力帆败走新能源:陷骗补风波

2019-11-05
来源:砺石

   以摩托车业务起家的重庆力帆,在进军新能源车领域后,栽了跟头,如今深陷几欲资金链断裂的困境中。

  砺石商业评论作者 高冬梅 | 文

  金梅 | 编辑

  力帆是曾经的重庆首富尹明善创建的摩托车公司,后来转去造车,又进入新能源车领域,如今因资金链几欲断裂而受关注,成为经济寒冬的又一个注脚。

  近日,重庆市政府召集地方金融办及相关银行机构债权人等,帮助力帆汽车组织成立了债委会,要求各银行“不抽贷、不压贷、不断贷”。

  力帆股份(2.820, -0.03, -1.05%)2019年半年报显示,公司银行贷款期末127.82亿元,非银金融机构贷款期末104.86亿元,16力帆债第二期5.3亿元将在2020年3月15日到期。今年上半年,各银行对力帆股份授信总额度为125.66亿元,已使用121.16亿元。

  据悉,此次债委会有多家银行参与,包括农行、进出口银行等大型银行以及其他25家银行为力帆股份提供授信,其中授信金额较大的银行依次有:进出口银行21.23亿元,已全部用完;重庆银行提供15.98亿元授信,已使用15.72亿元;浦发银行(12.980, 0.24, 1.88%)14.33亿元,已全部用完;农业银行(3.680, 0.03, 0.82%)10.89亿元,已全部用完;建设银行(7.400, 0.06, 0.82%)7.6亿元,已全部用完;浙商银行提供7亿元,已全部用完;兴业银行(20.180, 0.35, 1.77%)提供5.84亿元,已使用5.83亿元;工商银行(5.970, 0.07, 1.19%)5.25亿元,已全部用完。

  对于此前部分媒体报道的“力帆汽车将于年底进入破产程序”,力帆股份称此消息不实,并表示目前公司负债较高,资金流动性压力较大,正在采取多种应对措施降低风险。但是显然,力帆汽车虽未破产,资金链却已处于行将断裂的边缘。

  不知此次重庆市政府出手相助,能否扭转局面?

  1

  梦醒时分

  力帆股份资金紧张早有端倪。2018年10月,力帆股份将15万辆乘用车项目的生产基地转让给重庆两江新区土地储备整治中心,获得33.15亿元资金;同年12月,重庆力帆的乘用车生产资质以6.5亿元的价格出售给车和家。

  据悉,力帆旗下有力帆汽车和力帆乘用车两个造车资质,力帆旗下所有车型都在力帆乘用车旗下。此次出售的就是力帆乘用车的生产资质,“如果不是内部资金很紧张,几乎不可能卖造车资质”。

  2018年,力帆汽车实现营业收入110.06亿元,同比下降12.66%;利润总额3.08亿元,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2.52亿元,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扣除非经常性损益的净亏损高达20.43亿元,而去年同期净亏损仅有1.87亿元,同比亏损增幅高达991%。

  经营情况不好和公司主业息息相关。数据显示,力帆汽车近两年的销量都不好。2018年,力帆传统乘用车销量9.2万辆,同比下滑26.39%,创上市以来的新低。销量暴跌造成应收巨幅缩减,导致力帆汽车现金流一度紧张。力帆欲通过卖地、卖资质来摆脱困境,但未能如愿。

  进入2019年,力帆汽车销量仍在跌跌不休,半年亏损即超过9亿元。今年开始,力帆汽车陆续出现融资违约、公司被起诉、股票被冻结和评级被下调等一系列问题。为此,力帆股份只能通过股权质押筹措资金。今年5月31日,力帆股份发布公告称,股东力帆控股与重庆发展投资有限公司解除质押的0.85亿股,同时又质押了0.85亿股,该项交易于5月30日已完成。

