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图片
作者:子木
針對近期A股市場傳言,中國證監會在4月27日下午作出了澄清。而僅從3月29日以來,針對市場出現的不實報道,甚至是謠言,中國證監會和中國央行公開的澄清,甚至是批駁已經出現三次。如果算上上市公司層面的資訊披露問題,內地股市資訊發布、披露可謂漏洞百出。
官方澄清沒完沒了
內地股市一些荒腔走板的資訊,有時竟是以媒體報道的形式出現,對市場認知更有誤導力。
如近期有內地媒體報道,證監會將放寬IPO盈利要求,明確發行審核中不存在5000萬、8000萬等隱形標準,放寬對企業業績波動的要求,不再強調連續增長;加快IPO、再融資審核速度,確保每周至少4家IPO企業批文。
這樣與事實不符的報道,直接衝擊了內地股市的走勢,對此,證監會在4月27日下午回覆,已關注到相關報道。近來,證監會堅持新股常態化發行,嚴格按照現行法律法規規章,對中小板、創業板首發企業進行審核,審核政策沒有新的調整,主要從公司治理、規範運行、資訊披露等多個維度對首發企業嚴格把關,從源頭上提高上市公司質量。審核進度服從質量。
內地股市一些荒腔走板的資訊,有時是以傳言+報道的形式出現的。就在中國證監會澄清的前4天,也就是4月23日,針對有市場傳言稱:央行25日起擬對部分農商行及農信社等農村金融機構定向降準1個百分點。中國央行深夜澄清,稱該消息不屬實,央行目前並沒有新的定向降準政策。4月25日,央行副行長劉國強指出,現階段貨幣政策取向穩健,操作方法是相機抉擇、預調微調,操作目標是鬆緊適度。所以,央行沒有收緊貨幣政策的意圖,也沒有放鬆貨幣政策的意圖。
4月23日,央行方面還指出,有媒體關於「相關機構根據季度MPA(宏觀審慎評估)考核的結果而進行存款準備金率動態調整」的報道,也與事實不符。目前央行的確有一項普惠金融定向降準政策,但每年只在年初進行一次動態考核調整。今年1月央行已開展了2018年度普惠金融定向降準動態考核。這一考核調整只在每年初進行,並不是每個季度都進行。
內地股市一些荒腔走板的資訊,有時是以造謠的形式出現的。如3月29日,網上有人假借「新華社權威消息」的名義,散播「中國人民銀行決定2019年4月1日起,下調金融機構存款準備金率0.5個百分點」的謠言,當晚就被央行否認。不僅如此,央行還對散播降準謠言的行為採取超預期的強勢態度。4月2日,央行辦公廳官方微博透露,央行已就此事正式致函公安機關,請就此次編造發布虛假資訊的行為依法進行查處。
重擊誤導市場行為
這是一個月內,中國證監會和中國央行三次針對IPO政策、降準傳聞予以否認和澄清了。而說到上市公司層面資訊披露方面的問題更是層出不窮。隨2018年報披露進入尾聲,重磅藍籌2019年一季報紛紛出爐。而上市公司業績「變臉」也再度來襲。自4月22日以來,已有40家上市公司發布2018年業績快報修正公告,僅27日至29日就有12家,其中大部分公司下修前期披露的2018年業績快報。
A股上市公司頻現業績「變臉」,上交所的問詢函如期而至。截至4月29日滬深交易所已共披露問詢函件75件,其中不少為針對年報及業績修正的發函追問。
央行和證監會的澄清表明目前央行針對降準的態度,證監會對IPO的態度沒有變化。近期儘管從官方多次表態看,貨幣政策將根據經濟增長和價格形勢變化及時預調微調,外界普遍分析未來貨幣政策進一步寬鬆的概率不大,但依舊有關於降準的傳言此起彼伏,反映市場有希望央行降準的意願。
內地股市屢禁不止的誤導性媒體報道、傳言、謠言,到上市公司花樣翻新的資訊披露方面的問題,折射出股市資訊治理方面的嚴重不足。而幾乎所有的誤導性媒體報道、傳言、謠言和不準確的資料,都多多少少有一些市場目的在裏面,對市場的傷害,對投資者信心的打擊,都是很嚴重的。如到了4月下旬,內地關於降準的預期並沒有因央行4月初斷然的否認而降溫,反而炒作得更厲害,以致4月23日央行再次出面澄清傳言。而反覆炒作降準傳言、謠言,目的無非是為了托市,讓瘋牛繼續。從誤導性媒體報道、傳言、謠言出現到有關方面澄清,內地股市更加動蕩,無形中危及金融市場的穩定,後果是嚴重的。所以,對於誤導市場的媒體,對於傳言、謠言的製造者,要實行更加嚴厲的處置,就像4月1日央行將造謠的事情通知公安機關跟進調查。希望公安機關盡快公布調查結果,讓竟敢冒充新華社的造謠者受到法律的懲處,以儆效尤。
除了採取法律手段,治理IPO、降準謠言還應增加政策的可預見性。貨幣政策事關全域,類似降準這樣的重大政策措施,必然會對宏觀經濟運行和金融市場運行的方方面面產生重大影響,可謂牽一髮而動全身。在這方面,美聯儲的一些做法就值得借鑒。如加息、降息等重大決策,美聯儲不斷增加可預期性,有利於金融市場的穩健運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