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9日,在廣東省衛健委,由鐘南山院士擔任組長的廣東省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重症病例會診專家組對廣東省5例危重症患者進行了第一次遠程會診。
“把患者的CT拿出來看一下。”
“今天早上有拍片子嗎?”
“右下肺有空洞形成,是否有感染?”
……
1月29日下午,鐘南山院士領銜的廣東10位頂級專家為5例分別收治在深圳市第三人民醫院、中山大學附屬第五醫院的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重症、危重症病例商討治療方案。

這是廣東首次開展的新型冠狀病毒肺炎重症和危重症病例遠程會診現場討論。
參加首次遠程會診的專家們來自廣州醫科大學附屬第一醫院、中山大學附屬第一醫院、南方醫科大學南方醫院、廣東省人民醫院、廣州市第八人民醫院5家醫院。他們有重症醫學專家、呼吸科專家和傳染病專家,絕大多數都曾經歷過抗擊“非典”戰斗。
患者是否可以撤離ECMO?是否需要更換抗生素?患者應該使用多大劑量的激素?圍繞這5例重症患者的病情,專家們你一言,我一語展開了熱烈的討論。
坐鎮在遠程會診系統的鏡頭前,84歲的鐘南山篤定如山,聲如洪鐘,條理清晰地分析患者病情,提出診療意見——
“病人目前還不能撤離ECMO(體外膜肺氧合)。”
“抗病毒藥物利巴韋林在SRAS中使用的效果不明顯,建議不用。”
“用莫西沙星(一種抗生素)時需要非常小心。”

會診中,鐘南山說,要警惕目前所使用的多種藥物之間的相互作用,也要跟武漢方面的救治專家聯系,征求他們的診療意見。他還提醒當地醫生,“專家會診的意見很重要,現場的觀察也很重要。”
廣東省衛生健康委員會主任、党組書記段宇飛介紹,疫情發生以來,廣東集中了最強的醫療專業力量開展患者的醫療救治。臨床救治專家執行“三線值守”制度:“一線”專家駐點救治,“二線”專家巡診,並組織鐘南山院士等“三線”專家對疑難重症進行專家會診,指導治療。
隨着疫情發展,廣東確診的危重症患者增加,有個別患者確診時就是危重症,救治壓力增大。在“三線值守”基礎上,廣東還定期組織鐘南山院士在內的多學科專家對疑難重症病例進行遠程會診,實現常態化。
“作為醫生,我們要盡力降低病死率,這也是疫情防治工作的關鍵。”鐘南山說。他表示,目前針對冠狀病毒的藥物還處于摸索中,自己“每天都在學習”,每天都在密切地觀察病人。
參與會診的專家之一、廣州市第八人民醫院院長雷春亮告訴記者,鐘南山院士带領專家組為重症和危重症患者遠程會診,不僅給當地醫生和患者,也為疫情救治吃下了一顆“定心丸”。
18時25分,會診結束。鐘南山為大家鼓勁:“大家繼續努力,加油!”此時,他已經持續工作了整整6小時18分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