採風團在孫中山督軍的北伐戰爭紀念館門口合影留念
深秋的陽光格外溫暖。21日上午,由本報組織的中國著名作家廣東行採風團來到韶關市湞江區犁市鎮,尋訪朱德總司令曾經住過的地方--犁市當鋪舊址。韶關市湞江區委常委、宣傳部長宋宇林等陪同參觀。
文史专家向采风团介绍南昌起义部队在韶关的那段历史
下午,採風團一行又先後來到北伐戰爭紀念館、中共廣東省委粵北省委機關五里亭舊址瞻仰參觀。像神奇的丹霞山一樣鮮豔,承載?中國革命歷史記憶的紅色景區,給作家們留下難忘的印象,對韶關的紅色文化資源大為讚歎。
李芳 李苑立 王曉蕾
犁市當鋪見證朱德遊擊戰思想形成
21日上午,作家採風團一行來到位於韶關市湞江區犁市鎮犁市居委會的一處舊樓前,這裏是著名的犁市當鋪舊址。隨行的韶關市委文史專家梁先生介紹說,犁市當鋪是晚清商業建築群,由圍牆、舖面、油鋪、住宅、當樓、庭院組成,臨街設有門樓,入口低調曲折,內部則為前鋪後倉的布置,儲物的倉庫與外界隔絕,設計布局可謂是獨具匠心。當鋪高11米,牆厚0.5米,室寬21.8米,上下兩層建築面積共1075平方米,由青磚砌築,佔地總面積2037平方米。2012年10月,廣東省人民政府公布為省級文物保護單位。
朱德率部曾駐犁市20餘天
作家们参观犁市当铺朱德旧居
據文史專家介紹,1927年12月中旬,朱德率南昌起義軍餘部800餘人,一路輾轉來到當時的曲江縣犁鋪頭(今湞江區犁市鎮),以國民革命軍第十六軍范石生部140團的名義將團部設在犁市街西李達材的當鋪內。
「當時朱德化名王楷,就住在當鋪的樓上。」梁先生指?一棟舊樓告訴大家,朱德總司令在犁市鎮住了差不多一個月,期間參加了北江地區的革命活動,幫助支持了曲江縣清水塘農民運動和仁化縣董塘等地的農民武裝暴動。朱德根據多年積累的軍事知識和實戰經驗,以及南昌起義以來部隊作戰的經驗教訓,在這裏編寫了《步兵操典》和《陣中勤務》兩部軍事教材,作為部隊休整訓練的範本。
也是在這裏,朱德會見了毛澤東特使何長工同志,為井岡山會師奠定了堅實基礎。在犁鋪頭休整期間,可以說,既是朱德遊擊戰思想形成時期,又是發動湘南暴動的策劃時期。1928年初,朱德率部隊離開犁市北上湘南。朱德、陳毅等老一輩無產階級革命家在粵北時期的革命實踐,為保留革命火種,井岡山勝利會師,建立第一個農村革命根據地,探索中國革命勝利的必由之路作出重大貢獻。
保護紅色舊址意義重大
犁市當鋪是革命先輩朱德老一輩無產階級革命家率領南昌起義部隊活動和居住過的地方,在粵北地方武裝鬥爭史上留下了光輝的一頁。犁市當鋪作為見證黨和人民軍隊成長壯大的地方坐標,其珍貴的歷史,獨一無二。百年的紅色文化遺產,更是韶關市開展愛國主義和革命傳統教育的寶貴財產,保護利用意義重大。作為革命歷史文物,對發揚革命傳統,對教育後代起?不可忽視的重要作用,為下一代革命傳統教育提供了一個活動場所。
犁市當鋪是粵北地區的革命文物,以史鑒今,資政育人,弘揚革命精神,並為韶關優秀旅遊城市提供了好去處,增加了紅色旅遊新亮點,更好地帶動當地經濟的發展。
