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須培育創新科技人才

2019-07-24
来源:香港商報

  城市智庫成員孔永樂

  今年初,《粵港澳大灣區發展規劃綱要》正式公布,建議香港透過參與大灣區建設,積極推動區域經濟,開拓發展新方向,並利用「一國兩制」的優勢鞏固及提升香港的國際地位。當中,人才的培育及匯聚非常重要。現時,粵港澳大灣區的人才聚集力相對較弱。根據全球化智庫(CCG)於2018年底發表的《粵港澳大灣區人才發展報告》顯示,美國舊金山大灣區內擁有大學學位的高等教育人口比例高達46%。在粵港澳大灣區內接受過高等教育的人口佔常住人口的比例平均僅為17.47%。粵港澳大灣區內最高比例的是香港,但仍只佔26.18%。

  大學創新能力低

  誠然,學歷水平高亦不一定代表具備高生產力。在香港的獨特情況下,學生對國家及社會的承擔可能更重要。不過,國際社會對學歷的要求越來越高。全球各地對高等教育的需求、科技發展的方向與步伐,以及政策意念的落實等都不斷改變。如果本地培育的青年未能適應時代及社會所需,甚至開始大量外流,這樣永遠不能取得可觀的經濟增長。香港教育的主要優勢是國際化,每年各間大學積極與世界不同地區的大學建立合作關係,提升學校之國際競爭力並拓展學生視野。大學在國際排名上都有不俗的表現,經常在《泰晤士高等教育》(TimesHigherEducation)、《QS世界大學》及《世界大學學術排名》等大學的排名中打入世界一百強。惟獨在「創新能力」方面表現遜色,在2018年全球一百間最具「創新能力」的大學中,美國佔46間,歐洲佔27間,韓國科學技術院在入選的23間亞洲大學中居首,但香港卻沒有一間大學名列榜內。

  港青必須專業

  創科發展在大灣區發展是不可或缺的元素。日後香港在應用及創作科技的領域上,大學的課程或需要強調培育學生研發創新科技或產品。例如,學生可多訪問本地及大灣區的企業,了解科技產品的最新發展,並在考察後撰寫報告分享對現有產品的看法及思考仍可改善的地方。此外,由於香港成本昂貴,具創業精神的本地青年必須有意識地到內地大灣區城市發掘機會。堅持留港的青年發展也可選擇在本地或外國的科技公司工作。不少跨國公司重視香港優越的地理環境,從而以向中國內地及印度等地發展為主要市場策略。

  營商環境必須穩定

  這涉及重要問題,香港的青年必須專業,而且香港的營商環境必須穩定、安全及高效率。然而,近數月一連串的激進示威已令香港的營商環境受到嚴重損害。是次政治抗爭比2014年「佔中」期間更為惡劣,激進示威者公然圍堵衝擊警察總部、破壞立法會,毆打警員及途人,損毀店舖及產品。示威從以往的灣仔金鐘地區擴散至上水、沙田及元朗等地,多間零售店舖都需要提早關門。值得注意的是,近年來的激進示威參與者以本地青年為主,這更令本地及外國商界擔心,香港日後的商業環境是否仍值得投資。此外,香港的大學受到社會氣氛影響而變得政治化,青年重視政治立場多於專業知識,這對香港創新科技的環境極為不利。筆者一直認為,大學的學生會制度必須訂立更嚴謹的規則,我們不能容許少數學生濫用或誤用學生會資源,辦理與促進大學學習環境無關的政治行動。

  現在,香港政府需要先處理公共秩序的問題,然後下決心作出改革。不然,香港的老問題經常重複出現,而且一次比一次嚴重,社會經濟發展永遠停滯不前。

[责任编辑:肖靜文]
网友评论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