嘉賓們共同探討粵港澳大灣區婦女兒童社會服務融合發展。
【香港商報网訊】記者易小婧、王晓蕾報道:近日,「粵港澳大灣區婦女兒童社會服務融合發展論壇」在羅湖區婦兒大廈舉行。深圳市婦聯主席馬宏,羅湖區委副書記、區政法委書記周益川,羅湖區委常委、統戰部部長唐漢隆,中央人民政府駐香港特別行政區聯絡辦公室社會工作部處長王栩鐘,香港特區政府婦女事務委員會主席陳婉嫻,澳門婦女聯合總會副理事長袁小菱和來自粵港澳大灣區政府部門領導、社會組織代表、專家學者等各界嘉賓100多人出席了活動,共同探討粵港澳大灣區婦女兒童社會服務融合發展的創新機制與可行模式,促進粵港澳大灣區「9+2」城市社會資源、專業技術、公益人才、服務項目的對接與合作,推動大灣區社會服務融合與協同發展。
粵港澳大灣區婦女兒童社會服務融合發展論壇現場。
羅湖為建設國際一流灣區貢獻「巾幗力量」
十九大報告明確提出「要支持香港、澳門融入國家發展大局,以粵港澳大灣區建設、粵港澳合作、泛珠三角區域合作等為重點,全面推進內地同香港、澳門互利合作,制定完善便利香港、澳門居民在內地發展的政策措施。」 今年2月,《粵港澳大灣區發展規劃綱要》發佈,深圳市羅湖區作為中國改革開放的前沿之地,藉助毗鄰香港的區位優勢,以珠三角公益慈善文化為依託,正在全方位融入粵港澳大灣區建設與振興發展,其婦兒公益慈善事業也得以走在前列。去年,深圳市婦女第六次代表大會報告中,也將深化兒童友好型城市建設、強化特色服務品牌、發揮社會組織作用作為推動巾幗民生行動、增強婦女兒童和家庭的獲得感、幸福感的重要舉措和工作內容。
羅湖為建設國際一流灣區貢獻「巾幗力量」。
在粵港澳大灣區國家戰略背景下,社會組織在婦兒公益領域和大灣區社會服務事業中將發揮更大的作用。據瞭解,未來深圳市婦聯還將攜手『9+2』城市婦女組織,深度交流合作,共建溝通平台,推動港澳女性走進大灣區創業,將三地的婦女兒童組織緊密聯繫起來,發揮婦女獨特優勢,為建設國際一流灣區貢獻「巾幗力量。」
馬宏:大灣區婦兒融合發展迎來重要新機遇
「廣東、香港、澳門,地緣相通,人文相近,血脈相連。《粵港澳大灣區發展規劃綱要》的發佈,標誌着大灣區建設進入全面鋪開、縱深推進階段,大灣區婦女兒童社會服務事業和婦兒社會組織發展也迎來新的重要機遇。」深圳市婦聯主席馬宏在致辭中指出,未來粵港澳間的交流互動將越來越多,會有更多的粵港澳居民來往於三地創業就業、學習、生活,將會產生各種新的社會業態,出現各種新的社會需求,對三地社會服務的要求也將越來越高。
馬宏還表示,此次論壇的舉辦,就是為了進一步拓展大灣區各界婦女和婦女組織的深度交流合作,探討大灣區婦女兒童社會服務融合發展的創新機制與可行模式,促進大灣區各地社會資源、專業技術、公益人才、服務項目的對接與合作,助力大灣區建設。
將成立粵港澳大灣區(羅湖)婦女兒童服務基地
據瞭解,近年來,羅湖區充分發揮聯繫香港各界的優勢,積極探索打造多種多樣的交流合作平台,促進深港融合。在此背景下,羅湖婦女兒童公益事業不斷改革創新,銳意進取,羅湖區婦聯與香港國際社會服務社合作,成立了首家專業化、規模化的跨境學童服務機構———羅湖區跨境學童服務中心,開創了深港服務跨境家庭的先河,並將服務逐漸輻射到福田、南山,成為深港合作的一個典範。下一步,羅湖還將與香港國際社會服務社探索合作成立「粵港澳大灣區(羅湖)婦女兒童服務基地」。
香港特區政府婦女事務委員會主席陳婉嫻
「隨着深港的進一步融合,婦兒社會服務的需求在今天已經發生了很大的變化,需要一種『雙向思維』,不僅內地人到香港生活需要適應,香港人在內地生活也需要適應。主要包括三大服務範疇,就業培訓、生活適應以及教育銜接。在便利跨境工作方面,在大灣區先行先試,探索建立兩地職業資格互認制度,組成大灣區職業技能合作及溝通的工作架構,開展來港前職業培訓。在提早適應生活方面,為準來港人士開辦課程,學習廣東話、認識援助機構、學習親子相處之道等。在做好教育銜接方面,希望增辦收費較低的港人子弟學校、港人子弟班,開辦可負擔的內地幼兒園,銜接香港小學等。」 香港特區政府婦女事務委員會主席陳婉嫻在她的《粵港澳大灣區建設背景下深港婦兒社會服務事業發展展望》主旨演講中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