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15歲的土豆網 已經成什麼樣了?

2020-04-15
來源:刺蝟公社

  文|刺蝟公社 沈丹陽

  編輯|石燦

  2020年4月15日,土豆(土豆網與土豆視頻的統稱)成立十五年了。

  手機里早已沒有這款App,花了幾分鐘重新下載好,打開時竟有些許忐忑。Logo還是那個熟悉的橙色笑臉,嘴部是一朵代表着喜怒哀樂的四葉草,寓意着“創作者生產內容,就是一個將靈感化作吻的過程”。

  諷刺的是,曾聚集了中國最多優質內容創作者的平台,此時已人去樓空。

  一片荒蕪。

  土豆視頻的產品首頁象征性地保留了13個頻道,系統推薦頻道的短視頻多以低俗美女、獵奇新聞、虛假養生為主;動漫、影視、綜娛等主頻道的二級分類內容已無法顯示;轉到搜索界面,今日熱播榜完整地復制了優酷的熱搜榜,而土豆視頻的熱門搜索則多是一兩年前的“舊聞”。

  

  土豆視頻產品界面截圖,截圖于2020年4月14日

  如若不是追劇頁面中置頂的幾部時下熱劇,為這個平台添了半分生機,它就如同死了一樣。

  靠着優酷的內容來“吊命”,土豆像個“活死人”。

  究竟發生了什麼,讓這個比YouTube成立還早的中國第一家視頻網站沒落至此?

  風風光光那些年

  2005年4月15日,凌晨。

  王微與開發工程师一起瞪着電腦屏幕,猶豫着要不要對外發布土豆網。

  那時土豆團隊一共5人,世界上還沒有YouTube,中國的互聯網產業在消化泡沫年間產生的余量,初露頭角的淘寶網仍不被世人所看好,風險投資的力量都撲在傳統產業中。

  

  土豆網創始人王微;圖源:創業家

  “發布嗎?” 工程师揣揣不安地問,眼前的網站看起來確實有些簡陋,且存在很多漏洞。

  “發布吧,我已經付了800塊錢的新聞通稿費了,不能退款。”

  就這樣,中國第一家在線視頻網站成立,一個月之後YouTube正式上線,一年後優酷問世,愛奇藝和騰訊視頻此時還不見蹤影。

  在王微的構想里,土豆網是一個由用戶主導,以分享原創內容為主的UGC平台。

  他曾在一張半濕的餐巾紙上,寫下土豆網的slogan:“每個人都是生活的導演”。

  “還記得那會所有視頻網站都標榜自己是‘中國最大的…’、‘中國第一的….’,只有土豆網說 ‘每個人都是生活的導演’。”微博網友武啦啦發文回憶道。

  土豆網的確做到了。

  初始時期土豆網每天上傳的視頻僅有5個。半年後,站內擁有超過3萬個視頻與音頻內容(60%為視頻,40%為音頻),網站的日訪問量有4萬多。一年後,土豆網每天上傳的內容數量達到4000多個,每日的視頻播放量近300萬次。

  2006年互聯網視頻內容開始風靡全球。谷歌公司以16.5億美元收購了YouTube網站,這一舉動激勵了資本市場,風險投資開始重回互聯網行業。

  “由一開始的涓涓細流,迅速演變成了滔滔江水。我們第一輪融資6個月之後,土豆的估值翻了20倍,用戶數量差不多以每月5到10倍的速度增長。” 土豆網創始人王微,在新加坡國立大學的公開演講中說道。

  同一時期,很多日後叱吒互聯網行業的大佬,紛紛跳出原公司,轉向視頻行業:從網易離職的周娟打造了56網;從搜狐離職的李善友創辦了酷6;投行出身的劉岩成立了六間房;張朝陽決議建立搜狐視頻;令人唏噓感歎的樂視網也于這一時期“出道”。

  雖然視頻賽道中競爭者不斷增加,王微的土豆網仍以領跑者的姿態,一騎絕塵。這個UGC平台在實現所有普通人“導演夢”的同時,打造出了互聯網時代最初的內容盛世。

  “大家好,我是竹內順子,火影忍者疾風傳請上土豆來看吧。” 鳴人的配音演員竹內順子致辭土豆網友。這是一代人熱血青春的回憶。

  火影忍者疾風傳海報;圖源:豆瓣

  “那個有名的電影《無極》的惡搞視頻《一個饅頭引發的血案》,很多人就是從土豆網上看到的…….” 影視劇和動漫的同人剪輯在土豆網火得一塌糊塗,早期的國產古風cp視頻更是圈粉無數。