  据统计,此次股份解质及质押后,力帆控股质押股份数余额为5.93亿股,约占其所持有公司股份总数的96%,占公司总股本的比例为45%,均为无限售条件流通股。

  6月13日,力帆汽车融资租赁的1亿元欠款因为逾期未还,导致所持有的股票被冻结。6月15日,力帆股份发布公告称,力帆股份无限售流通股6.04亿股股份被冻结,占力帆控股持有其全部股份的97.28%,冻结期限3年。

  业内人士推断,质押股权成了力帆控股变现的方式。而在冻结之前,力帆控股就已经几近清仓力帆汽车了。也就是说,力帆控股早已经预知力帆汽车的结果,而他们要做的是如何将自己的损失降到最低,套现离场。

  在这一记绝杀之后,7月,力帆传统乘用车产量仅为34辆,同比暴跌99.58%;销量为678辆,同比暴跌91.43%;新能源方面,7月销售187辆,同比下降71.49%,刺目的销量成绩似乎在昭示着力帆败局已定。

  为了挽回败局,力帆拟调整公司业务发展重心,把摩托车排在第一位,而曾被力帆创始人、原董事长尹明善寄予希望的新能源汽车业务降到了第二位,这与当初尹明善为接班人定下的“要坚定不移转向新能源”的目标越来越远。

  公司业绩不断下降的同时,力帆股份还发生了多项人事变动。其中,最引人注目的莫过于陈卫和马可。

  尹明善曾在退休时向外界宣布时任力帆执行董事长、首席科学家的陈卫是未来力帆的董事长。陈卫因其海外工作和求学背景以及在车联网等领域的丰富经验而被尹明善看重。另一位离职高管马可,33岁就担任了力帆实业总裁,其曾在接受媒体采访时称,未来他将在新能源和传统燃油车项目更好地落地上花更多功夫。

  如今,随着二人的离开,力帆的乘用车业务将何去何从?

  10月14日,力帆股份披露9月产销快报显示,9月力帆汽车生产传统乘用车605辆,新能源汽车377辆;销售传统汽车399辆,新能源汽车360辆,9月销量总共不足千辆,仅为759辆,情况并无明显改善。不知已经卸任退休又重回一线的尹明善,对于自己一手经营起来的力帆,接下来会做何举动?

  2

  梦里花落

  尹明善的经历颇具传奇色彩:早年辍学,后坐牢18年,47岁下海经商,54岁创建力帆集团,62岁入选福布斯中国百强富豪榜,79岁退居幕后,可谓大器晚成者也。

  尹明善幼年丧父,祖上是涪陵大户,但是早年因地主出身被下放到农村,1961年又因“反革命” 罪发配到塑料厂劳动改造,直到1979年才被“平反”重获自由。此时已经41岁的他很快便展现出自己不同常人的天赋,先后担任过英语翻译、英语教师、出版社编辑,还当过国企老总,帮助亏损企业扭亏为盈。

  1985年,47岁的尹明善毅然辞去“铁饭碗”,搞书刊批发经营,很快成为重庆最早也是最大的书商并掘得第一桶金。1989年,尹明善突然宣布退出出版业,理由是“尽管当时这个行业活跃异常,但已是一眼见底,它注定是一个做不大的行业”。

  然后他怀揣20万元寻找新的赛道。20世纪90年代,重庆“摩托帮”闻名全国,摩托车巨头“嘉陵”和“建设”以及一大批生产销售摩托车及配件的民营企业都汇集于此。1991年,一个偶然的机会让尹明善嗅到摩托车行业的商机,第二年,已经54岁的他不顾家人的反对,创立了“轰达车辆配件研究所”。

  尽管那时只有9名员工,他却说“我要造出全中国、全世界都没有的摩托车发动机”,在那个年代,这看上去就是在吹牛,但他后来真的把自己吹的牛实现了。他先是做组装发动机,买回的组装配件需要1400元,组装好的发动机卖1998元,一台便有598元的毛利润。

