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商报网讯】记者朱开芝、通讯员陆丹报道:当前,“营商环境”成为内地各大城市的热词。从“给政策”、“抓项目”,到优“生态”、造“环境”,营商环境可谓是为牵引新时期改革开放发展的一个全新抓手。为抢抓“全球海洋中心城市”、“粤港澳大湾区”和“广深科技创新走廊”建设发展机遇,深圳市大鹏新区通过找准“生态立区”定位,在建立常态化服务机制的同时,推动优化营商环境政策落实。目前,新区已出台了《大鹏新区关于优化营商环境的工作方案》、《大鹏新区促进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工作方案》,扎实推进企业服务工作,营造了亲商安商扶商环境,加速打造成为国际一流营商环境高地。
大鹏新区率先上线百度“城市名片”
多渠道保障产业用地,最高可享70%租金优惠
当前,以生物、生命健康和海洋产业为代表的新兴产业已成为大鹏新区经济发展的新动能,面对新一轮发展面临的产业用地问题,新区通过深化用地供给侧改革、加大土地整备力度、加快旧工业区改造、加速淘汰低端产业等多渠道筹集产业用房,扩宽产业发展空间,确保产业用地供给充足。
记者了解到,大鹏新区通过“先租后让”“联合竞拍”等模式,创新用地供应机制,探索片区供应产业用地,针对不同类型、不同体量的项目确定土地供应模式,促进重点片区土地资源有效配置,优化辖区产业布局,实现了新区内部各区域之间相关产业协同发展。
为了降低企业用地成本和产业用房成本,对于符合深圳市及新区产业导向的重点产业项目,按照《深圳市工业及其他产业用地供应管理办法(试行)》相关政策规定给予地价优惠;对于符合申请创新型产业用房的企业,给予同片区同档次产业用房市场评估价格的30%—70%租金优惠。同时,大鹏新区还通过一系列措施,降低成长型企业融资门槛、融资成本和招工成本。
营造极具吸引力的人才发展环境
人才是发展的第一要素。近年来,大鹏新区党工委、管委会高度重视人才工作,始终把服务人才、服务企业作为新区发展的重要工作,通过推进“鹏程计划”、“3+7+N”人才政策体系的落地,截至2018年年底已引进中高层次和紧缺人才累计788名,一流创新科研团队4个,专业技术人才共计7292名,其中拥有中高级职称人数达5488名,涵盖了新区重点发展产业和各个层次人才梯队。
人才引进来,更要留得住。在人才住房保障方面,新区建立了多层次住房保障体系,加大人才住房和保障性住房建设,2018年度已供应824套房源,超额完成2018年计划供应200套的任务。
同时,新区加大新兴产业扶持力度。新区在推进产业转型升级阶段,通过科学制定产业政策,加快了大鹏新区“政策洼地”的快速形成,极大地提高了重点产业、重大项目入驻的吸引力。2014-2018年,共2次统筹修订完善了新区产业发展扶持政策,推动形成涵盖生物产业、总部和高成长性企业、现代服务业等“1+N”产业政策体系,为新区产业集群发展提供更加明确、更加专业的政策导向。新区成立至今,共计开展了13个批次的产业政策审批扶持工作,累计下达超过1.4亿元专项资金。累计淘汰、转型企业204家,超过建区之初企业总数的70%。
2018年BT峰会、高交会新区也办出特色,创新创业大赛首设粤港澳生物产业赛场获市科创委高度肯定;新区国高企业达33家,企业成功认定国高企业平均通过率连续六年全市第一,其中,生物与新医药领域国高企业占比从2015年的16%提升至25.8%,初步实现结构优化提升。市级以上各类企业科技创新平台达21个(其中国家级4个),较新区成立时的8个增长162.5%。落户深圳首个海洋渔业领域院士工作站,1家诺奖实验室通过市级专家评审。农科院基因组研究所团队获国家自然科学奖二等奖、所长黄三文获何梁何利基金科学与技术进步奖。
打造智慧透明的政务服务体系
为了切实厘清政府权责,全面优化政务服务,大鹏新区积极推进“放管服”改革,创新“互联网+政务服务”模式,大大提升了政务服务事项办理效率。记者了解到,通过流程优化和沟通强化,实现了新区526项行政许可及政务服务事项总办理时限压缩52.5%,压缩比例超过一半,缩短了办事时间,承诺件提前办结率提升至42.08%。
去年6月,大鹏新区率先上线百度“城市名片”,利用互联网传播优势,聚焦主题服务,将政府网站“走进大鹏、政务动态、便民信息、招商引资、网上办事”等栏目纳入百度“城市名片”,共设有9个专栏,提高了政府的服务效能。
与此同时,新区还开展了智慧型政府建设,实现各部门核心业务100%信息化,政务信息资源共享格局基本形成,智慧协同指挥形成“市-新区-办事处-社区”联动机制高效运行,推动大数据在决策、服务、管理方面初步发挥作用。
值得一提的是,新区政法办上月还在新区范围内组织开展了进一步优化营商环境涉及的新区规范性文件清理工作,旨在破除影响和制约优化营商环境的制度障碍,为营造更加市场化、国际化、法治化的营商环境提供法治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