參觀完後,首次來韶關採風的黃孝陽告訴記者,現在大家都在學習「四個自信」,落腳點還是要有文化自信,參觀完韶關這些紅色文化景點後,對文化自信有?更深的體會。韶關眾多的紅色景點是愛國主義教育的活教材,應該大力弘揚,保護利用好這些紅色歷史遺蹟,整理收集好這些可歌可泣的紅色故事,讓更多的人尤其是年輕人多來這裏走一走,看一看,緬懷那段崢嶸歲月,重溫那段光輝的歷史,以增強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道路自信、理論自信、制度自信和文化自信。
走進北伐戰爭紀念館
北伐戰爭是中國革命史上重要的歷史事件。1922年和1924年,孫中山先生曾兩次親臨韶關督師北伐,大本營設在韶關。21日下午,在北伐戰爭紀念館參觀時,肖克凡時刻拿?手機拍照,他說要留存資料,回去再細緻地看。這次在紀念館看到了很多以前不知道的知識,而且很多歷史事件沒有渠道了解,所以一定要全部記錄下來。
走進北伐戰爭紀念館
在北伐纪念馆参观
北伐戰爭紀念館位於韶關市湞江區帽峰大橋旁,於2008年10月動工興建,2010年7月1日建成開放。為了緬懷革命先行者孫中山的豐功偉績,彰顯韶關在北伐戰爭中的重要地位,提高韶關作為歷史文化名城的知名度,韶關市政府根據相關的文史資料按原貌復建北伐大本營,並命名為「北伐戰爭紀念館」。
文史专家向采风团介绍南昌起义部队在韶关的那段历史
據講解員介紹,該館佔地面積1.2萬平方米,主館為二層西式四合院磚木結構樓房,外牆為仿古青磚清水牆砌築。館前一座由中山市政府捐獻的孫中山銅像莊嚴肅穆地矗立於藍天之下。館內藏有大量孫中山先生及北伐戰爭時期文物實物以及歷史圖片,共分為序廳、第一次北伐戰爭展廳、第二次北伐戰爭展廳、北伐名將展廳、場景復原等六大部分,從多角度展示北伐的歷史情況。值得一提的是,該館被授予「廣東省國防教育基地」。
作家溫亞軍參觀後接受專訪
溫亞軍稱這是他感觸最深的一個採風點,以前從書上了解過北伐戰爭,但是這次通過參觀和講解,詳細深入地了解了北伐戰爭的過程,收獲很大,為日後的寫作積累了素材。
五里亭舊址 延續紅色火種
作家们在粤北省委五里亭旧址参观
抗日戰爭時期(1938年10月至1942年5月),中共廣東省委根據抗日形勢,將省委機關由廣州遷到韶關:其中1939年10月遷到南雄瑤坑村;1940年7月遷到始興紅圍;1940年12月,中共中央和中共南方局撤銷中共廣東省委,成立中共粵北省委和粵南省委,粵北省委仍然駐紅圍;1941年春至1942年5月,為更好開展革命鬥爭,粵北省委由始興紅圍遷到韶關五里亭廣東韶州師範學校農場小院。
采风团在广东省委粤北省委历史陈列馆门前合影
五里亭舊址是一個磚木結構組成的兩座相對的平房院落,建築面積220平方米。作家們先參觀了院落的房間,隨後,在舊址旁的中共廣東省委粵北省委歷史陳列館中,追尋歷史的足跡。歷史陳列館為兩層結構客家民俗建築,佔地面積3000平方米,建築面積1860平方米。陳列共包括四個部分:中共廣東省委的重建、中共廣東省委北遷與粵北省委的建立、傑出的歷史功績、應對粵北事件迎接抗戰勝利。
王炳根在參觀後表示,陳列館的展示非常充分,有很多的實物,能夠重現當時的情境,在參觀時仿佛置身於那個年代。羅光輝說,沒想到韶關有這麼多紅色元素,這是「無價的」,應發揚光大。他建議規劃一個紅色主題公園或者「不忘初心,牢記使命」的教育基地,讓更多的年輕人能夠學習老一輩革命家的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