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日本一橋大學博士 胡煒權
近期在香港因《逃犯條例》引發的連串警民暴力衝突至今未有平息之勢。隨着香港社會深層次矛盾持續,除了香港和中國內地外,外國媒體也紛紛密切關注事態發展,日本媒體便是其一。事實上,自從數年前的「佔中」事件起,日本媒體對香港的關注程度有增無減,大手媒體機構的報道量和頻率也逐年上升。不過,這裏有三點是值得我們留意的。
激進示威者投擲燃燒彈。路透社
聚焦港與內地的矛盾
第一,日媒大多只關心反映香港與中國內地之間存在矛盾的事件。對於其他民生問題是幾乎不屑一顧。自上次的「佔中」事件到這次的反修例動亂,不論左派右翼,日媒的聚焦點都落在怎樣投影出香港回歸後如何被中國內地「壓迫」,從而衍生出種種的矛盾和抗爭。因此,日媒帶着立場去報道香港動亂的情況,是明顯不過的。
第二,受到上述的立場影響,綜觀絕大部分日媒對這些香港動亂的報道,從取材、照片和訪問對象大多是採用反政府陣營的資料,對於特區政府和警方發放的信息,大多是以寥寥數句來交待,而且會在前面後面加上「雖然」「但是」「聲稱」等詞,篇幅上比轉述反對派的立場少很多。這種貌似中立,實際上已帶立場的報道方式在日本媒體生態上早已司空見慣,不足為奇。其他如敘利亞、烏克蘭、阿拉伯地區的類似事件,日媒大多歸邊,站在「雞蛋」一邊去報道,為他們發聲,而不會報道部分過激示威者的暴力犯罪。
帶着立場去報道
第三,在以上的框架下,各派日媒在連串事件的報道上,普遍有意無意地省略、曖昧地說明引起動亂的原因。如今次的反修例示威,以筆者的調查來看,《產經新聞》《朝日新聞》《每日新聞》和《讀賣新聞》為首的最大報章都沒有清楚說明《逃犯條例》的內容,而是指該條例將有機會使身在香港的反中國政治人物被引渡至中國內地,日前太子站傳出示威者死亡的傳言,日媒也似乎不加查證,便搬字過紙地報道出來,到了後來才在太子站示威者死亡之說上,補充說是「網上傳聞」,而不會直接用假新聞(Fake news)來定性。總之,如不身在香港,只靠日媒報道來了解這次風波的話,恐怕會得出一個頗為不實又不全面的「事實」。
在這種情況下,日本國內的日本人自然會產生一種錯覺,誤以為香港的亂象全由政府和警方引起,「背後則有中央政府指揮」。其實,日媒這種偏頗不全面的報道手法本身雖早已被部分日本國民批評,但由於在日本國內近年一邊開始稱中國為「大國」,勉強肯定中國的國力和國際影響力,但普遍炒作對中國政府和中國共產黨沒有好感,多年來不斷為中國塑造負面形象,暗示中國的崛起是「外強中乾」,藉此撫慰部分反共仇中的受眾的心理需要。
日媒對香港動亂,以至中國內地的個別負面事件都會按上述的既定立場作出報道。日媒對香港動亂的報道和高度關注,也不過是因為它對日媒而言,是另一個奇貨可居的材料而已,對事件的本質和深層次問題,絕非日媒想去探討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