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庆专稿】弘揚國貨 回報祖國 李歡:一甲子做好一件事

2019-09-30
来源:香港商报

   創辦於1957年的中國進出口商品交易會(廣交會),是改革開放之前中國對外貿易的唯一出口窗口;經歷62年的時光,無論是展品還是規模,都已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廣交會舉行125屆,香港南北行公所主席、遠大貿易集團董事長李歡一次不落地參加了125次。今年93歲的他,精神矍鑠,中氣十足。在逾一甲子時間裏,他就只為做好一件事:弘揚國貨,回報祖國。與國貨相依相守的他表示,只要走得動,廣交會他會一直參加下去。香港商報記者 鄧江紅 張芃芃

  李歡熱愛國貨,為國貨走出國門付出一生心血。圖為他手持親自研發的國貨「白豬仔」罐頭。

  62年廣交會見證祖國日新月異

  出生於廣州的李歡於20歲時來港,從事醫療器械及藥品生意。因南北行公所就在他開的藥店附近,由此與經營進出口生意的公所結下不解之緣。

  他說:「南北行指的是專門從事南貨北運和北貨南運的商家。南線指的是祖國大江以南地區,後來發展至南洋和東南亞;北線指祖國華北地區,後來拓展到日、韓及俄國。」由於南北行同業多經營推廣國貨,在1956年,李歡隨公所團隊赴廣州參加「華南土特產物資交流會」,即廣交會前身。回憶當時情形,他稱,「當時展出的商品很少,大部分都是農產品,但是祖國豐富的物產讓我興奮不已」。發現商機後,他便在第二年參加了首屆廣交會,此後就再沒中斷。「參加廣交會,我目睹了祖國日新月異的變化,給自己心中帶來一種莫名的動力,推動我每屆赴會。」

  60年堅持,李歡經歷不少坎坷,但他從沒放棄,一心一意地經營國貨。廣交會初期,中國正逢政治動蕩之時,西方國家商人不願意到中國談生意,東南亞商人因懼怕被拉入黑名單而不敢赴會。李歡為了開拓國貨市場,冒着巨大風險幫助東南亞商人辦理入境紙。他回憶道,文革期間廣交會曾因政治因素而暫停了幾日,周恩來總理聽到消息後親自飛到廣州給紅衛兵開會,並講道「如果我們不同資本家做生意,單單我們自己和誰做生意呢?」在國家領導人的重視下,廣交會即使受到「文革」干擾,年成交額仍突破50億美元,對當時的中國經濟而言,意義非同小可。

  朱鎔基總理會見李歡等參加第90屆廣交會的港澳台嘉賓。

  「白豬仔」佔領港罐頭市場

  在香港人最熟悉的午餐肉罐頭中,一定少不了「白豬仔」的身影。享有盛譽的長城牌火腿豬肉罐頭,背後凝結了李歡的大量心血。「當時在中國罐頭界,上海的梅林、福建的水仙花、山東的飛輪佔據了幾乎全部市場,其中梅林在香港更是家喻戶曉。」

  一次偶然的機會,李歡在廣交會上看中一家來自天津的罐頭企業,萌生進軍罐頭界的念頭。「我鍾意食品,想自己搞出一個與別不同的午餐肉來,於是我自己買下丹麥、荷蘭、內地的產品來研究,不停調整配方的比例及製作工藝,看看怎樣做會更好味道。食慣了午餐肉,才發現這個火腿豬肉更靚。」集結了歐洲午餐肉、美式火腿,以及中式火腿精華的「白豬仔」,一經登陸香港,馬上受到市民的喜愛,一度佔領香港午餐肉罐頭市場60%的份額。

  為茅台青啤商標「改頭換面」

  李歡指,「以前的國貨商品品質雖好,但輸在包裝簡陋。」為了幫助更多國貨更好地進入海外市場,他更當起了設計師,親自操刀修改商標。素有「中國國酒」美譽的貴州茅台,初期並沒得到海外客戶的青睞,主要因為它具有明顯「社會主義色彩」的「金輪牌」商標及簡易的包裝。他介紹,在徵得廠家同意後,李歡將商標中原有的五星和齒輪造型刪去,改用具東方傳統特色的敦煌「飛天」圖案代替,兩個飄飛雲天的仙女合捧一盞金杯,寓意茅台酒是外交友誼的使者;原先因「砂眼」而漏酒的黑陶瓶裝也換成光潔的白瓷酒瓶。包裝脫胎換骨,造型既美,質量又好,而飛天商標也一直沿用至今,成為了茅台酒的一大特色。

  青島啤酒在走出國門的征程中,也有李歡的鼎力相助。青島啤酒商標的左上方原是位於西部棧橋風景區小青島的燈塔。1950年初,李歡親自去青島走訪考察,建議將商標中的燈塔改為具有青島特色的棧橋回瀾閣。這是青島啤酒商標的第一次修改。這新版商標一使用就是50年,青島啤酒在海內外迎來了快速發展時期。佛山海天生抽王、豆豉鯪魚等知名品牌,同樣經過李歡的「改頭換面」畫龍點睛後,都有了長足發展。