  半年下来,“研究所”销售额就达到了730万元。羽翼渐丰的尹明善开始筹办摩托车工厂,第一个目标是造出属于自己的发动机,为此他投入50万资金。功夫不负有心人,一年内他们搞出了两个“全国没有”的发动机,让他大赚一番。

  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增长,摩托车由奢侈品变成了日用品再到成为了刚需。1999年,轰达已遍及全球160多个国家和地区,年销量在200多万以上。2000年,62岁的尹明善以5.5亿元净资产登上当年福布斯50位中国富豪排行榜。

  轰达用9年时间在摩托车领域做到了全球第一,共售出184万台发动机,在2001年时收入超过了38亿元,之后更名为“力帆”。到2003年,重庆力帆成为国内最大的摩托车生产商。此时,65岁的尹明善决定进军汽车制造业。

  这是因为2001年中国加入世贸组织,推动了汽车价格大众化,同时中国汽车市场开始显现巨大的消费潜力,吉利、比亚迪(43.220, -0.21, -0.48%)等民营企业纷纷入行。与此同时,以摩托车为主业的力帆却出现疲态,2002年只增长了几百万净利,经营净现金流比上年急剧下降2亿多元,甚至出现了负数。

  2003年,尹明善收购了重庆专用汽车制造厂80%的股份,并将企业名称改为重庆力帆汽车有限公司,正式进军汽车制造领域。这一年,尹明善还获选为重庆的政协副主席,成为改革开放后第一位进入省部级高官序列的民营企业家。

  2006年,力帆进入乘用车行业,3年就做到了年销量4.3万辆,同时涉足通用汽油机业务等。二次创业虽不尽如人意,但成绩尚可,这让尹明善略感欣慰。力帆汽车也在2010年11月成为国内首家A股上市的民营乘用车企业。上市后,力帆控股市值达到100亿元,尹明善成功问鼎重庆首富。

  然而,在之后的日子里,力帆的汽车业务并没能如预想的那样成功。财报显示,力帆控股在2009年净利润开始超过3亿元,2010年时的净利润达到4.4亿元,此后力帆控股的净利润一直在3亿元到4亿元之间徘徊,造车并没有让公司得到“实惠”。

  而随着汽车行业不断发展进步,市场呈现百花齐放的状态,力帆汽车不但未能脱颖而出,反而还出现了产销双下滑的情况。

  从2014年到2018年,力帆汽车连续4年下滑,自2014年起,力帆的负债率就已经达到了70%。2015年,力帆股份发布总额52亿元的“史上最大”增资方案,希望借此转向新能源汽车领域。这一年,由于在新能源等领域的投入增加,力帆控股的净利润缩减至1.1亿元。

  2017年10月,自觉精力不济的尹明善交棒给职业经理人牟刚和马可代为管理,自己作为实际控制人退居幕后,并做未来规划:这几年自己在内部已有近80%放权,剩余的20%管理权也会逐步交出来,未来仅保留实际控制人身份,不会直接参与公司经营。

  就在尹明善终于卸下身上重担,想要安享晚年之时,却猝不及防,凛冬忽至。年事已高的尹明善,看着自己一手创立而今却在疾风骤雨之中摇摇欲坠的力帆,只得重新回来救其于水火之中。

  3

  大梦谁先觉

  最近两年一直处于风暴之中的力帆,摧帆断桅,再无力扬帆。力帆的败落,除了经济寒冬、车市不景气的原因外,更主要的问题在于自身。那么,力帆的问题到底是什么呢?

