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因魔剪”首次直接用於人體試驗

2020-03-09
來源:科技日報

  【香港商報網訊】一名遺傳失明症患者成為接受CRISPR-Cas9基因療法直接人體試驗的第一人。據英國《自然》網站近日報道,科學家首次開展臨床試驗,將CRISPR-Cas9基因療法直接用于人體,治療遺傳性眼病——萊伯氏先天性黑蒙症(LCA10)。他們表示,此試驗旨在測試該基因編輯技術移除導致LCA10的基因突變的能力,具有里程碑意義。

  LCA10是導致兒童失明的主要原因,目前尚無治療方法。CRISPR-Cas9有“基因魔剪”之稱,在最新試驗中,這種基因編輯系統的組件將被編碼于病毒基因組中,然後直接注入患者眼睛的近光感受器細胞內。而此前科學家治療眼疾時,會首先從患者體內移除細胞的基因組,然後利用CRISPR-Cas9編輯基因組,再將編輯好的細胞注回患者體內。

  最新實驗名為“光明”(BRILLIANCE),由美國俄勒岡健康與科學大學遺傳性視網膜疾病專家馬克·彭勒斯與美國Editas Medicine公司等攜手開展,研究人員希望該技術能刪除引發LCA10的CEP290基因中的一個突變。

  賓夕法尼亞大學視網膜疾病研究專家阿圖爾·西德西延表示,傳統基因療法使用病毒將突變基因的健康副本插入受影響的細胞內,但CEP290太大,無法將整個基因放入病毒基因組內。而且,盡管CEP290中的突變使視網膜內光感受器的光敏細胞失效,但這些細胞在LCA10患者眼睛內仍然存在且存活。

  彭勒斯說:“我們希望CRISPR-Cas9可以重新激活這些細胞,改善患者視力。”

  當然,這並非基因編輯技術首次被用于人體試驗。此前,鋅指核酸酶已被直接用于人體臨床試驗——一家美國公司用一種以鋅指為基礎的療法來治療亨特綜合征。在試驗中,研究人員將一個受影響基因的健康拷貝插入肝細胞基因組的特定位置,雖然該療法看起來安全,但初期結果表明,它可能對緩解亨特綜合征症狀無濟于事。

  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基因組編輯研究人員費奧多爾·烏諾夫表示,與在培養皿中治療細胞相比,在體內直接使用CRISPR-Cas9是一個重大飛躍,但技術挑戰和安全隱患也更大。

  總編輯圈點

  CRISPR-Cas9基因編輯技術憑借其高效、易用的優勢,迅速風靡全球生物學實驗室,無數科學家已把它當成手頭的得力工具。無論是生物制藥,還是醫療領域,抑或是農牧業,都有它的用武之地。可以說,讓CRISPR-Cas9服務于人類福祉,是它最好的歸宿。但作為一種新興技術,CRISPR-Cas9的應用時間並不太長。它在應用過程中可能會涉及安全風險和倫理問題,這些都必須重視。

[責任編輯:肖靜文]
網友評論
相關新聞
返回頂部 關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