  《一個饅頭引發的血案》還曾引起了一場官司,最終和解私了

  在良好的時機下,土豆網很快積累起先期品牌與用戶優勢。最早的同人剪刀視頻、鬼畜視頻、廣播劇、動漫二次元內容,及游戲博主都來源于此,更聚集了以老濕、叫獸易小星、三千白狐、六世輪回為代表的一眾視頻內容創作者。

  “最早做單機游戲視頻攻略與獨立游戲評測的,也在土豆網上。”游戲圈老用戶發言道。

  “那時我所有的台綜、偶像劇、日劇都是在這里找資源看的。” 盤絲仙仙是網友公認的土豆網資源第一大戶。

  “早年追星全靠土豆…..下載mp4格式然後放到好記星里面,反復觀看。” 追過Super Junior、花美男的土豆網友都記得“七頁禾”與“神風疇”。

  土豆網內容生態的豐富程度與多元化,絕不輸于時下大火的B站。

  而近幾年流行起來的Vlog,也早在土豆網就有雛形,很多用戶會上傳家庭生活視頻和動感相冊,並在評論區與網友互動。土豆網更為內容創作者與普通用戶提供了雙向便捷通道:用戶可以根據愛好自行創建視頻列表,方便隨時回看與分享;創作者則有自己的原創頻道來管理作品。

  這一先進于時代的視頻分類管理體系,至今仍被很多內容平台延用。

  2008年,土豆網在浙江德清莫干山,創辦了第一屆土豆映像節。王微曾表示設立映像節的初衷,是為了更好地培植中國的視頻文化,發現優秀的作品及創作者。次年,當時還有頭發且擅長制作kuso惡搞視頻的“叫獸易小星”,榮獲土豆映像節的最佳播客獎。2010年的土豆映像節上,知名創作者“性感玉米”更是憑借《網癮戰爭》獲得了這一年的金土豆獎。

  叫獸易小星,代表作《萬萬沒想到》

  明里,土豆網一時風光無兩。

  暗里,卻危機四伏。

  2008年互聯網內容監管政策收緊,所有視頻網站均需獲得廣電總局發放的“視聽服務牌照”才能“持證上崗”。新浪、搜狐等門戶網站均順利拿到牌照,但在最初幾批牌照發放網站中,並沒有網絡視頻龍頭土豆網的身影。

  據互聯網專業人士劉興亮分析,暫缺牌照將對視頻網站的用戶、資本、廣告主、合作伙伴等層面產生影響,而競爭對手先于土豆網拿到牌照,加劇了其內外部壓力。

  好在經過9個月的艱辛跋涉後,土豆網最終拿到了牌照。

  圖源:驅動中國

  可剛走出牌照問題的泥沼,土豆網便被版權問題當頭一棒,打得措手不及。2009年初,激動網聯合80多家版權方組成了“反盜版聯盟”,對土豆網等視頻網站的侵權問題進行起訴。

  這次集體訴訟事件,真實地反映了視頻網站行業的生存狀態。

  國內早期的視頻平台都想模仿YouTube的發展軌跡,利用互聯網爆發的人口紅利來收割流量,但此時的國內UGC內容雖有少量頭部佳作,整體來看卻遠遠無法支撐起上億用戶带來的市場需求。在繁榮景象的背後,大量用戶自行充當“內容搬運工”,上傳盜版影視劇及動漫視頻。

  “版權問題說到底是資金問題,除非視頻網站能夠找到合適的盈利模式,如部分推行收費視頻,否則在無法實現盈利的情況下,要視頻網站主動購買版權實際上是心有余而力不足的。” 中國人民大學新聞學院的教授匡文波曾解釋道。

  此時,包括YouTube在內的全球視頻網站都還沒有實現盈利。

  一方面,視頻網站的盈利模式仍處于原始時期,商業渠道少且單一。對于中國網民來說,付費視頻和會員制的概念仍是“天方夜譚”;另一方面,視頻網站需要的技術維護費用、带寬租用費等較普通網站要高出許多,幾乎可佔據運營成本的三分之一。

