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产阶级零食上位指南

2019-12-25
来源:壹读

  村上春树曾经说过这样一句话,堪称中产生活的标准规范:“在过午的酒吧里用熊本牡蛎佐酒,啜饮冰镇夏布利白葡萄酒......”

  看似云淡风轻的一句话,中产生活的格调,就此奠定。

  奠定了格调,大家才能更好地理解什么是“中产阶级零食”:

  通常来说,一款零食想要获得中产阶级的青睐,至少要符合以下四大基本原则中的一条:健康至上,颜值赛高,出身高贵,营销到位。

  今天,就一起走近中产阶级零食。

  如何打造一款中产阶级零食?

  健康决定地位

  把健康作为饮食第一要义的中产阶级,绝不允许自己在零食上掉链子。毕竟克制是他们信奉的处世哲学,体现在吃吃喝喝的每一个细节。

  纵览中产阶级零食,不难得出这些关键词:低卡、有机、无糖、少盐、无油、低脂、无添加、无防腐剂。

  随随便便DIY组合一下,都能让普通零食瞬间“中产”起来。比如:

  变身前:x地老酸奶

  变身后:x地有机牧场:无糖低卡轻酸奶(当然价格也翻了番)

  某品牌零脂肪零蔗糖的自律酸奶

  “低卡”是热衷健身的中产阶级的心头好,将KJ和kcal之间的换算计算到小数点的他们,绝对不允许自己摄入多余的热量,成为“油腻的中年人”。

  一听到“从农场到餐桌”就两眼放光的中产阶级,简直爱死了“有机”。

  “有机”意味着新西兰广袤无垠的大牧场,意味着带着露水刚被采摘的新鲜感,意味着自然生长和沐浴阳光,意味着纯净和天然!

  光是想到这里,中产阶级就无法控制自己从货架上带走它们的欲望。

  虽然颜值上大家都想可盐可甜,但在吃喝摄入上,大家秉持的标准一定是少盐少糖,恨不得无盐无糖。

  普通的海苔、鱿鱼丝等海产品都属于高盐,不吃,要吃就吃低盐款;薯片太高热量高盐了啦,拒绝,必须是低盐且把卡路里用大字标注在包装上,中产们才敢放心吃喝。

  某品牌低盐薯片,包装上印着“一枚只有5大卡”

  “低糖”、“无糖”则大多被中产阶级女性所青睐。

  将“控糖”、“抗衰老”挂在嘴边的中产弄潮儿们,奶茶要选少少少糖,可乐要选无糖版零度可乐,冰淇淋要选使用天然代糖赤藓糖醇做甜味剂的牌子,果冻要无蔗糖的……

  奶茶店不仅可以提供少少少糖版本,还能提供代糖版本

  就连绿豆饼这种老少咸宜的传统风味,他们也能找到无糖或少糖版本。

  总之,一切普通零食皆可进行无盐无糖化。

  颜值统领一切

  名目繁多的健康title能让中产零食的价格标签后自然不留痕迹地多加一个“0”,而美貌让这一切变得更加合理。

  毕竟,中产精神要求的是全方位的体面——要叫得出名字,更要拿得出手,才能在暗搓搓的比较中更胜一筹。

  包装能套设计流派的绝不横空出世。

  吸取的灵感不是来自印象派,就是野兽派、表现主义、超现实主义、达达主义、新艺术流派......

  至于选哪一个,无所谓,就是要看起来要高级。

  大家品品,这款号称饼干届的“爱马仕”的包装是啥流派

  有时候,设计感未必能让零食的颜值c位出道,但极简风和性冷淡风可以。极简的优雅,在于删繁就简的“克制”——这正是中产阶级所标榜的生活哲学。

  无印良品,人称“中产阶级的小卖部”

  出身必须高贵

  敲黑板,中产零食的品牌出身必须要划几个重点:

  品牌创始国越遥远越好,神秘的南美原始雨林、充满异域风情的西班牙小镇、散落阳光的地中海畔,光是地名就能引发无尽的遐想。

  品牌历史越悠久越好,最好是初创于几世纪之前,最少也得加个“百年”的title。

  品牌故事越动人越好,最好是在无意中显露x格。

  比如这款日本的贵妇糕点——“坚持御供天皇的百年糕点老铺,坚持真材实料,人称蛋糕中的‘爱马仕’。”

  (爱马仕再次出镜了,文案还能再贵一点吗?)

  百年糕点是啥味道,吃过的请分享在评论区让我开开眼

  但也不是每一款中产阶级零食都含着品牌的金汤匙出生,那怎么办?品牌不够,产地来凑!

  如果产自国外,不是皇家专供,也得是原产地首选。

  如果产自国内,那一定带着以下tag:古法、手制、匠人情怀。

  除此之外,权威第三方认证也能为产品加持砝码。

  英国红拖拉机认证、欧盟有机认证、美国USDA认证……一个认证约等于一个台阶,就算输在起跑线,向上攀爬也是路径。

  营销逆天改命

  一切中产零食的营销,都围绕着满足中产暗搓搓的小心思展开——“有人吗!快看啊,我超厉害的!”

