酬还算满意,尽管他所处的互联网行业在过去一年里并不太平。2018年下半年,互联网行业爆发裁员潮,张梓所在的公司也没能幸免。公司内部将裁员称为人员优化,但所有员工都明白,市场亮起了红灯。
张梓还算幸运,通过跳槽获得了不错的薪酬涨幅。但对大部分互联网从业者来说,2018年的薪酬涨幅可能达不到他们的预期。根据《2018中智咨询整体薪酬调研成果》显示,2018年,互联网行业薪酬涨幅下降至9.7%,在2018年之前,这个数字都保持在10%以上。
互联网行业的薪酬涨幅是2018年总体薪酬情况的一个缩影。如果要用一个词概括2018年的薪酬涨幅趋势,最恰当的或许是平缓。无论是整体涨幅还是各行业涨幅,与2017年相比都无太大波动,各个行业之间的差距也在缩小。“受全球经济的影响,GDP增长放缓,所以薪酬增长也会趋于平稳。”美世中国区资深合伙人曹燕萍对《第一财经》YiMagazine说。
一个公司人不得不面对的事实是,这种持续平缓的现象将继续体现在2019年的薪酬涨幅里。《第一财经》YiMagazine分析了美世、中智以及科锐国际三家咨询机构的薪酬报告后发现,虽然三家机构因样本不同导致具体薪酬涨幅数据有偏差,但都反映出一个相同的趋势——2019年的薪酬涨幅十分有限,有些行业甚至会下降。
这与企业制定薪酬福利的依据有关。一般企业在年初就已经制定好全年的薪酬福利政策,因此2019年的薪酬涨幅更多取决于企业2018年的经营状况。但从去年下半年开始,许多行业都出现资金紧张、业绩下滑的现象,很多企业从2018年年末就开始行动,通过对人力资源的优化管理,来节约成本,这种调整所带来的影响会继续在2019年的薪酬涨幅中体现。 “第三季度结束后,企业更加保守了,尤其是金融、地产、互联网、汽车、制造这几个行业。”中智咨询人力资本数据中心产品专家张欣对《第一财经》YiMagazine说。
张梓对2019年自己的涨薪情况不抱太大期望,“能跟去年持平就不错了。”毕竟刚刚经历了一轮裁员,而到目前为止,市场还未出现复苏迹象。中智的调研数据佐证了张梓的预测,数据显示,2019年互联网行业的薪酬涨幅将继续下降至9.3%。
当然,整体涨幅放缓的趋势下,依然可以看到部分行业逆势而上,比如医药、教育,以及包含芯片、人工智能在内的高端技术领域等。医药行业近两年发展态势良好,薪酬涨幅从2017年的8.2%上升到2018年的8.7%,预测2019年将上升至9.1%。高科技行业因高端人才集中,发展加速,薪酬涨幅也迅速上升,预测2019年的涨幅为8.6%。
机会总是与风险并存。 2019年,薪酬两极分化的趋势会更加明显。饱和的岗位薪酬增长缓慢,甚至还可能面临裁员风险,但企业对综合型人才和高端人才的需求依然旺盛,许多企业同时面临着招聘难的问题,这种情况还将在2019年持续。当传统行业转型加速、行业边界变得越来越模糊后,新的机会在哪里?
乐观的行业:医疗、教育、高端技术
医疗健康:
受政策与资本的双重作用,人才需求增加
医疗健康向来是一个受政策影响较大的行业,过去一年,医疗行业经历了商业模式规范化,这对医药代表的要求提高了。政策加快了进口药的上市速度,鼓励新药研发与医疗信息化,加上消费者对健康的需求越来越强烈,因此医疗健康行业薪酬涨幅在2018年增长较明显,这个趋势会在2019年持续。
医疗行业在向服务型和数字化转型的过程中也催生了许多行业新机会。比如非公立医疗机构的设立带来服务型人才的需求,新药研发的增多以及大数据医疗的结合使业务拓展总监、注册总监和政府关系总监(医疗信息化)成为热门岗位。此外,传统热门岗位销售和研发由于政策调整,对人才的要求也有所改变,这两个岗位同样成为人才缺口。
教育:技术重新定义了教育行业
教育行业的增长主要集中在学前教育、国际教育以及K12STEAM教育这三个领域。
消费者对自身以及子女综合素质要求的提高,使得教育产业在2018年呈现出蓬勃发展的态势。技术重新定义了教育行业,线上教育领域成为大热门。根据科锐国际报告显示,2018年资本集中投入到高速发展的教育企业中,出现了一批教育企业的“上市潮”。这个热度还将在未来持续,继续成为投资市场的热点。
教育行业的热度也带动了薪酬涨幅和就业机会。未来,教育行业对互联网人才的需求量将会持续增大,不仅体现在技术人员,也体现在运营及营销人员。同时,企业依然需要大量优质的教师资源以及高级管理人才。
高端技术:物联网、芯片崛起
以人工智能、物联网、区块链以及大数据为代表的高端技术行业也保持着不错的薪酬涨幅。一方面人工智能、物联网技术的发展得到政策支持,另一方面,传统企业纷纷数字化转型,为高技术行业不断带来新机会。“制造业、零售业以及汽车行业的转型都需要大量技术加持,人工智能等新技术也在寻找新场景落地,所以高技术行业会保持增长。”张欣说。另外值得一提的还有芯片领域。据科锐国际报告显示,芯片产业得到政策扶持后将成为未来的重点产业之一。
总体而言,高技术行业整体薪酬涨幅还将持续上升,高端人才更是供不应求,其中与人工智能、大数据相关的工程师和运营人员跳槽涨幅甚至可以超过20%。