  首先,造车事业未有大成,缺乏能打的核心产品。

  力帆走到今日,与其产品更迭落后、质量问题频发有着不可分割的关系。初造车时,力帆汽车一度也是让人热议的品牌,但是这种热议并非因为车好。

  2006年1月,力帆第一辆轿车520正式上市,这款车虽然配置逆天,但却没有获得市场的认可,全年销量仅有1万多台,而差不多同时上市的比亚迪F3当年的月销即已突破1万辆。

  第一款车失败后,力帆走上了模仿之路,直接复制宝马MINI做成了力帆320,在尝到甜头后,又相继推出了山寨宝马3系的力帆620、山寨福特新款S-Max的轩朗、山寨汉兰达的力帆x80。当然,一直在模仿、从来不创新的力帆也就没有积累起自己的核心竞争力,进而也就无法推出一款拳头车型。

  能够长久纵横于市场的企业都有立得住的核心产品的支撑,比如丰田旗下的卡罗拉、凯美瑞,本田的雅阁、思域,大众的高尔夫、甲壳虫等等。反例则是通用汽车,虽然旗下车型和品牌众多,但由于缺乏一款全球性的畅销车,加上研发和改革迟缓,在外界管理发生变化时就经不住考验,甚至到了破产重组的地步。

  因此,打造能够畅销市场的核心车型才是自主车企适合的发展途径,比如长城靠哈弗H5、H6在市场站住了脚,吉利靠帝豪EC7打出了品牌,因山寨被诟病的众泰用一款T600来吸引用户的注意力。但在这一点上力帆汽车竟然后知后觉了十多年,直到2016年12月发布的迈威才实现了单款车月销量过万的突破。

  核心竞争产品缺失的背后是技术的乏善可陈。比如力帆320换个前脸改成330接着卖,力帆620改为630也是小修小补。迄今为止,力帆已经2年没有推出燃油新车,现有车型中没有一辆国六车型,这样岂能不败?

  其次,转型新能源不力,一直磕磕绊绊。

  在燃油车领域没有建立起核心竞争力的力帆又开始跟风转向新能源车。乘着新能源风口,尹明善计划2020年前推出21款纯电和混合动力新产品,实现累计50万台新能源汽车的销量目标。

  本来力帆的新能源是有过一段好日子的,2015年,力帆新能源汽车销量为14874辆,在国内名列前茅,这也让业内人士对于力帆的转型充满了期待。但因为没有核心竞争力,当年力帆为其生产的2395台不符合新能源汽车补贴申报标准的车辆进行了申请,结果为此深陷“骗补”风波,财政部不仅不予补贴,还取消了力帆乘用车2016年申请补助的资格。

  风波使得力帆股价连续下跌,新能源车销量开始断崖式下滑,2016年公司净利润也创下其上市以来的新低。此时力帆本该选择踏踏实实用产品质量说话,重塑品牌形象,或者放弃品牌向上的企图,继续走一贯的低价路线,销量为王。

  但走捷径习惯了的力帆形成了思维定势,不顾情势选择了抄近路,它把目光转向了今年3月刚被写入《政府工作报告》的氢能源上,打算“蹭热点”,发公告称要推出氢能源车。不过它很快被上交所的问询“打了脸”,在批露相关信息的要求下力帆回复称:

  “公司的氢燃料电池汽车项目尚处于合作开发初期,可能存在项目开发不成功的风险,可能存在项目开发不及预期导致产品无法进入国家氢能乘用车公示目录的风险。”回复公告一出,力帆股价开始大跳水,品牌形象再遭重创。

  此时“禁摩令”也在各地不断推出,摩托车作为力帆的核心产品销量不再,自此之后,力帆好像失去了翻身的力气。

  第三,创始人热衷的事情太多,分散了精力。

  一般了解力帆经历的人都会有疑问,力帆做摩托车是靠研发技术起家的,到了汽车领域怎么就不重视研发制造了呢?这可能和做事情不专注有关。

  与李书福等民营企业家执着于造好车不同,本就年龄很大的尹明善热衷的领域非常多,譬如力帆曾进入足球领域,虽然借助足球提升了品牌知名度,但多年来也亏损了十多亿。

  另外,或许是因为早年经历所致,作为红顶商人的尹明善特别热衷政府工作,他曾向有关领导表态:为了把工商联工作做好,我可以把企业卖了!

