仁化城口鎮「重走長徵路」啟動儀式現場
【香港商報网訊】伴隨着中辦批准設立的廣東唯一一個以紀念紅軍長征為主題的紀念館——紅軍長征粵北紀念館的即將建成,5月11日,「紅色古驛道·重走長征路」韶關市仁化縣第二屆紅旅足跡徒步活動在城口紅色小鎮啟動。來自全國逾2000多名徒步愛好者齊聚一堂,通過追尋革命先輩足跡,弘揚長征精神,傳承紅色基因、唱響紅色主旋律,開啟奮進新時代、奮鬥新征程。
不忘初心,穿山越嶺重溫紅軍長征入粵艱辛
當日上午9時許,城口紅軍長征紀念廣場紅旗飄飄,2000多名徒步愛好者身着紅軍服,頭戴紅軍帽,身背紅星包,組成聲勢浩大的隊伍。
重走紅軍入粵長征路
啟動儀式現場,參與者振奮不已。來自城口鎮東光村的村民劉遠發就是其中一員,已經85歲的他身體康健,這是他第一次參加重走長征路活動,談及為何參加,他說:「我是退伍炮兵,但退伍老兵不褪色,我一直銘記初心,尤其我們城口是紅色小鎮,當年紅軍長征途經在此駐紮,紅色歷史文化豐富,這次參加重走長征路,追尋紅軍足跡,我感覺非常有意義,只要我走得動,都要走。」
「不僅退伍炮兵參加,我們村組織參加徒步活動的孩子最小才12歲,通過重走長征路,讓孩子們親身感受紅軍長征的艱難,用實際行動傳承紅色基因。」東光村劉紅星告訴記者。
本屆仁化紅旅足跡徒步線路有七成是鄉野路,追尋當年紅軍長征轉戰仁化的足跡。活動分為挑戰組(35km)和休閑組(10km)兩條線路,滿足專業戶外運動者和廣大休閑人群不同層次的徒步需求和體驗。伴隨激揚嘹亮的號角聲,徒步活動正式開始。逾兩千人從城口紅軍長征紀念廣場出發,途經上寨村和恩村、東光村、連溪洞等紅色村落和遺迹,回到紅軍長征紀念廣場。來自石塘的徒步愛好者張俊是此次活動休閑組的冠軍,徒步全程使用時間約45分鐘,他告訴記者:「路程中很多是山路,還有泥地,在徒步過程隨處可見紅色村落和遺迹,感受到仁化豐富的紅色文化。第一次參加重走長征路讓我深切體會到了萬里長征的艱難以及今天幸福生活的來之不易,感覺非常有意義。」
歷時3小時39分,挑戰組賴毅平賴偉東先後到達終點,以三秒之差分別獲得第一第二名,戴輝明以4小時22分的成績位列第三。他們紛紛表示通過此次活動重溫了紅軍長征歷史,感受了革命前輩不怕犧牲、矢志奮鬥的堅定信念和共產黨人百折不撓、艱苦奮鬥的革命精神,更在心靈深處產生了強烈的震撼。
精心布置,「非遺+紅色」品味紅色歷史
仁化縣是中國傳統革命老區、廣東省重點革命老區、紅軍長征突破國民黨第二道封鎖線的主戰場,擁有210多處紅色革命遺址,留下了毛澤東、鄧小平及開國十大元帥中有8位留下了光輝足跡,培養了開國中將譚甫仁等,留給仁化後代子孫彌足珍貴的精神遺產。其中,城口鎮是全國20個「我心中的長征紀念地」之一,是經中辦批准設立的、廣東省目前唯一一個以紀念紅軍長征為主題的紀念館——紅軍長征粵北紀念館的落戶地,城口紅色小鎮納入了省級特色小鎮培育庫。
為豐富本次紅旅足跡徒步活動,主辦方還精心布置了浪漫星空露營節、時尚炫麗的電音表演與紅色電影、紅歌篝火晚會、紅色和綠色創意市集等多種活動,喚起了四方來客對紅色年代的無限追憶。省、市級非物質文化遺產石塘堆花米酒釀造技藝、丹霞紅豆飾品製作等紛紛亮相現場。
特別值得一提的是,主辦方為每一位活動參與者準備了一份特別的「軍糧」。筆者了解到,「軍糧」由市級非物質文化遺產楊泰和米餅和本地土特產艾葉糍粑組成。其中米餅是仁化傳統特色小吃,當年紅軍駐紮在仁化城口、長江時都吃過,為讓徒步者充分真實感受紅軍長征路的艱辛,主辦方特邀楊泰和米餅家製作「軍糧餅」。據其傳承人楊智龍說:「別看一袋只有4個口味的軍糧餅,我們前期研究製作就花費了近一個月,充分還原當時的口感。」
認種「紅色樹」,為紅色土地播種新希望
認種「紅色樹」,在紅色土地上播種綠色希望
徒步活動一結束,認領了「紅色樹」的家庭就來到銅鼓嶺紅軍烈士紀念園,參加「小手拉大手.文明家庭認種紅色樹」活動,種下一棵棵紅葉女貞苗木,共同緬懷革命烈士,讓紅色基因薪火相傳。
來自仁化車灣的張富強家庭,一家三口第一次參加這個活動。他告訴記者:「非常高興參加這個活動,每一代都有每一代的長征路,通過認領屬於自己家庭的『紅色樹』來播種紅色希望,傳承長征精神,對於孩子成長,家庭和諧都有積極意義。」
據了解,仁化是紅色熱土,也是國家重點生態功能區、廣東省北部生態發展區、廣東省重點林業生態縣,森林覆蓋率達79.98%、林木綠化率81.07 %,是韶關築牢大灣區生態屏障的重要支撐。「認種一棵樹,盡出一份力,播下一片綠色,收穫一片希望,牢記一段革命歷史,留下一段紅色記憶。」仁化縣委副書記邱志堅在活動上同時倡議全縣各界人士迅速行動起來,積極投身到「紅色紀念林」認種認養活動中來,為仁化的天更藍、地更綠、水更清、空氣更清新,多承擔一份責任,多貢獻一份力量。(李子初、譚玉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