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第二波衝擊更大

2020-03-25
来源:香港商报

   凌昆

  近日本港對輸入疫症有廣泛關注和熱議,如問題不解決,不單之前的抗疫努力前功盡廢,對經濟的負面影響亦將巨大,故應予高度重視。

  歐美疫情較中國嚴重

  香港抗疫已經歷由內地輸入的第一波爆發,在採取了對內地封關措施後得到緩解,新增確診數目顯著放慢,有些日子更出現零增長。隨着內地基本控制疫情,香港疫情預計也可在4月末過去。可惜當曙光在望之時,由海外帶來的第二波爆發開始了。最初是印度與埃及的旅行團出事,隨後更嚴重者是由歐美傳來的病例。對第二波的一些特點必須注意:一、第二波比第一波更強勁,新增確診人數連日來達雙位數且屢破紀錄。升勢又急過100、200,勢如破竹。二、來勢兇猛有客觀基礎,歐美等海外病源遠較內地巨大;海外確診數目已為中國的兩倍多,歐洲意德法西四國超過中國,意大利死亡人數亦超中國。三、香港由於歷史等原因與歐美特別是英國的人文交往密切,再加上作為國際金融、商貿中心,國際人流量大,令歐美疫情影響高於內地。在第二波爆發中,香港成了全國最大疫埠,超過台灣、廣東、北京及上海等。四、展望前景將或有超級的持久大爆發,西方政府及專家已有各種驚人預測。英國政府被洩漏的內部報告指80%人口會感染,15%或800萬人要住院,有專家指死亡人數可達50萬。美國被洩報告指新冠肺炎傳播力強類似1918大瘟疫,影響可達18個月,醫療體系及關鍵基建將不勝負荷,美國國會主治醫生估計美國有7000萬到1.5億人感染,只有80%可康復。加州州長指病例四天翻番,八周內將有56%人民感染。德國總理默克爾亦警告會有六至七成人民感染。相比之下,中國疫情如小巫見大巫:中國確診以萬計死亡以千計,但歐美確診可能以千萬或億計而死亡以十萬計。

  須重訂紓困措施

  因此,香港在第二波下所受壓力將非同小可,有幾點尤須注意:一、香港的海外留學、工作人士以至部分移居者可能選擇回流。隨海外疫情及生活環境惡化且有排華情況,回流人數或將升至數以十萬計。二、海外人士因各種原因不介意自費隔離來港檢測及診治。若每日平均數百,累積下來將增加本港醫療系統及行政負擔。三、經港轉機增加了港人回港感染風險。有鑑於此,本港已停止了非香港居民過境。澳門亦開始關注港人的傳播風險,宣布入境澳門的港人要在指定地點作14天醫學觀察。

  除對輸入病例要嚴防死守外,還須十分重視海外疫情對本港經濟的直接及間接衝擊。歐美等多國已封城封關,如此大規模的全球化阻斷人流行動前所未見,對各國經濟及國際交流的影響不容低估,必定超出1997亞洲風暴、2008金融海嘯、2003SARS及2009H1N1瘟疫的衝擊。國際機構及大行對前景日趨悲觀,認為全球性衰退(至少短期的)已難避免。

  如摩通認為歐盟次季GDP將跌22%,美國跌14%,全球不計中國跌近14%,其嚴重性直追上世紀大蕭條。高盛又指美國次季GDP將跌24%!這些情況若實現,所引發的金融震蕩也將是前所罕見的,不排除主要股市在已跌三成的基礎上再跌三成。

  對此,香港必須有所準備。有信心聯繫匯率、銀行體系及市場運作在衝擊下仍可保基本安全,但所引發的負財富及信用緊縮效應對經濟的間接打擊將十分巨大。此外,香港作為高度國際化及自由開放的經濟體,再加上以服務業為主的結構,受外圍封關的直接影響更大。之前財政預算提出的紓困措施,乃在未有第二波大爆發時設計的,在新形勢下肯定有修改的必要了。

[责任编辑:蔚然]
网友评论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