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品:新浪科技《科學大家》
撰文:范志紅(北京食品營養與人類健康高精尖創新中心崗位科學家,食品科學博士,中國營養學會理事)
最近病毒流行季,很多朋友在微信圈子里討論,維生素C到底是否抗病毒。有國內專家說補充大劑量維生素C對治療新冠肺炎有帮助,也有國外專家認為,在感冒之類病毒感染時,服用大劑量維生素C也有帮助。一些相關的營養保健產品,自然也會趁機大做營銷宣傳。
但是,此前已經有很多人聽到科普,說維生素C對提高免疫力沒有用處,也不能帮助預防感冒。對預防這個新型冠狀病毒感染,也不會有什麼用,無非是安慰劑罷了。
另一些朋友則關心,如何從食物中獲得足夠的維生素C。
這里,就針對網友們提出的相關問題,給出我個人的理解和回答。我本人只是食品營養專業,不代表醫學界的意見,但可能會帮助大家理解這些莫衷一是的說法。
其實這些事情,普通人無需糾結困惑。是否要給患者補充,什麼時候補充,補充多少效果好,要醫生用臨床病例來確認。患者的情況不一樣,得到的結果也就有差異。

問題1:中南大學的醫生團隊說治療中使用維生素C對患者病情恢復有帮助,這有可能嗎?
答:有可能。
如果一個人長期維生素C供應不足(比如經常吃盒飯、外賣、方便食品這種情況),或因為生理原因增加了維生素C的消耗量(比如感染、燒傷、應激等情況),那麼,適當補充維生素制劑是合理的。
新冠肺炎患者處于病毒感染狀態。病毒感染後期,出現細胞因子風暴,活性氧和自由基大幅度上升,對正常組織產生巨大傷害。此時需要非常大量的抗氧化劑,包括維生素C,來支持免疫系統的正常運作,避免組織過度損傷。所以,在這種高強度炎症反應時,如果營養素和抗氧化劑能跟得上,很可能會有助于人體的疾病康復。
同時,即便不是重症患者,也存在發燒等炎症反應的狀態,而且精神心理上也高度應激,對維生素C的生理需求量必然會加大。住院時患者處于食欲不振狀態,未必能夠保證膳食中得到足夠的維生素C。所以,治療過程中適度補充,對于疾病康復是有益無害的。這屬于營養學常識,既不難理解,也不需要抬杠。
需要理解的是,作為藥物治療的維生素C,每日攝入劑量會遠遠大于日常膳食量。在新聞報道中,醫生團隊使用了每天24克的劑量,相當于健康人每日推薦量的240倍。重症患者的使用方法是緩慢持續的靜脈滴入,不是直接吞服,效果會更快,而且避免了胃腸道刺激問題。輕症患者是經口服用。
和大多數藥物相比,維生素C是一種毒性極低的物質,安全性相對來說已經很高了。順便說一下,我國是維生素C生產大國,供應豐富,價格低廉,無需擔心使用這種藥物增加患者的經濟負擔。
問題2:沒有患病的人是否可以服用大劑量維生素C來帮助預防病毒性肺炎?
答:病毒感染者補充維生素C有益,不等于在果蔬充足攝入的情況下,再服用大劑量維生素C,能有效預防這種疾病。目前還沒有這樣的研究證據。
預防和治療本來就不是一回事,患病者和健康人的生理狀態不一樣,對維生素C的需求量也不一樣。沒有發生感染性疾病的健康人,身體里沒有強烈的炎症反應,自然也不需要那麼多抗氧化物質。吃幾千毫克之後,反而會出現一些不良反應,比如胃腸刺激,引起腹瀉和消化不良;比如腎結石風險上升等。維生素C代謝產物之一是草酸,所以腎結石患者要特別注意不要過量使用。
所以,未感染病毒的人,沒必要為了防病而吃大劑量維生素C,只要保證日常膳食供應充足就行了。要知道,治療用的維生素C服用量,通常是500毫克起步,常用到幾千毫克,甚至在極端情況下上萬毫克(比如這次新聞報道的24000毫克);而日常膳食的推薦量只有100毫克而已,即便是孕產婦,推薦量也不到200毫克。
問題3:吃藥片保健品補充維生素C,能替代吃蔬菜水果補充維生素C嗎?
