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30日下午召開的深圳市基金會管理工作會議。
【香港商報網訊】記者黃鳳鳴報道:5月30日下午,深圳市社會組織管理局在深圳交通銀行大廈召開了深圳市基金會管理工作會議。深圳市民政局黨組成員、市社會組織黨委書記、深圳市社會組織管理局局長凌沖;深圳市社會組織管理局副局長李文海;深圳社會組織研究院院長饒錦興;深圳市恆暉兒童公益基金會理事長陳行甲;深圳壹基金公益基金會、騰訊公益慈善基金會、深圳市社會公益基金會、深圳市紅荔慈善基金會、深圳市南山區蛇口社區基金會等代表出席並發言。
深圳的基金會呈6大特點
據介紹,2009年7月,民政部授權深圳開展基金會登記管理試點,拉開了深圳市基金會登記管理工作的序幕。如今,深圳市的基金會已成為深圳社會組織新的增長點,成為深圳經濟社會發展重要的新生力量,並形成6大特點:數量實現跨越增長、類型結構不斷優化、規模實力逐步壯大、整體質量不斷提升、項目運作更加成熟、社會貢獻日益凸顯。
首先是數量快速增長。10年時間裏,深圳基金會在數量上實現了跨越式發展,年增長率穩居全國前列。截至目前,在深圳市民政局登記註冊的基金會已達367家。加上在民政部和省民政廳登記註冊、住所在深圳的基金會,深圳基金會數量達到421家。
其次是類型結構不斷優化。從類型上看,既有全國、全省性的基金會,也有市級基金會;既有公募基金會,也有非公募基金會;既有資助型、支持型基金會,也有項目執行型基金會。在業務領域上,涵蓋了扶貧、濟困、扶老、救孤、恤病、助殘、優撫、救災、助醫、助學、環保以及科教文體衛等方面。
第三是規模實力逐步壯大。市級基金會註冊原始基金達16.64億元(全文均為人民幣),平均每家452.29萬元,其中註冊原始基金過億的有3家,超過1000萬元的達23家。據2017年度報告統計,市級基金會資產總額達30.94億元,平均每家1203.77萬元,其中資產過億的基金會有9家;全年總收入20.57億元,平均每家800.45萬元,其中接受捐贈收入為主要來源,佔比84.39%。
第四是整體質量不斷提升。在市級社會組織等級評估中,4家基金會獲評5A級、4家獲評4A級、4家獲評3A級、1家獲評2A級。19家基金會列入承接政府職能轉移和購買服務市級社會組織推薦目錄。326家基金會獲得公益性捐贈稅前扣除資格。
第五是項目運作更加成熟。深圳的基金會在公益項目的設計與運作上日趨成熟,形成了一大批具有鮮明特色和廣泛社會影響力的品牌項目。比如:壹基金的「海洋天堂計劃」「溫暖包」,愛閱基金會的「閱芽包」,關愛行動基金會的「燃料行動」,國際交流合作基金會的「深系瀾湄」,等等。據2017年度報告統計,完成年檢的257家基金會共開展運作公益項目1018個。
最後是社會貢獻日益突顯。推動慈善事業發展,助力深圳關愛之城、慈善之城、志願者之城建設。據2017年度報告統計,市級基金會總支出14.25億元,平均每家支出554.51萬元,其中公益事業支出7.75億元;吸納志願者13.3萬名。助力脫貧攻堅,積极參与「三區三州」等深度貧困地區扶貧活動,扶貧公益項目支出4532.7萬元。推廣「人人公益」「一元捐」等活動,倡導現代慈善文明的生活方式,打造良性向善的公益生態圈。
推進基金會管理制度改革創新10條
會議強調,深圳要繼續先行先試,穩妥推進基金會管理制度改革創新,以10項創新舉措優化發展環境,最大限度地激發基金會活力。
10項創新舉措分別是:
一是要加強政策創新創製。力求在放開公募權利、慈善資產保值增值、規範行業自律服務、創新開展公益信託等方面,突破制度瓶頸。同時探索放寬基金會的住所條件,允許同一地址登記多家基金會;探索允許台港澳人士以其在深開辦的企業名義發起成立基金會。
二是要搭建慈善資產管理平台。探索設立慈善資產管理公司,專門從事基金會委託的投資管理業務,支持其作為合格的機構投資者進入資本市場開展保值增值投資活動。
三是要支持成立行業組織。支持由深圳市基金會自願發起成立,專門為登記住所在深圳的所有基金會提供專業化、系統性和標準化服務的行業組織。
四是要搭建公共服務平台。成立基金會服務中心,設立服務專員,為基金會提供培育孵化、戰略諮詢、項目策劃、籌資合作、基金託管、保值增值、人才培養、統計調查、法律財稅等專業服務。
五是要優化財稅服務。探索建立全市統一的慈善捐贈稅收優惠服務平台和非營利組織稅務專管員制度,推動出台基金會接收非貨幣性資產捐贈的相關稅收優惠細則。
六是要加強人才培養。探索建立基金會秘書長、項目官員、投資總監等崗位管理制度,引進高層次管理人才。
七是要建設智慧服務信息平台。依託市社會組織綜合信息化平台,積極推進「互聯網+基金會」工作。
八是要引導基金會發揮積極作用。聚焦脫貧攻堅,聚焦特殊群體,聚焦群眾關切,引導基金會發揮組織優勢,在國家重大戰略部署中發揮正能量。
九是要支持基金會有序開展對外交流合作。鼓勵基金會與企業合作開展境外捐活動,積极參与國家「一帶一路」戰略和粵港澳大灣區建設。
十是要大力培育發展社區基金會。探索支持區級民政部門將社區基金會納入社區社會組織進行登記管理,降低准入門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