  力帆还涉足了房地产领域,从资产超过50亿、22万平方米全部自持的甲级写字楼力帆中心,到占地740亩的力帆工厂,资产预估40亿,再到北碚老城商圈项目、蔡家翡翠郡项目、贵州娄山关度假项目、新牌坊力帆枫樾项目、黔江檀香山项目等,都是力帆的产业。

  造车本就是一项需要高投入的事业,在集团业务中占比颇高的房地产业务还为自家造车业务输了血,这正应了“造车离不开房地产”的调侃。

  第四,后继无人,交棒不力。

  尹明善2017年退休时曾吟《谢客商》:“八旬不退,力帆衰颓;后继有人,力帆腾飞。”而今回头来看,“后继有人”四字着实刺眼,令人五味杂陈。

  尹明善膝下有一儿一女,均在力帆担任董事职务,也兼任力帆控股旗下多家公司的董事。相比于女儿尹索微的低调,儿子尹喜地人称“惊喜哥”,对于超跑有着近乎狂热的痴迷,2009年在力帆集团投资俱乐部紧缩银根的背景下,曾花3000万买下一台布加迪威龙,成为该车在中国第一辆的拥有者。他的车库中还有30多辆豪华轿车。

  有人曾算过一笔账,尹喜地买一辆价值5000万的豪华跑车,尹明善需要卖掉1000辆力帆汽车才能赚回。尹喜地在网络上有很多争议,“败家”的帽子扣上来,有人替他解释称,一切实际都是一场误解,尹喜地高价买跑车是为了给公司研究国外的技术,其将自己所购的豪车无偿交于力帆集团的设计师们进行研究和分析,以完善力帆汽车的不足。

  据知情者透露,尹喜地是因与父亲在一些问题上存在分歧和束缚,自己放弃接班,并于2012年之后离开汽车板块,转而专注于超跑赛事。尹明善女儿尹索微,从中学起就被送往国外,主修管理,在2017年持股市值将近14亿元,但她也没有接班。

  尹明善对外表示,“我从来没有考虑指定儿子接班,他对经营企业的兴趣并不那么浓厚,不像我是个工作狂”“家族里的人不如外面的人”等。2017年底,即将年满80岁的尹明善退休时选择把力帆交给“外人”。

  但在外人中挑选接班人并不容易。2015年6月8日,在重庆悦来会议中心举办的“力帆之夜”上,尹明善左手牵着1956年出生的力帆股份首席科学家陈卫,右手牵着1970年出生的力帆股份总裁尚游,向外界骄傲地宣布两者均为接班人。

  就在外界普遍以为力帆接班人敲定之际,变数陡生。8月9日,尚游以身体原因向董事会请辞总裁职务,8月12日的股东大会上,陈卫被选举为力帆股份的副董事长,董事会同日聘请牟刚担任力帆股份总裁一职。最终2017年底接班人敲定,是牟刚。

  在选择外部接班人时,由于曾经遭受过背叛,尹明善对于中国职业经理人有着深深的不信任,曾直言“中国还没有形成职业经理人市场”。虽然尹明善在退休之时将力帆交接给了牟刚领导的职业经理人团队,但时隔一年之后,力帆又重新回到了尹明善手中。

  人事不停大变可能会导致企业各项决策的迟缓,影响力帆抓住全力冲刺的机遇期。

  实际上,以上所有问题都可归结为一点,那就是力帆造车缺乏理想和情怀,赚了钱之后不思进取还老想走捷径。尹明善曾说:力帆造汽车是知难而进,但也不是莽汉。我们的策略是“打得赢就打,打不赢就跑”。这样的心态造车,当然不会全力以赴地去进行研发投入,积累核心技术,提高产品质量了。

  当然,这样的造车也就还不如不造。再加上个人个性和管理风格的局限,最终也就走到了今天这一步。所以,力帆这个失败看着像是自找的。

[责任编辑:蔚然]
网友评论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