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秒銷”超百萬元!網紅带貨模式快速崛起

2019-12-25
來源:證券日報

   刷着抖音,看着直播,錢包就癟了。看着網紅試塗口紅、試穿衣服、試吃零食,購買欲被直播氛圍迅速點燃。多次在網紅带貨直播中下單的許女士告訴《證券日報》記者:“在這種氛圍下,人很容易產生沖動消費,甚至擔心下單晚了商品被搶購一空”。

  事實上,這只是網紅带貨經濟在消費終端的一個碎片化細節。《2019年淘寶直播生態發展趨勢報告》顯示,2018年加入淘寶直播的主播人數同比增長180%,2018年淘寶直播平台“带貨”超千億元,同比增速近400%。除淘寶外,當前在抖音、微博等平台上,“網紅带貨”同樣如火如荼。

  每日一淘副總裁陳言卿在接受《證券日報》記者采訪時表示:“網紅带貨交互感、代入感較強,更容易產生信任,減少決策時間。我認為視頻带貨會是未來電商的標配,甚至會是未來的主要業態和場景。”

  “買它,買它!”更接地氣

  知名家紡上市公司直播運營主任馮碟告訴《證券日報》記者:“带貨經濟其實就是品牌開始依靠個人,通過直播、短視頻,圖文這種更加直觀接地氣的形式,直接推薦品牌的產品,為品牌带來銷售額。”

  “OH MY GOD!”、“買它,買它!”、“我不允許有人還不知道它!”……這些耳熟能詳的李佳琦带貨招牌用語對消費者似乎有種魔性洗腦的功效。

  “傳統廣告為了凸顯品牌的格調更注重內容的高大上,而網紅带貨互動性強,內容接地氣。網紅帮消費者親身試產品才是更能打動消費者的內容。”馮碟說道。

  《證券日報》記者從一家知名家紡上市公司獲悉,公司在跟網紅薇婭的一次合作中,四千多套產品上架即被秒空,銷售額1秒突破百萬元。

  品控成達摩克利斯之劍

  據陳言卿介紹,網紅带貨通常是按銷售額提成,粉絲較多的網紅會有底薪(即服務費)。網紅带貨投入產出比在直播進行以及結束後均以明確的數據呈現,且成本較傳統廣告低,這成為網紅带貨經濟迅速發展的基礎。

  《證券日報》記者從一份薇婭報價單上看到,带貨品類分為美妝、食品、生活等,其中美妝報價最高。國產美妝產品報價為服務費45000元+35%佣金,國際美妝產品報價為服務費55000元+15%佣金。而記者從另外一份某知名衛視綜藝節目廣告報價單上看到,最低價格為350萬元。

  馮碟給記者算了筆賬:“投一部知名視頻網站的s級電視劇,費用大概在幾百萬元,甚至上千萬元,而請薇婭做直播,家紡類的費用是2.3萬元服務費+20%佣金。”

  投入產出比直觀清晰、成本具備明顯優勢,網紅带貨作為一種新興商業模式快速崛起的邏輯已然清晰。然而,隨着近期頻出的直播带貨翻車、銷售數據造假、售後服務堪憂等問題浮出水面,網紅带貨經濟的弊端也暴露無遺。其中,消費者最為關心的品質控制問題更是猶如高懸在頭上的達摩克利斯之劍。

  陳言卿坦言:“品控對網紅確實是很大的問題,相對來說電商平台在供應鏈、品控以及售後服務上較網紅個人團隊更有優勢。”

  據了解,網紅主播也分為王牌主播,頭部主播、明星主播、微博網紅主播、腰部主播這樣的矩陣梯隊。馮碟指出:“頭部網紅對于品控把關相對會嚴一些。”

  針對網紅带貨暴露出的種種弊端,陳言卿認為仍需要多方協力共促市場持續健康的發展。“監管部門已經出台了對網紅直播的監管政策,平台方也需要負起責任對上架商品加強審核,對于網紅也亟需建立起信用分級機制加強管理。”

[責任編輯:鄭嬋娟]
網友評論
相關新聞
返回頂部 關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