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商報网訊】記者馮煒強報道:新冠肺炎疫情持續,市面仍然「一罩難求」。工聯會職業發展服務處上月底開始籌備開設口罩工場,經過短短半個月時間,首批成品正式面世,首階段生產預計月產10萬個口罩。隨着第二階段全自動生產展開,由3月下旬開始,日產量更可高達10萬個。工聯會計劃將「自己做」的口罩優先派發給長者及前線工友,包括清潔工及的士司機等。
工聯會在facebook介紹口罩工場操作情況,圖為工聯會榮譽會長陳婉嫻也落手落腳幫手。
工聯會職業發展服務處昨午舉行記者會,公布口罩工場的最新進展。該會理事長、職業發展服務處主席黃國表示,現時為第一階段生產,使用半自動機器,預計月產10萬個,由服務處主責處理,主要作公益慈善用途,暫時預計產出的口罩不會售賣,是派送有需要的市民,首要對象是長者、有需要的前線工友及基層市民。第二階段的生產由全自動生產機器到達後展開,預計在3月下旬,到時日產可高達10萬個。
3月底自動機器可日產10萬個
黃國稱,設在大埔工業邨的工場日前已成功產出第一批口罩,並已送往相關部門檢測,完成後將透過地區組織贈送給長者、長期病患和前線工友。
工聯屬會製衣服飾從業員協會副主席陳鄧源表示,現時已覓得2噸原材料生產口罩,足夠生產200萬個口罩。生產所採用的原料與懲教署一樣的供應商,口罩上的3層布料亦通過品質檢測。
至於未來會否在市場出售,陳鄧源表示,目前首要目標是希望做到迅速投產,解決市民對口罩的迫切需求。至於疫情過後會否銷售,則會視乎成本再作考慮。
籌備工場獲各界支持協助
工聯會榮譽會長陳婉嫻表示,本着「自己口罩自己做」想法,工聯會上月底開始籌備口罩工場,但過程並非一帆風順,不管是材料,還是場地及機器都是欠缺的;尤幸特區政府和不少朋友得知要建口罩工場,紛紛伸出援助之手,幫助尋找場地;製衣工會網絡發揮很大作用,聯繫了許多專才和企業,在材料和機器及生產流程和規範、提供專業和方法或渠道和支持;工聯會亦曾向懲教署口罩工場取經,以該工場為藍本來生產。
她補充指,現時已籌得逾500萬元,未來可累計籌得700萬至800萬元,足以支持未來半年的穩定生產。
在昨日的記者會上,工聯會特別舉行了捐贈支票儀式,由理事長黃國接收4間機構的捐款,包括立橋保險集團、香港廣東社團總會及工銀亞洲分別捐100萬元及青海嘉潤集團捐60萬元。
陳婉嫻形容,一個口罩影響整個民心,認為政府應該汲取經驗,將口罩列為戰時管制物資,未來政府更應為本地口罩製造業提供長期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