警隊增撥資源合情合理

2020-03-02
来源:香港商报

  作者:前刑事檢控專員 江樂士

  暴力示威者自去年6月向社會宣戰以來,香港警察時刻承受巨大壓力。警隊英勇保護市民、店舖、公共財產甚至法院免受黑衣暴徒的襲擊,但同時亦付出了沉重的代價。他們遭受汽油彈襲擊、被圍毆,甚至被施以火刑,導致不少警員受傷,需要送院治療,但他們並沒有因此退縮。

  須為應付暴徒做好準備

  新冠肺炎的疫情令暴力潮有所降溫,但前政務司司長陳方安生預言疫情一旦受控,暴力衝突將會死灰復燃,此話不無道理。因此,香港絕不能有絲毫鬆懈,必須時刻保持警惕。示威者一旦不滿政府的任何施政,都可能會引發暴力衝突,所以提高警惕至為重要。

  由於搞事者大量武器被充公,種種象顯示,他們正在重整旗鼓和增添裝備。可是,他們並沒有因為要休整而停止到處放置土製炸彈。他們在深圳灣口岸和港鐵羅湖站等多個地方裝置爆炸品,並炸毀長沙灣和佐敦的公廁。他們也趁機在這段「喘息期」調整策略和加強與外國支持者的聯繫。

  反華勢力肯定不會就此偃旗息鼓,他們過往的惡行預示,他們為達成自己的目標會視人命和財產傷亡如無物,而警隊是他們眼中的唯一障礙,尤其是自去年11月19日鄧炳強接任警務處處長以來,警隊在打擊暴徒方面成績彪炳。正因如此,反中亂港的公民黨、其黨羽和外國盟友一直以來出盡全力抹黑警隊,企圖打擊他們的士氣,甚至出手阻撓警隊年度加薪。

  保安局局長李家超聲明警隊必須做好準備,以隨時面對暴徒層出不窮的武力威脅。畢竟,與示威有關的暴力事件對警隊構成極大的挑戰,很多時在裝備不足的情況下也不得不面對前所未有的挑戰。的確,警隊去年在維持治安方面的實際支出比預算多出了15%,在人員不足的情況下,警員經常長時間加班,無可避免地影響了警隊的執勤效率。

  應增警隊開支預算

  針對此一情況,財政司司長陳茂波在2月26日公布的新預算案中宣布,警隊下個財年的開支預算將比本財年增加25%至258億港元,這無疑是值得稱慶的撐警行動。警隊將得以增加2543個新崗位或增加7%的人手,以「加強行動能力」。約45%的新增警員將負責協助「維持社會治安」,另400多個新警員將參與「防止及偵破罪案」。

  此外,警隊還計劃成立一個新部門專門負責調查經濟犯罪,並授權進行打擊洗錢、制止為恐怖分子提供資金支援等犯罪行為,在這方面,香港的執法力度都落後於其他地方。

  前線警員直接面對暴民,毫無疑問需要最新的裝備。陳茂波因此在預算案中將警隊用於購買武器和專門裝備的預算增加兩倍至6.12億港元,這有望大幅提升警隊的裝備水平。李家超曾任警隊刑事及保安處處長,他很可能會與鄧炳強討論警隊需要哪些裝備,他們很可能都同意需要購買最先進的、非致命的武器。

  警隊應盡可能設法獲得既能擴展現有武器選擇又不致超出必需武力的防暴裝備。鄧處長可以參考其他地區同行選用並證明有效的裝備,例如電擊手槍和射程不同的類似器材,可以令疑犯暫時無力反抗或逃跑,但不會造成嚴重傷害,所以在澳洲、新加坡、英國和美國執法部門廣泛使用。而用於阻止疑犯掙扎的拋網槍在日本、台灣地區和美國也有使用,並證明確實有效。

  除此之外,警隊亦希望更換六部裝甲防暴車加強防暴機動能力,預計這項更新方案要花費7700萬元。

  特區政府決定為警隊裝備現代化增加經費,對於維護香港治安來說十分必要,但卻招致了某些立法會議員的瘋狂反對,尤其是受到那些熱衷於替非法示威者的暴行辯解的無良政客的激烈反對。例如毛孟靜就對預算案中有關警務經費部分大放厥詞,民主黨的胡志偉則指控政府無視公眾對「警暴」的擔憂。公民黨的楊岳橋表現最極端,公然威脅要否決整個預算案以迫使政府削減而不是增加警隊的經費。

  顯而易見,毛、胡、楊等人絕非一時興起發爛渣,而是真真切切惡從膽邊生,他們可能惦念着今年的立法會換屆選舉,為爭取選票連任又豈能放過如此重大的「出彩」機會!因此,任何有良知的人聽到這三個政客的鬼話時,難免會想起莎翁名劇《李爾王》裏的一句感歎:「有時以德報怨實屬愚不可及。」毋庸置疑,此類無良政客竟能當選立法會議員,難怪許多市民對香港的民主發展失去了信心。

  下個財政年度預算案通過之後,警隊將有望進一步提高執法效能和善盡服務社會的職責,包括有效遏止顛覆政權的圖謀、保護市民生命安全、打擊國際洗黑錢行為,以及切斷恐怖組織的資金流。任何削弱警隊執法能力或造成警隊經費不足的企圖都是絕對不能容忍的,因為那會妨礙警隊阻止黑衣暴徒肆虐,令香港社會失去妥善保護。

  毛、胡、楊及其同夥必須明白,不論暴民統治、街頭暴力,還是仇視非本地人或持不同政見人士,都是與香港社會的價值體系格格不入的,只會令香港迅速沉淪。特區政府在關鍵時刻保持清醒並抓住必須優先的要務,包括給警隊增加經費和全面支持,值得大家肯定和鼓勵。

  (註:本文的英文版原文刊登於《中國日報香港版》評論版面。)

[责任编辑:蒋璐]
网友评论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