答:對沒有患病的人來說,最好的維生素C來源自然是天然果蔬。吃天然果蔬沒有維生素C過量的可能性。相反,很多人日常膳食的果蔬供應不足,或烹調不合理,攝入數量達不到推薦量的情況是很常見的。
維生素C藥片只有這一種營養成分,而果蔬中除了維生素C還有其他多種營養保健成分。比如多酚類抗氧化物質、類胡蘿卜素、鉀、膳食纖維和其他保健成分。
所以,維生素C片只能預防缺乏,卻不能完全替代果蔬攝入的健康益處。在不妨礙消化吸收,不妨礙其他食物攝入的前提下,充足吃蔬果是最好的選擇。
問題4:現在維生素產品這麼多,我應當買國產的,還是進口的呢?價錢和維生素C的質量有關系嗎?
答:其實無所謂是否國產,也無所謂是什麼價錢。關鍵是看劑量,看是否符合你的需求。
實際上,全世界90%以上的維生素C都是中國生產的。很多國家進口中國的維生素C原料,然後加些輔助原料,做成不同口味、不同配方、不同片劑類型的產品。由于中國的維生素C生產工藝水平高,產品成本低,1公斤維生素C還不到一百元(市場價有波動),那麼100毫克才不到1分錢啊。
當然,不同產品的消費屬性還是有差異的。普通小藥片只有維生素C和少量澱粉/糊精等(便于成型壓片),咀嚼片需要加有咀嚼性的配料,並添加甜味劑、檸檬酸、香精等。加橙子香精就有橙子味,加草莓香精就有草莓味,能带來愉悅感。這樣的產品同時就具備了糖果的消費價值。如果做成泡騰片,加了速溶起泡的成分,加了糖、酸和香精,就同時具備了甜飲料的消費價值。
不過,這些和維生素C本身的價值就沒什麼關系了。很多產品價格較高,並不是因為加入甜味劑、酸味劑和香精,這些東西成本都很低。主要的成本,還是來自于廣告和營銷投入。
問題5:藥店工作人員說,那種幾塊錢一瓶的維生素C產品是化學合成的,對身體有害,一百多塊錢一瓶的那種是純天然的,真的嗎?
答:店員這麼說可以理解,因為產品越貴,買一瓶之後拿到的分成利潤就越多,誰不想多掙錢呢。國家只限制藥品價格,不限制保健品價格。顧客願意買高價產品,可以為拉動各國GDP做貢獻,對自己而言,也增加一種心理安慰,甚至是心理優越感。心理優越感這種東西,是要花大價錢買的。
目前市場上的維生素C,幾乎都是用澱粉類原料經過微生物發酵制取的。有興趣的朋友們可以網上查一下,都有詳細的工藝流程。從澱粉到葡萄糖,從葡萄糖到維生素C的前體,2-酮基-L-古洛糖酸,然後再轉化成維生素C,再經過調整酸堿度和精制,即可得到成品。
在遵醫囑適量服用的情況下,發酵生產的合格維生素C不存在有毒成分殘留的問題,並不比昂貴的產品更不安全。至于過量服用嘛,哪怕是食鹽和大米飯,吃多了也會有害,與是否“天然”沒關系。
實際上,幾乎沒有人用天然果蔬來提取維生素C。由于維生素C在天然食物中含量太低(1公斤果蔬中只有10毫克到1000毫克的維生素C),果蔬原料難以儲存容易腐爛,提取分離成本過高,過程中得到的低濃度維生素C又極易氧化分解,所以,謂天然提取的維生素C,基本上是不存在的。
當然,含維生素C的純天然產品也不是沒有。那就是各種富含維生素C的果蔬凍干粉。它們既含有維生素C,又含有其他多種營養和保健成分,非常有利于健康,很多優勢是維生素C本身所替代不了的。只不過,這些產品中的維生素C沒有分離提取,它們的健康優勢,是果蔬中其他成分協同作用的效果,和維生素C本身是否“純天然”無關。
市面上那些貴些的維生素C產品,大部分也不是純的果蔬凍干粉。它們的主料還是發酵生產出來的維生素C,加上少量的果蔬凍干粉,再加些顏色、風味、口感方面的配料做成的。不過,那些配料大部分都沒有營養價值。
問題6:維生素C藥片每天補多少合適呢?怎麼知道我可能不足?
