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8日上午,南水北調東線一期工程北延應急供水工程在山東省臨清市破土動工。
這意味着,未來河北和天津,將通過從山東繼續向北延伸的新輸水渠道用上長江水。
2019年1月25日,經國務院同意,水利部、財政部、國家發展改革委、農業農村部聯合印發了《華北地區地下水超采綜合治理行動方案》,擬從根本上解決華北地區地下水超采問題。其中北延應急供水工程列入行動方案中,作為近期抓緊實施的新增水源重點項目。
北延應急供水工程,充分利用南水北調東線一期工程供水潛力,每年將增加向京津冀地區供水約4.9億立方米,利用這個水源來置換河北和天津深層地下水超采區農業用水1.7億立方米,將有力緩解華北地區地下水超采狀況。
同時工程還相機向沿線衡水湖、南運河、南大港、北大港等河湖濕地補水,改善生態環境;並為向天津市、滄州市城市生活供水創造條件。
工程經南水北調東線一期工程山東東平湖北部的小運河輸水,至聊城臨清市邱屯樞紐後分東、西兩條線路輸水,最後向北會合在天津市靜海縣南部九宣閘。兩條供水線路同時使用或在不同時段交替使用。兩條輸水線路全長共695公里。工程概算總投資47725萬元,總工期21個月,計划于2021年完工。
今年4月21日,經水利部統籌協調,通過南水北調東線一期工程現有輸水線路和部分原有的引黃線路,向河北、天津北延應急供水共5700萬立方米取得成功。
2013年11月15日建成的南水北調東線一期工程,從江蘇省揚州市江都水利樞紐取長江水,一路向北,經13個階梯泵站提水後,進入山東省東平湖又分水兩路。一路繼續向北穿黃河後到魯北地區大屯水庫;另一路向東接引黃濟青渠道,向膠東地區供水。輸水線路全長約1467千米。
通水六年來,南水北調東線一期工程已累計向山東供水近40億立方米,覆蓋13市61縣(市、區),受益人口超過3000萬人,北方水資源短缺得到緩解。(央視記者 周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