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 5

商業航天熱爆 資本逐鹿太空 航天法料3-5年出台

2019-04-24
来源:香港商报

 

中國空間站「天宮」的基本構型。

  【香港商報网訊】國家航天局近期將發布《關於促進商業運載火箭規範有序發展的通知》等一系列國家頂層航天發展規劃,規範商業運載火箭科研生產、試驗和發射等工作。目前航天法已經列入全國人大立法計劃,力爭在未來3-5年出台。目前,大量資本正在湧向太空領域,太空基礎產業領域的盈利空間將不斷擴大,2040年太空經濟規模將超過1萬億美元。

  近百企從事商業航天

  2019年中國航天大會商業航天產業國際論壇昨日在湖南長沙舉行,國家航天局副局長吳豔華發表開幕致辭時表示,隨着社會資本特別是民營資本不斷進入商業航天產業,商業航天涉及商業運載、商業衛星、商業發射和衛星應用等眾多領域,已進入產業升級的一個快速發展期。其中包括新型材料、新型動力、新型元器件製造,眾多領域也迎來新的發展機遇和挑戰。當下國內從事商業航天產業並具有一定規模的有關企業,從去年30多家增加到近百家,商業航天已經成為中國航天的重要組成部分。國家航天局將積極鼓勵商業航天發展,還將積極推進政府與社會資本的合作,引導民營資本和社會力量有序參與相關的航天活動。

  吳豔華指出,目前國家航天局致力探索建設開放共享的商業航天發射場,並推動航天法的編制工作。據了解,國家航天法已經通過國家和中央的立法計劃,列入全國人大立法計劃,力爭在未來3-5年出台。

核心艙構造

  太空經濟規模上看萬億美元

  針對社會資本合作,中國航天科工集團有限公司空間工程部部長張兆勇表示,目前,大量資本正在湧向太空領域,太空基礎產業領域的盈利空間將不斷擴大。全球太空經濟規模由2857億美元增長為3831億美元,增長40.2%,增長貢獻最大的衛星應用產業。2007年至2017年,衛星應用產業的增長超過2倍,全球衛星產業收入達2690億美元,佔太空經濟規模的70%以上。

  此前,摩根士丹利分析師亞當·喬納斯發表報告指,太空該領域的「產業、技術和資本籌集從2019年開始都將加速」,2019年將會是「太空年」,預計2040年太空經濟規模將超過1萬億美元。

  張兆勇表示,太空產業近期的盈利點主要源自太空運輸與衛星應用。隨着商業發射服務需求的增加及低成本運載系統、新型衛星平台等航天研製的推進,太空基礎產業領域的盈利空間將不斷擴大。

  商業航天也是培育太空經濟的重要手段,張兆勇認為,中國商業航天正在轉型升級,可以為航天發展提供良好的牽引力和聚集力。為此,需要營造適度寬鬆的環境,為商業航天的發展帶來持續動力。

  【链接】中國空間站技術細節首度公開

  中國載人航天慶祝2019年「中國航天日」主題活動昨日在北京舉行,中國載人航天工程辦公室首次以視頻形式向公眾披露了中國空間站任務計劃安排和工程研制建設進展。

  據介紹,中國空間站命名為「天宮」,其基本構型包括天和核心艙、問天實驗艙Ⅰ和夢天實驗艙Ⅱ,每個艙段規模20噸級。空間站在軌運行期間,由神舟載人飛船提供乘員運輸,天舟貨運飛船提供補給支持。空間站設計壽命10年,額定乘員3人,乘組輪換期間短期可達6人。

  長征五號B明年上半年首飛

  據介紹,目前,中國空間站研製主要系統關鍵技術攻關已經完成,各系統正在按計劃開展初樣、正(試)樣研製及試驗。中國第三批預備航天員甄選已完成初選工作,艙外航天服正進行飛行產品生產。根據計劃部署,中國將在2022年前後完成空間站建造。

  根據飛行任務規劃,中國空間站工程分為關鍵技術驗證、建造和運營3個階段實施,其中關鍵技術驗證階段安排了長征五號B運載火箭首飛、天和一號試驗核心艙、神舟飛船、天舟飛船等6次飛行任務;建造階段安排了問天艙、夢天艙、神舟飛船、天舟飛船等6次飛行任務;空間站任務階段的首次飛行——長征五號B運載火箭首飛預計於2020年上半年組織實施。

  值得一提的是,2018年,中國載人航天工程辦公室與聯合國外空司聯合發布了圍繞中國空間站開展空間科學實驗第一批合作項目機會公告,共徵集到來自27個國家的42份項目建議書,目前已完成項目初選,正在編制實施方案。

  風雲五號啟動需求論證

  另外,高分衛星氣象行業應用研討會暨風雲五號氣象衛星需求論證啟動會昨日在湖南長沙舉行,中國新一代低軌氣象衛星風雲五號啟動需求論證工作。預計到2035年,風雲五號衛星系列將全面替代和擴展目前在役的風雲三號衛星系列,形成由晨昏星+上午星+下午星組網運行的綜合觀測衛星,和由降水測量衛星等組成的專業測量衛星,並輔以應急極端天氣衛星星座等,形成全要素、高精度、高穩定性的新型低軌氣象衛星體系。

嘉庚一號

  廈大成功發射「嘉庚一號」

  【又訊】23日上午7時28分,由廈門大學和北京凌空天行科技有限責任公司共同研製的「嘉庚一號」火箭在中國西北部沙漠無人區成功發射。火箭全程在大氣層內飛行,最大飛行高度26.2千米,在指定着陸點成功回收。

  據介紹,「嘉庚一號」是一款新型帶翼可回收重複使用火箭,火箭總長8.7米,翼展2.5米,起飛質量3700千克。据廈大官微介紹,此次聯合飛行試驗主要目的是驗證由廈門大學航空航天學院提出的雙乘波前體布局空氣動力學性能,並驗證火箭的回收重複使用技術。

  「嘉庚一號」從立項到成功發射歷時僅7個月,此次試驗實現了火箭的整體回收,同步驗證了包括地面無線測發控、傘降回收系統、低成本電氣系統等在內的多項關鍵技術,邁出了中國可重複使用火箭技術發展的重要一步。

[责任编辑:蒋璐]
网友评论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