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 55

“一箭七星”中国航天完成首次海上发射

2019-06-05
来源:新华网

  2019年6月5日12时6分,我国在黄海海域用长征十一号海射运载火箭,将技术试验卫星捕风一号A、B星及五颗商业卫星顺利送入预定轨道,试验取得成功,这是我国首次在海上实施运载火箭发射技术试验。  

(科技)(1)我國首次固體運載火箭海上發射技術試驗取得成功

 

  2019年6月5日12時6分,我國在黃海海域用長征十一號海射運載火箭,將技術試驗衛星捕風一號A、B星及五顆商業衛星順利送入預定軌道,試驗取得成功。這是我國首次在海上實施運載火箭發射技術試驗。 新華社記者 朱崢 攝

  此次試驗采用長征十一號海射型固體運載火箭(又名CZ-11 WEY號),以民用船舶為發射平台,探索了我國海上發射管理模式,驗證了海上發射能力,有利於更好地滿足不同傾角衛星發射需求。

  專家介紹,運載火箭海上發射具有靈活性強、任務適應性好、發射經濟性優等特點,可靈活選擇發射點和落區,滿足各種軌道有效載荷發射需求,為“一帶一路”沿線提供更好的航天商業發射服務。  

(科技)(2)我國首次固體運載火箭海上發射技術試驗取得成功

 

  2019年6月5日12時6分,我國在黃海海域用長征十一號海射運載火箭,將技術試驗衛星捕風一號A、B星及五顆商業衛星順利送入預定軌道,試驗取得成功。這是我國首次在海上實施運載火箭發射技術試驗。 新華社記者 朱崢 攝

  此次發射的捕風一號A、B衛星由中國航天科技集團有限公司所屬中國空間技術研究院研制,將實現小衛星編隊探測海面風場的突破,可提高全天候海面風場探測能力,提升我國台風監測和氣象精准預報能力。由中國電子科技集團有限公司研制的兩顆天象小衛星,是我國首個基於Ka頻段星間鏈路的雙星組網小衛星系統。陶行知教育一號衛星暨天啟三號衛星,裝有空間拍照相機和物聯網通信載荷。此外,瀟湘一號04星由天儀研究院研制,吉林一號高分03A衛星由長光衛星技術有限公司研制。  

(科技)(3)我國首次固體運載火箭海上發射技術試驗取得成功

 

  2019年6月5日12時6分,我國在黃海海域用長征十一號海射運載火箭,將技術試驗衛星捕風一號A、B星及五顆商業衛星順利送入預定軌道,試驗取得成功。這是我國首次在海上實施運載火箭發射技術試驗。 新華社記者 朱崢 攝

  國家航天局負責固體運載火箭海上發射技術試驗項目的組織管理協調,中國航天科技集團有限公司所屬中國運載火箭技術研究院負責研制火箭,海工企業負責船舶發射平台,中國衛星發射測控系統部負責發射、測控任務組織實施。此次發射是長征系列運載火箭第306次發射。  

(科技)(4)我國首次固體運載火箭海上發射技術試驗取得成功

 

  2019年6月5日12時6分,我國在黃海海域用長征十一號海射運載火箭,將技術試驗衛星捕風一號A、B星及五顆商業衛星順利送入預定軌道,試驗取得成功。這是我國首次在海上實施運載火箭發射技術試驗。 新華社記者 朱崢 攝  

(科技)(5)我國首次固體運載火箭海上發射技術試驗取得成功

 

 

  2019年6月5日12時6分,我國在黃海海域用長征十一號海射運載火箭,將技術試驗衛星捕風一號A、B星及五顆商業衛星順利送入預定軌道,試驗取得成功。這是我國首次在海上實施運載火箭發射技術試驗。 新華社記者 朱崢 攝

  此次试验采用长征十一号海射型固体运载火箭(又名CZ-11 WEY号),以民用船舶为发射平台,探索了我国海上发射管理模式,验证了海上发射能力,有利于更好地满足不同倾角卫星发射需求。

  专家介绍,运载火箭海上发射具有灵活性强、任务适应性好、发射经济性优等特点,可灵活选择发射点和落区,满足各种轨道有效载荷发射需求,为“一带一路”沿线提供更好的航天商业发射服务。

  此次发射的捕风一号A、B卫星由中国航天科技集团有限公司所属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研制,将实现小卫星编队探测海面风场的突破,可提高全天候海面风场探测能力,提升我国台风监测和气象精准预报能力。由中国电子科技集团有限公司研制的两颗天象小卫星,是我国首个基于Ka频段星间链路的双星组网小卫星系统。陶行知教育一号卫星暨天启三号卫星,装有空间拍照相机和物联网通信载荷。此外,潇湘一号04星由天仪研究院研制,吉林一号高分03A卫星由长光卫星技术有限公司研制。

  国家航天局负责固体运载火箭海上发射技术试验项目的组织管理协调,中国航天科技集团有限公司所属中国运载火箭技术研究院负责研制火箭,海工企业负责船舶发射平台,中国卫星发射测控系统部负责发射、测控任务组织实施。此次发射是长征系列运载火箭第306次发射。

  为何选择海上发射?

