誰想盡快達成貿易協議?

2019-11-02
来源:香港商報

  寒柏

  近日,在貿易談判的議題上,美國總統特朗普在其中一次對話中,以不同的方式,曾一連三次、衝口而出說道:「他們想達成協議。」到底誰想盡快達成貿易協議呢?

  歸根究柢,中美在貿易層面上,到底哪一方的議價能力較強呢?儘管西方主流媒體及部分學者一面倒地貶低中國應對貿易戰之能力,但其實有三大因素,使中國不可能在貿易議題上輸掉。

  中國產品難以取代

  一、中國出口到美國的產品高達5230億美元,佔比極重,且涉及各行各業,由低端產品至高端科技產品都有。中國產品的競爭能力強,質優而價錢合理,已早非昔日一味靠便宜。在過去一年的情況可見,就算美方大幅增加關稅,美國商人仍要繼續從中國進口,甚至要先付關稅。縱然長遠來說,中國商人要肩負部分關稅,但仍是由美國商人承受為主,消費者又要承擔一些。那麼,美國會有什麼情況?要麼就是商人的利潤下降,要麼就是增加通脹,都對其國內經濟大大不利。

  在貿易戰爆發之初,不少人認為美國可以從其他地方採購,以代替中國貨品。可是,中國的產品遍布各行各業,由工業產品至消費品都有,涉及複雜的生產鏈,絕不容易被取代。以常理計,更換主要的供應商絕非易事。因為中國貨不是靠便宜,而是質和量兩方面都有保證。美國商人要撤換供應商,也非一朝一夕,更不可能沒有成本及風險。

  美國擔心「去美元化」

  二、中國向美國採購的主要是農產品及石油等等。相對來說,這些大宗商品涉及的加工部分,其實並不複雜。最終要撤換的話,相對比美國換掉中國的工業產品及消費品容易得多。例如,短期來說,中國可以從南美國家採購。中長期來說,中國北方重工業供過於求,正好騰出空地及資源去重新種植大豆。此外,中國尚可研究與俄羅斯及非洲等國家合作種植。儘管中國依然無法在短時間內完全把美國農產品及石油供應商換掉,但長遠來說,仍非不可能之事。

  而且,只要中國重新注重本地農產品的生產及石油儲備發展,多與中東、俄羅斯及非洲等國家合作,並減少向美國購買大宗商品,便有可能順道增加以歐元及人民幣結算,即逐步減少使用美元。簡單來說,減少購買美國大宗商品的一體兩面,就是「去美元化」。美國又豈能承受這種打擊?

  中國外匯市場監管嚴謹

  三、中國外匯市場仍未全面開放,監管十分嚴謹。簡單來說,就是中國政府仍能全面捍衛人民幣匯價。若美國繼續增加關稅,中國政府尚可以透過適度的貶值來抵銷成本上漲。有人認為,中國要人民幣國際化,便不會走貶值路線。但想深一層,哪一種國際貨幣沒有試過貶值?貨幣政策的本質,就是要確保一個國家的經濟實力及競爭力。只要貶值對中國有利,中國政府又豈會真的抗拒貶值呢?正如百貨公司一樣會大減價,這並不會破壞形象,儘管毛利率會下降,但市場佔比及銷售增加,盈利亦可能增加。重點是,中國在匯率上仍有主導權。美國面對一個還沒有完全開放的外匯市場,還有什麼法子可阻止人民幣貶值呢?

  由此可見,純以貿易議題來說,中國絕非處於下風。因此,美國在貿易戰期間,才會再出手狙擊華為及挑起朝鮮及香港的問題。可是,華為掌握了不少5G的專利,極少國家願意一同封殺華為。反之,中國卻壟斷了稀土的出口並掌握了最新的提煉技術,雙方各有所忌。此外,朝鮮及香港問題亦無法真正有效打擊中國。中美兩國在各方面仍是鬥得難分難解。

  中美雙方仍是僵持不下,美國最新季度經濟數據卻已開始比預期差,證明美國當初過分樂觀。此外,美國仍要至少兩線作戰,正在處理與歐盟的貿易紛爭。還有,明年正是美國總統大選年,經濟亦不宜有什麼閃失。

  到底誰才是最想盡快達成協議呢?特朗普一口氣說了三句:「他們想達成協議。」多少反映他的內心世界。

[责任编辑:肖靜文]
网友评论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