健康人的維生素C推薦量,從果蔬中來攝入的話,只有100毫克。但實際上多吃點蔬菜水果,也可以達到200多毫克。所以,100~300毫克都屬于比較合理的數量,沒有任何副作用。
多吃點新鮮果蔬,是補充維生素C的最好選擇。如果日常吃的果蔬比較少,或者因為是冬天,果蔬儲藏時間長,新鮮度不足,也可以適當補充一點。服用100-300毫克的VC藥片已經足夠彌補日常飲食和烹調所造成的的不足,並維持身體的正常儲備量了。
健康人不建議大量服用VC片,除非有維生素C缺乏導致的皮下出血、感染性疾病、缺鐵性貧血,或其他醫囑需要增加供應量的情況。
問題7:維生素C藥片應當什麼時候吃呢?可以和飯菜一起吃嗎?可以和補鐵、補鈣的產品一起吃嗎?
維生素C是水溶性的,非常容易被身體吸收利用,什麼時候吃都可以。如果和飯菜一起吃,它還有帮助非血紅素鐵吸收的作用(就是植物性食品中的鐵),所以醫生往往給貧血患者開維生素C。因為它的酸性,也有利于碳酸鈣類鈣片的利用。
維生素C本身有清新的酸味,而且在酸性的環境中比較穩定。自己配點甜味水果一起吃,和酸奶一起吃,也是沒問題的啦。
問題8:我貧血,醫生讓我吃補鐵膠囊的同時,每天吃600毫克Vc和600毫克葉酸,為什麼呢?是不是太多了?
答:您這種情況要遵醫囑。只是暫時服藥治療,治療劑量都會高于日常膳食量。貧血者每天600mg VC和葉酸完全不用擔心,均在安全范圍當中。和沒有需要增加維生素供應的疾病、沒有醫囑、沒有營養师建議的大量服用不是一碼事。
實際上,維生素C有利于非血紅素鐵的吸收利用,所以醫生常常給貧血患者開VC片。同時,葉酸缺乏也會發生貧血,特別是對于孕婦和乳母來說,VC和葉酸的需求量都會增加,所以在補鐵的同時補充它們是有益無害的。
問題9:我們都知道維生素C很容易氧化,又很怕熱,那麼,日常烹飪比如蒸煮炒,是不是很容易就破壞掉?是不是吃水果比吃蔬菜補充維生素C的效果好?
答:吃水果不需要加熱,維生素C沒有損失,這是對的。不過,日常吃的大部分水果維生素C含量偏低,如蘋果、梨、桃、葡萄、香蕉等,維生素C含量不超過10毫克/100克,甚至更低,無法保障一天中的維生素C供應達標。柑橘類(柚子、橙子、柑子、橘子、金桔、檸檬等)和莓類和漿果(草莓、藍莓、蔓越莓、桑葚等)多一些,含量最高的是鮮棗、獼猴桃。
不過,對國人而言,大部分維生素C還是來源于蔬菜。蔬菜烹調之後會降低維生素C含量,但如果加熱時間不長,實際上還能保留一半甚至更多。例如,白菜的維生素C含量和橘子相當。但是,對北方人而言,一年中吃的白菜要比橘子多得多。小白菜、油菜(包括油菜苔、菜心、雞毛菜等)的維生素C含量比大白菜還要高。
在各種烹調方法中,蒸、水油燜、短時間炒的維生素C保存率最高。焯燙要低一些,維生素C水溶損失較大,但也能保存一半。燉煮最低,既有長時間加熱,氧化,又有溶水損失。即便如此,保存率也不是零。添加醋、番茄醬、檸檬汁等酸性調料可提高保存率。
問題10:維生素C是水溶性的,也很容易溶在湯里,是不是必須把菜湯喝了才不浪費VC呢?
答:沒錯。維生素C的水溶性非常強。所以,日常焯燙蔬菜會造成較大的維生素C損失,甚至可以高達一半。如果做湯的話,會有一半以上溶入湯里。煮菜、炒菜的時候,少量菜湯里也會溶出一部分,具體數量和烹調時間、加鹽數量、菜本身的質地緊密性等因素有關。
如果菜湯很清淡,可以直接喝掉。如果湯里很多油鹽,那麼還是別喝好。實在可惜湯里溶出的那點,還不如增加一片100毫克的維生素C片。這種小藥片是零脂肪,零糖,幾分錢而已,能夠充分彌補烹調損失,而且操作方便,成本很低。
科學研究並沒有窮盡所有的未知,人類對病毒相關飲食治療的了解也還非常有限。所以,現在無需過度糾結,改進飲食、運動和生活習慣,把自己的健康狀態維持在高水平上,就是對抗大多數疾病的最佳措施!
注:本文根據@范志紅_原創營養信息 微博內容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