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趙汝林
上周,於美股上市的內地電商拼多多,受累於被美國貿易代表辦公室列為「銷售假冒貨品惡名市場」名單,股價大挫逾3%。這並不是拼多多第一次被列入「惡名市場」名單,即使在內地市場,拼多多也經常被相關監管機構、媒體斥責「售賣假貨」,然而這並未阻止拼多多的不斷壯大,反而在一片罵聲之中「越挫越勇」。
被指山寨假貨橫行
拼多多絕對算是電商中的「另類」,公開打「價格更低」,公開以「山寨產品」為宣傳噱頭,用戶人數卻一路瘋漲,更是成立短短3年就赴美上市。根據其2018年財年業績報告,拼多多平台年度活躍買家數量達4.18億戶,晉身為中國「第三大電商平台」。淘寶用戶量是6.3億,京東則為3.05億,單從用戶量來講,拼多多已超過京東。相比於前兩家公開表示高度重視「打假」,防止「假冒偽劣」,拼多多似乎對「山寨假貨橫行」等斥責並不在意,事實上它一定程度上就是憑此打開市場用戶。
說拼多多是異軍突起,因為其創立之初所瞄準的用戶對象和市場就是內地的三四線城市及鄉郊群體,這些用戶收入相對一二線城市居民低,消費能力亦相對較低,但這並不意味沒有消費欲望。伴隨中國經濟發展,消費群體和潛力整體擴大,但卻存在差距,身處農村或三四線小城市的用戶目前對於品牌產品價格還是難以欣然承擔,拼多多價格低廉的商品更能吸引他們的注意力,也更符合其消費主張,這也是拼多多用戶能迅速增長到逾4億的原因。拼多多的「另類」成功,揭示出中國目前消費擴張發展不平衡。
如不轉型難以長久
當然,拼多多之所以能在短短幾年就吸引聚集如此多用戶,還與其推廣策略和近年智能手機及社交平台在內地快速發展分不開。
拼多多打出「拼得多,賺得多,省得多」廣告,加入社交元素,用戶邀請好友等一起組團購買,就會更便宜,這與早期傳統電商形成鮮明對比,而其所以能採取這樣的電商模式,便是基於近幾年智能手機和社交平台和技術在內地快速發展及普及,許多中老年群體、鄉郊居民基本都人手一部智能手機,社交技術的發展亦讓他們熟練使用微信、QQ等社交平台,組團購買,而拼多多就是在這樣一個時段中誕生,不少拼多多用戶都表示「拼多多」是他們接觸到的第一個電商平台。
「物美價廉」是大眾都追求的最佳購買體驗,但「價廉」的同時,亦必須保障質量和維護知識產權和品牌,用戶或許對品牌意識和知識產權意識不夠重視,但並不代表平台應該縱容假冒偽劣充斥。伴隨中國經濟轉型發展,居民收入增長,消費升級,加強對知識產權保護,拼多多這樣的電商平台如不轉型,能享有的「價格紅利」和「用戶紅利」恐怕也難以長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