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報時評】預算案須短中長期兼顧

2020-02-26
来源:香港商报

  文/香港商報評論員 李明生

  新一份財政預算案今日將會發表。跟往年一樣,坊間最關注的,是今年會否派錢、派錢多少。於今經濟環境,加碼紓困誠是少不了的,但除短期之外,預算案亦應關注香港中長期發展,尤其是如何促進經濟走出低谷。

  眾所周知,香港經濟近來受到三重打擊,由貿戰、到暴亂、以至疫情,每一項都構成重大挑戰,更莫說是先後交疊襲來。縱然去年12月中美達成首階段貿易協議,但昨公布的1月份香港出入口數據仍然跌幅驚人,分別大挫22.7%和16.4%;當然,去年新春與今年時間不同,因而造成數據扭曲,惟毫無疑問,貿易糾紛陰霾還是揮之不去,有經濟師料首季數據便將維持雙位數跌幅。而持續逾半年的修例風波,也嚴重衝擊了旅遊零售等行業,政府經濟顧問辦公室昨表示,去年第三季的社會事件拖累了同期GDP倒退2個百分點,保守估計造成的直接或間接經濟損失近150億元;早前業界已預期,新春之後勢將爆發倒閉潮、裁員潮。屋漏偏逢連夜雨,新冠肺炎的忽然肆虐,更令消費市道雪上加霜,為了抗疫市民不得不減少外出,旅發局更指本月上旬的日均訪港旅客跌至不足3000人,比沙士時還要少;過去兩季香港經濟已陷技術性衰退,展望今年首季也毫不樂觀,衰退幅度恐怕有增無減。

  為了紓解民困,不論直接派錢,抑或退稅免稅,以至寬減企業經營成本等等,預算案均須有所作為,以助市民渡過難關,減輕即時財政壓力。在早前特設的總值300億元的防疫抗疫基金基礎上,兩者結合發揮的及時雨效果可望相得益彰。然而,跟基金不同,預算案還須照顧疫情以外的其他方面以至更加長遠的發展需要;有謂長貧難顧,派錢之類最多只能治標,治本之道還在香港經濟早日擺脫衰退,幫市場找回生意、找回需求,如此的話,打工仔的飯碗才不易破損,亦毋須擔心無奈放無薪假。

  現時香港經濟的複雜困境既是前所未見,未來還須面對諸多不明朗因素,凡此種種均考驗財政司司長的功夫。貿易戰是否告一段落了?無疑言之尚早;暴亂威脅是否完全解除了?遺憾地堵路情況仍偶有出現,暴徒亦恐趁年底立法會選舉再次發難。更重要是,新冠肺炎雖在內地稍見退卻,但疫情卻正迅速蔓延至韓日、歐洲及中東等地--在範圍愈擴愈大的同時,也意味持續及復原時間恐必更久,專家早就預警人類可能要跟病毒長期共存。一旦疫情淪為國際大流行,我們又須如何適應?預算案誠須對此早作預案,包括研究各項防控疫情措施對經濟社會的影響。

  慷公帑之慨其實容易,最困難是負責任地確保香港經濟社會的持續發展。過去30年,香港僅現6年財赤,其中4年發生在亞洲金融風暴和沙士時期。展望今份預算案,15年來再次見紅似乎難免,但為了紓困解厄、重振經濟,現時誠須開倉濟民、應使則使;饒是如此,財爺始終要把好庫房鑰匙,考慮到經濟衰退下財政收入也必大減,胡亂增加開支恐非量入為出應有之義。如何在收支之間拿捏得宜,妥善回應香港短中長期的各種需要?這肯定比派錢困難得多!

[责任编辑:郭玉桔]
网友评论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