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商報訊】記者余麗齡 通訊員曾祥太 張文宇報道:28日,國際首例3D原位打印二層示范建筑觀摩會在河源市龍川縣工業園中建二局華南公司廣東建設基地举行,標志著國際首例3D原位打印二層示范建筑項目在龍川順利實施。據悉,該項目的實施,是檢驗原位3D打印建造技術的可實施性,標志著3D打印技術在建筑領域取得突破性進展,為3D技術推廣應用奠定基礎。
連續打印30小時 就能“造”出一層樓
在當天的3D打印現場,技術工作人員在完成打印設備的各項調試后,大型打印設備按照打印路徑行首層打印,本次首層不間斷連續打印僅約30小時,首層打印完后將緊接著進行第二層打印,預計11月上旬將打印成型,屆時它將成為世界上最大的原位“輪廓工藝”3D打印雙層建筑。該基地專門設置了觀摩專區供地方政府、建筑行業嘉賓、企業家觀摩,全面展示《建筑 3D打印技術研究與應用示范》課題。
項目建筑面積約230平方米
據介紹,《建筑 3D打印技術研究與應用示范》課題由中建股份技術中心和中建二局華南公司聯合立項,是全國乃至國際最大的原位3D打印建造技術項目。3D 打印建造技術項目占地面積約120 平方米,建筑面積約230平方米,分為上下兩層,建筑一層高3.5米,二層高3.3米,建筑功能初步設計為一層設有展廳,二層設有辦公室。打印部分為墻體和構造柱,墻體厚度300mm,構造柱250mm,樓板、梁、樓梯和門窗為預制構件。
據現場技術人員介紹,建筑原位3D打印是在施工現場預先安裝打印機設備,調配打印材料,根據施工階段實時打印建筑,它是以數字模型文件為基礎,運用可黏合混合物材料,通過逐層打印的方式來構造物體的技術。它與普通打印工作原理基本相同,打印機內裝有特殊的混凝土混合物“打印材料”,與電腦連接后,通過電腦控制把“打印材料”一層層疊加起來,最終把計算機上的藍圖變成實物。3D打印設備“吃進去”原材料,可以“吐出來”一棟樓。3D打印建造技術與傳統的建造技術相比,具有數字化、智能化、機械自動化程度高等特點,同時可有效縮短工期且更為環保。
主體打印僅需3天及5~6名工人
有關技術人員稱,在省材料方面,3D打印房屋成套設備使用的都是市場常規使用的原材料,打印材料使用的都是傳統鋼筋混凝土,配合預制的添加劑,采用商混站進行基礎材料的攪拌制備和設置干粉儲料罐以及現場攪拌制備兩種方式,以減少材料運輸的損耗;3D技術打印房屋全部使用機械自動化操作,極大節約了人力成本。如果要建二層樓,主體打印部分僅需3天,配合5~6名工人就可以建造好。技術成熟后,人工成本比傳統建筑業至少節省一半。
同時,在節約材料方面,3D打印房屋沒有原料的浪費,工業垃圾少,在很大程度上降低了工程總造價,由于原材料是高強度混凝土,生命周期可以達到30~50年。因此,3D打印建筑的用途也不局限于臨時用房,還可以普及到各種類型的房屋;在造型方面,使用3D打印機打印建筑也有很大優勢。只要設計軟件和材料到位,對于復雜的建筑造型以及人工施工不能完成的造型,3D打印機依然可以成功完成。
28日,中建二局華南公司廣東建設基地舉辦“建筑3D打印”示范工程打印觀摩會,河源市政府、龍川縣委縣政府、深圳市住房和建設局、廣東省建筑材料行業協會、深圳市建筑業協會中建股份有限公司技術中心、中建二局華南公司等共計150人參加了觀摩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