  「愛祖國,用國貨」

  此外,為了推銷國貨,李歡還提出 「愛祖國,用國貨」的口號,在香港大力推廣山西竹葉青酒、桂花陳酒、天津五加皮酒、陳太吉玉冰燒酒、九江雙蒸酒、中山小欖荼薇酒等,提高了國貨在香港的銷量,也推動了國貨走向國際市場。雖然不少企業因看到商機而取回李歡的經銷權,他也毫無怨言。「我當時只是單純想幫助國貨、幫助大家。哪怕這種事沒錢賺我也要做,因為大家真的愛國嘛。」

  廣交會舉辦了125屆,從一個只有1000多人赴會的小展到有超過20萬位客商的「中國第一展」。「中國製造」的出口商品從質差量少的土特產發展成為產品多樣、廣為人知的「中國智造」。正是有無數個像李歡這樣的愛國港商不求回報地奉獻,國貨不僅走出國門,更通過香港這個平台遠銷東南亞及世界各地。

  歡叔精神矍鑠養生有道

  雖已年過九旬,但歡叔每日仍一早到上環公司上班,並參加不少社團活動。採訪當日,歡叔侃侃而談,對答如流,中氣十足,還帶?記者參觀他那貼滿珍貴照片的會議室,包括與國家領導人的合照,參加廣交會的留影,以及獲授勳章的難忘時刻等。歡叔記憶力過人,幾十年前發生的事都有印象,在廣交會110屆那年,歡叔還親撰回憶文章。一個半小時的採訪時間轉眼即逝,歡叔卻毫無倦容。

  他還與記者分享自己的養生之道。他說:「我從不吃補品,平時鍾意吃魚、水果和蔬菜。做菜時少加油或其他調料,拿水焯一下加雞粉就可以了。」此外,他還自創了一套健身操,每日早晚各練45分鐘。「做操看起來不難,但貴在每日堅持。我哪怕晚上11點回家,也要做完操才去沖涼睡覺。」

  南北行公所:「香港華爾街」

  2011 年10 月14 日,時任總理溫家寶與包括李歡在內出席第110 屆廣交會的境外嘉賓合影。

  2011年10月14日,時任總理溫家寶與包括李歡在內出席第110屆廣交會的境外嘉賓合影。

  一個半世紀前,在英國佔領香港初期,香港匯聚着一批從事南來北往生意的商家,他們為維護共同的利益,抗衡外國洋行,在1868年成立了香港第一個華人商業社團——南北行公所,為南來北往、從事進出口貿易的華商提供服務。李歡說:「上世紀初是南北行公所最輝煌耀眼的時期,年貿易額高達香港貿易總額的三分之一,商家聚居的文咸西街車水馬龍,被稱為『香港華爾街』。」

  上世紀初公所位於商家聚居的文咸西街,被稱為「香港華爾街」。

  新中國誕生促北行壯大

  早期的南北行商號,規模比一般商家顯赫闊大,各佔?整幢連舖位共三四層高的唐樓,有些商號甚至由文咸西街打通,連接至皇后大道西。此後幾十年,由於時局動蕩、境況變遷,公所逐漸步入低潮。新中國誕生給南北行帶來希望,祖國工農業產品不但貨源充足,而且質量提高,故經營北線的行號佔南北行全體會員的大多數,同仁推動的「愛祖國,用國貨」口號一度成為香港盛行一時的風氣。

  新中國成立初期,香港對南北百貨供應充滿期待,南北行公所大廈因此在上世紀50年代第一次重建。香港回歸祖國之際,公所大廈在李歡的規劃下,進行了第二次重建,一幢高數十層的商用樓宇在2001年正式啟用。李歡說:「南北行大廈地下租出去3個舖位,每個月能收回10多萬元,以解公所特殊時期的燃眉之急,為公所的永續發展奠定了牢固基礎。」

新旧公所对比。

  鼓勵公所青年與國同行

  如今,李歡逐漸將重心回歸到南北行公所青年事務上,藉助南北行公所這個平台,鼓勵更多青年港商與國家同行。「我現在也要交班了,給更多年輕人機會去發揮。」南北行雖是百年商會,但一直關注年輕人的活動和發展。4年前,南北行成立青年委員會,既發揮年輕人的作用,亦有利於薪火相傳、繼往開來。2016年,青委會成員參加香港青年工商界新春聯歡宴會,參觀香港貿易發展局創業日、組團參觀第118及119屆中國進出口商品交易會;2017年參加「尋根追夢,同心同行」青年論壇等等。百年商會,正煥發出青春。

  時移世易,今天的香港已發展成為國際金融大都市,並以高效率及優質服務聞名於世。但李歡及南北行公所同仁一直遵循的「立行規,守商德,崇道義,重言諾」的理念,以及踏實守信的經營作風,仍彌足珍貴,值得後輩一直傳承下去。

[责任编辑:蔚然]
网友评论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