  季节限定、人气限定、口味限定、节日限定.....一切限定都沾染上了稀缺的价值,品位的象征。英国的《中产阶级生活指南》中就提到,就连薯片,中产也要吃印着厨师名字的。

  英国的burts薯片,包装后真的印着厨师姓名

  假如限定不能赋予零食具有X格的内涵,但文化可以。无论是传统二十四节气,还是各种文化艺术形式如电影、文学作品、油画,都可以让吃零食这件事变得更有底蕴。

  油画巧克力了解一下?

  把巧克力做出收藏品的感觉,贫穷如我是真舍不得吃

  日本进口二十四节花仙贝了解一下?

  二十四节花仙贝,每一片包装都是一朵对应节气的花,背后还有一首日文诗

  不能靠限定博得中产阶级欢心、也没有文化背书增加底蕴积淀的零食,真的就没有活路了吗?不,就像算命先生说的一样,改个名字,相当于改命。

  俗称“花包菜”、“牡丹菜”的羽衣甘蓝,即便又硬又苦,在改名后硬是一并连鲜菜和脆片都被推上了神坛,身价也随之一涨再涨。

  其貌不扬的羽衣甘蓝脆片,据说口感与海苔相似

  专营牛轧糖等甜品的“十四行诗”,就以带有文艺复兴时期抒情色彩的名字,沾了莎翁的名气,又染了文学的意蕴,瞬间格调蹭蹭提升。

  所以,中产阶级吃零食吃的到底是啥?是口感?是名字?是出身?是颜值?不,是感觉!

  扒一扒中产零食消费陷阱

  在零食挑选上,最挑剔的是中产,最不挑剔的也是中产。

  他们既对食物的细腻程度有具体入微的评判,又全面适应法棍的粗糙扎嘴感和超硬手工薯片在口腔中的爆裂感;

  他们既严格挑剔食物是否含有麸质,又全然不介意排毒果蔬汁中令人窒息的姜味。

  因此,中产零食的底色,是中产青年小心翼翼地用健康克制的新兴信仰去衡量生活品质的纠结。正是这种纠结,给了中产零食消费陷阱生存的空间。

  无麸质、原麦、GI、有机、代糖......让中产们两眼放光的零食标签,差不离就是这些了。只要标签一贴,中产们就会自愿按下“购买”键乖乖掏钱。

  然而,殊不知,有些标签更可能是作为营销概念存在。只是打着健康旗号,实际热量一点也不低,有些钱花的实在是冤枉,当然,土豪可以直接无视这句。

  譬如“无麸质”这个概念,一开始是针对麸质过敏人群的,后来在欧美掀起一阵靠无麸质饮食减肥的风潮。

  实际上,普通人根本没有无麸质饮食的必要,它也不会让人更健康,甚至会让人摄入更多的糖分、碳水化合物。

  无麸质食物与普通食物热量对比|来源:华尔街日报

  在CFDA于2017年颁布《麸质不耐受人群的特殊膳食用食品法典标准》之前,中国并没有任何关于无麸质食物的标准。

  且无麸质市场也远远没有形成,国产真正无麸质的食品寥寥无几。

  无糖酸奶、无糖饮料的的确确满足中产对于“控糖”的需求,但是已有研究证明,代糖其实无法像真正的糖一样满足你对甜食的渴望。

  长此以往,会让你对甜味剂保持依赖性,从而导致你摄取更多的糖。

  号称无糖的甜甜圈,也还是甜甜圈,含有大量淀粉和脂肪,并非像看起来那么健康。

  宣称“每天帮你照顾好自己”的坚果,实际上依然是高热量、高脂肪的代表。

  尤其是加了水果干在内的混合装,看个电视剧,聊个天,一不小心就会多吃。

  根据2016年新版中国居民平衡膳食宝塔,大豆和坚果类推荐量是25-35克,再看看下表,你就说吧,你能控制自己一次只吃4粒夏威夷果吗?

  如果我能控制自己一次只吃4粒夏威夷果,或许我也可以选择不吃

  那吃蔬菜水果总行了吧,羽衣甘蓝脆片、进口芒果干、秋葵脆、山药片……一个个都看似轻巧,包装也都走日系简约风,好像对身体无负担的样子。

  一查热量,摔!100克动辄487大卡,说好的克制呢?!

  100克芒果干热量300大卡,100克芒果65大卡,这真相实在令人绝望。

  羽衣甘蓝脆片热量也不低

  说了这么多,想要健康又快乐地吃零食,中产阶级还有活路吗???

  当然可以!

  前提是研究透彻配料表和成分,按需购买,理智消费。当然你也可以像壹读君一样,吃零食图个开心就完事儿了,中不中产的,管他呢。

[责任编辑:董岳昕]
网友评论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