汽车行业:挑战与机遇并存
2018年,中国汽车市场出现28年来首次负增长,这决定了汽车行业的整体薪酬涨幅偏低。但与此同时,汽车企业的转型也带来了新的就业机会,比如新能源汽车和自动驾驶。此外,越来越多的汽车制造商开始向大出行转型,做起网约车生意,互联网公司人才多了新去向。美世预测,客户和行业的转变带来的是对于汽车行业人才技能的转变。基于研究发现,在汽车行业约15%至20%的岗位在未来将会消失,同时有5%至10%的岗位将会被外包。与此同时,大约10%至20%的技能在现有团队中尚不具备,需要从外部引入。这些都会对车企的人才吸引和发展产生巨大挑战。
随着越来越多的新玩家加入,“跨界”成为汽车行业人才的关键词。传统汽车制造商需要互联网人才,新能源汽车品牌也在扩大销售、服务团队。“传统与新兴的边界会越来越模糊,跨行业人才竞争会越来越激烈。”曹燕萍说。稀缺的人工智能、新能源领域高端人才薪资依然可观。
不过汽车行业转型的成果在短时间内难以显现,因此无论是企业还是调研机构,对该行业2019年的薪酬涨幅预测依然保守。在行业下滑的背景下,传统整车制造领域中产品规划、物流规划、生产经济管理方面的人才将受到重视。
金融:行业整合带来落后企业的淘汰
2018年金融行业处于整合重塑期,承受着巨大的经营压力。“金融行业投融资变难,加上企业2018年IPO速度变慢,导致VC、PE、投行、券商的业绩都受到一定程度的影响,股票市场表现也不佳,影响到二级市场的基金、券商。所以整个金融行业2018年承受着压力。”科锐国际副总裁段立新分析道。
行业整合将加速落后企业的淘汰,进而对人才要求有所提高。投资、个人理财领域的综合性人才需求增加。受到监管影响,风控相关的岗位成为热门。此外,金融科技依然是人才需求量较大的领域。
互联网:一半海水,一半火焰
资本寒冬让薪酬涨幅一路高歌猛进的互联网行业在2018年的势头戛然而止。互联网薪酬涨幅的下降也成为2018年薪酬报告的最大变数。资金链问题让许多互联网企业放慢了利用高薪扩张团队的步伐,部分企业甚至开始裁员。
但从美世2019年1月份对互联网企业做的最新调研显示,尽管行业薪酬涨幅呈下降趋势,但相比其他行业而言,整体薪酬水平依然靠前。“互联网行业薪资增长较高,即便薪酬下降也依然高于其他行业。”曹艳萍说。这个观点也得到了中智咨询和科锐国际的印证。
房地产:过山车般的体验
2018年房地产行业在年中出现了明显的分水岭。截至去年上半年,三家咨询机构对房地产行业的薪酬涨幅情况都做出了乐观预测,但现在,情况发生了转变。房地产行业全年的薪酬涨幅下降,2019年的形势也不容乐观。
由于限购政策影响,房企销量出现明显放缓迹象。“整个行业已经过了高速发展期,政策条件不会有太大松绑,长租公寓这些新兴领域的前景也不太乐观。”张欣说。在段立新看来,房地产行业的下滑还与投资市场不景气和城市化进程更成熟有关。“传统靠拿地、建造、销售的高周转形态都会遇到困难,特别是区域性的、资金紧张的、开发速度慢的、技术含量不高的项目承受着较大压力。”段立新说。
在这样的行业背景下,房地产行业对人才的学习能力和应变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传统地产企业里城市经理的薪酬失去竞争力,招商、养老业态的运营人员将成为新的增长点。
薪资不够,福利来凑
2018年薪酬报告中的一个明显趋势是,外企对人才的吸引力较往年下降,国内企业的吸引力有所提高。外企吸引人才主要依靠完善的发展路径和福利政策,但随着国内企业福利薪资提升以及福利完善,外企的优势逐渐弱化。外企制度成熟的同时意味着步调固定,决策时间慢,这正是国内迅速崛起的民企的优势。中智报告显示,国内企业对股权、期权激励以及合伙人制度、内部培训等福利相对更重视,也更积极地落实。
整体涨薪难,公司人应提前做好预判
除了薪酬涨幅增加的行业,其他行业就没有机会了吗?并不见得。“行业的边界越来越模糊,我们应该更多关注增长引擎和发展方向,在任何看似不景气的行业中都存在很多转型发展升级的机会,看起来再火爆的行业其实也会有不理性的竞争和巨大风险,”段立新说,“没有差的行业,只有不思进取的企业家和公司人。”
段立新所说的增长引擎和发展方向,就是传统行业的转型。比如汽车企业向新能源和智能网联转型、地产企业转向投资、文娱、健康,零售加上互联网。企业在转型过程中往往会释放出大量新岗位,而这些岗位也是行业人才缺口和高薪岗位的聚集之处。以快消行业为例,随着电商渠道对快消行业日益重要,与电商相关的岗位薪酬也相应提高。而在新零售趋势下,也催生了新零售总监这一高薪岗位。
曹燕萍建议公司人要有忧患意识,“未来一些事务型的工作可能会被机器取代,有些岗位将会被重新设计,公司人只有不断提升自己才能适应变化。”曹燕萍说。
(应采访对象要求,张梓为化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