  众所周知,火箭发射之后,在飞行过程中需要进行多次舱段的分离,脱离的火箭残害会掉落到地球表面上。然而我国在上个世纪六七十年代建造的内陆火箭发射场的周边已经不再是无人区。因此为了周围村镇人民的生命安全和财产安全着想,火箭设计的飞行轨迹需要避开这些村镇。

  以前建造的发射基地周围不再是无人区

  同时,在每次发射任务之前,还要将落区内百姓疏散到安全地带,保障人员安全。这给当地百姓带来极大的不便,也增加了火箭发射的经济成本和工作难度。采取海上发射,灵活选择发射点,航落区(航区和残骸落区)大多为公海,有效解决航落区安全性问题。

  在临近赤道的地方发射卫星,不仅能节省卫星调姿变轨的燃料,还会最大限度地利用地球自转的力量,为火箭省力,进一步提高火箭的运载能力,有效降低火箭发射和卫星运营成本。

  在临近赤道的地方发射火箭不再是梦想

  长征十一号海上发射可有效填补 0 至 19 度倾角卫星发射能力空白。卫星的发射倾角是指卫星发射方向与赤道的夹角,所以卫星能达到的最小轨道倾角其实就是所在发射场的纬度。

  我国目前纬度最低的发射场是位于北纬 19 度左右的文昌航天发射场。由于实现了海上发射,因此可以自由的选择火箭发射的纬度,尤其是可以实现在 0 纬度的赤道进行发射。

  海上发射是怎么实现的?

  陆地发射需要发射场,而海上没有固定的发射场和塔架,那么怎么实现的呢?其实是通过大型半潜式驳船来实现的。这种驳船的甲板面积十分巨大,长 110 米,宽近 80 米,面积超过一个标准的足球场。由它改装成的发射平台,可以同时容纳下火箭、各种保障车辆以及各种设备。

  大型半潜式驳船当做海上发射平台

  海上发射塔架

  发射塔架将火箭竖起来,并稳固箭体

  就像在陆地上发射一样,在大型半潜式驳船上也搭建了一个发射塔架。这个发射塔架高 15.5 米,是单独特别定制建造的。在发射之前,长征十一号将在塔架的牵引下完成起竖,同时塔架还将保证整个火箭箭体的稳定。

  为何使用 " 长征十一号 " 火箭实验发射?

  长征十一号火箭,是我国长征系列火箭中唯一使用固体燃料作为推进剂的火箭。固体燃料就意味着燃料可以提前填充好,并且长期贮存。不用像液体火箭一样在发射前进行燃料加注,节省了大量的发射流程。海上发射前,只要把火箭起竖起来,进行地面电缆的连接就可以了。

  " 长征十一号 " 运载火箭

  长征十一号火箭全长近 21 米,箭体直径 2 米,长度几乎只有其他火箭的一半。这个尺寸可以让它能够更加灵活快捷的进行运输和发射。

  截至目前,长征十一号固体运载火箭成功完成 7 次发射,其中 6 次陆上发射、1 次海上发射,体现了长征十一号运载火箭的高性能与高可靠性。

  由于这些因素的综合,所以选定了长征十一号火箭进行首次海上发射。

  谁是长征火箭海上首秀的第一批“乘客”?

  一箭七星,长征十一号火箭上运载了 7 个有效载荷。它们分别是捕风一号 A/B 卫星、中电网通一号 A/B 卫星、吉林一号高分 03A 卫星、天启三号卫星和潇湘一号 04 星。

  捕风一号 A/B 卫星主要用于台风等极端天气监测,可准确测量海面风场,实现精准预报台风。目前已有的气象监测手段多为探测高层风,其它微波探测方式也难以在任意气象条件下获取海面风场。捕风一号卫星有望能够全天时获取对于台风预报极其重要的底层风场数据,从而精准预报台风等极端天气。

  中电网通一号 A/B 卫星动画

  中电网通一号 A 星、B 星是我国 " 天地一体化信息网络 " 的首发试验星,将完成通信组网、星间测量、导航增强、对地遥感等多功能综合测试,未来还将再发射上百颗卫星,与地面站协同工作,建立起全球覆盖、按需服务的天地一体化信息网络系统。

  其他 3 颗小卫星,将在高分辨率对地观测、卫星数据采集等领域展开应用。

  谁还试过海上发射?

  实际上,国际已经有 5 年时间没有进行海上火箭发射了,上一次是在 2014 年,由俄罗斯、美国、乌克兰、挪威等国共同出资成立的海上发射公司执行发射。这个公司在 1995 年成立,期间多次重组,截止至 2014 年一共发射过 36 次,32 次成功、1 次部分成功、3 次失败,成功率为 88.89%。

  " 长征十一号 " 火箭

  对于我国来说,本次海上发射的成功填补了我国相关方面的空白,让我们的太空发射途径多了一种更便捷、束缚更少的形式。海上发射的成功,不仅仅是航天方面的成功,也是我国海工方面的实力展现。航天和海工的融合,成功的突破了发射稳定性、无线通信可靠性等等多项关键技术。这次的经验非常宝贵,为我国以后的海上发射操作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责任编辑:肖靜文]
网友评论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