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校校長論壇」亮相高交會,高校專家指出「人才是灣區發現第一動力」

2019-11-14
來源:香港商報網
 
  【香港商報訊】記者 常亮 報道:「面對大灣區、先行示範區『雙區驅動』重大歷史機遇下,人才是第一動力,年輕、創新、包容是重要因素。」11月13日,第二十一屆中國國際高新技術成果交易會人才與智力交流會重點板塊「名校校長論壇」舉行,嘉賓們圍繞「匯聚名校智慧,助建先行示範」主題進行了精彩演講和交流探討。
 
 
  「深圳為什麼吸引人才?活力,成為新時代年輕人首選深圳最重要的原因。」南方科技大學校長陳十一認為,全球的目光聚焦先行示範區,未來人才集聚成為必然,要以平臺引才、以人才引才,以事業環境待遇留才。他說:「要培養特區精神和灣區背景的拔尖人才,一是要從單純人才匯聚轉向系統構建一流人才成長路徑;二是在國家級人才申報中提高深圳的影響力;三是發揮深圳企業和企業家優勢,形成民間促進力量;四是構建未來人才培養體系。」他還認為,高層次人才蓄水池包括大學、科研機構與大科學裝置,科教應融合,實現人才共享,大學可為科研機構提供人才支撐、基礎研究支撐、學科支撐、原始創新支撐。
 
  「怎樣匯聚世界一流人才?怎樣在粵港澳大灣區範圍內讓一流的人才更多地發揮作用?」深圳大學校長李清泉分享了他對粵港澳大灣區背景下人才工作的思考。他說:「要推動三地高等教育加速融合,增強國際人才的吸納能力。建議建立「深圳高等教育特區」,設置粵港澳大灣區高等教育合作基金,創新粵港澳大灣區高層次人才建設與交流機制;應重視頂層設計,構建科學、合理、可持續的人才政策體系。建議灣區內建立協調統一的人才獎補扶持體系,探索推行便捷的人才流動政策;應加強本土高校的樞紐和帶頭作用,賦予其更大的辦學和用人自主權,為城市的發展培養出更優秀的人才。
 
  中山大學副校長王雪華認為,建設中國特色世界一流大學,必須紮根中國大地辦教育,首先要「三個面向」:面向國際學術前沿、面向國家的重大戰略需求、面向國家和區域經濟發展。建設一流大學和一流學科,核心在人才,關鍵在於師資隊伍建設,要做好「四個引路人」:錘鍊品格的引路人、學習知識的引路人、創新思維的引路人、奉獻祖國的引路人。
 
  澳門城市大學教務長李樹英分享了「粵港澳大灣區創新驅動與教育創新行動研究」。他認為,大灣區的發展需要創新型、應用型人才,創新人才的培養要注重「溝通能力、解決問題能力、批判性思維能力、團隊協作能力、創造力、自我管理能力」六大能力。大學要有創新人才,畢業以後可以留下來又能夠進行創新,同吸引更多優秀的人才,形成良性循環。
 
  11月13日,
 
  此外,作為本屆人才高交會活動的重要環節之一——粵港澳大灣區高端人才招聘會將於14日在粵港澳大灣區人才創新園(深圳市人才集團大廈)舉辦。比亞迪、大族激光、達實智能、富士康、比克電池、鵬煜威科技等50多家世界五百強及行業龍頭企業參會,其中,國家級高新技術企業佔比高達80%以上,提供約900多個年薪50萬元以上,或年薪30萬元以上+N(期權)的高端崗位,最高崗位年薪達200萬。
[責任編輯:admin]
網友評論
相關新聞
返回頂部 關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