  加上2008年蔓延全球的經濟危機,資本市場再次步入低谷。

  缺錢,變成了土豆網等在線視頻生死攸關的問題。

  優酷土豆“在一起”

  為了融資,王微決定带領土豆網上市。

  “IPO對土豆網來說是保持競爭力的必須之舉,這樣才能有錢用于獲取更多的內容和带寬上,也能在重新部署戰略的問題上擁有更多選擇。” 王微曾對《華爾街日報》說,土豆謀求上市沒別的,就是為了錢。

  然而土豆的上市之路並不順暢。

  2010年,視頻網站賽道的競爭已進入白熾化階段。玩家們為了取得最終的勝利,砸錢買版權、爭奪廣告商、產品快速迭代等策略花樣百出,市場上基本形成了“土豆VS優酷”兩家獨大的格局。按照土豆一直以來的發展速度,本有望率先赴美上市,一旦成功就會有大筆資金流入,土豆登上視頻霸主之位也只是時間的問題。

  就在王微全力沖刺IPO之際,他卻被一場官司拖住了腳步。

  王微的前妻在土豆網向美國證券委員會遞交申請的第二天,提起訴訟要求分割38%的股權。原來,土豆網之前為了獲取國內視頻業務的牌照,在兩人婚姻存續期間成立了“上海全土豆網絡科技有限公司”,屬于夫妻共同財產。

  因此,土豆網上市計划被擱置。這年冬天,優酷率先在紐交所上市,市值30億美元。

  優酷上市,圖中間豎大拇指的人是CEO古永鏘;圖源:網易科技

  8個月後,王微與前妻達成和解,土豆再次准備上市。但受到歐債危機與華爾街爆發的中概股信任危機影響,同期准備上市的迅雷和盛大文學都推遲了計划。

  “當時市場被動性很高,凌晨4點我在(美國證券交易委員會)備案辦公室召開了電話會議,很多人告訴我應該把IPO時間推遲到那一年的晚些時候,等待市場復蘇。但我說,在那時就必須完成。” 王微說,那是瘋狂的一周,也是土豆網最值得紀念的時刻。

  土豆在納斯達克上市;圖源:新華網

  土豆最終在納斯達克上市,市值卻僅為7.1億美元。

  與優酷相差四倍多的市值,沒能讓土豆迎來預期中的高光時刻。甚至沒能喘口氣歇一歇,它就又被卷入了更為焦灼的“版權大戰”之中。

  其實視頻網站行業的版權大戰醞釀已久,除了優酷與土豆之外,搜狐視頻與背靠百度的愛奇藝也在積極氪金,搶佔市場份額。相關數據顯示,土豆在版權購買上的支出,僅2010年就達到了3490萬元,而搜狐視頻更以3000萬元的天價,拿下《新還珠格格》一部劇集的版權。

  “版權分銷行業未能建立起合理的價格機制和監管體系,加上視頻網站相互抬價產生的惡性競爭,導致影視劇的版權價格不斷走高,兩年間翻了10倍。” 56網市場銷售副總裁李浩,曾在時代周報專訪中說道。

  “版權大戰”的陣容

  作為視頻網站行業的老大和老二,土豆與優酷並沒有聯合起來一致對抗新興的人民币玩家。相反,兩者拔劍相見,互相起訴對方有侵犯自己內容版權的行為,在法庭上求償上億。

  從旁觀者的角度來看,各視頻玩家早已從初期追逐YouTube模式,轉向模仿Netflix模式:用版權價格築起高高的競爭壁壘,在訴訟中期待對手倒下並一蹶不振。

  在線視頻“大亂斗”中,土豆倒下了。

  2012年3月12日,優酷CEO古永鏘正式宣布,優酷和土豆將以100%換股的方式合並。

  優酷合並了土豆。

  這一消息如炸彈般爆裂開,引起爭論無數。人們無法相信,兩個月前還在法庭上互相廝殺的“冤家”,這麼快就握手言和,攜手走向美好未來。

  互聯網媒體也炸開了鍋。記者們對此感到疑惑,雖然自2009年以來優酷土豆合並的風聲沒斷過,但畢竟捕風捉影,沒有任何事實依據。在某個公開場合中,王微還曾親口就合並事宜回答媒體,“兩個大男人,怎麼可能結婚呢”。

  凡是甚囂塵上的傳聞,都不無端倪。優酷和土豆真的“在一起”了。

  不乏有專業人士認為,土豆早期的技術底層問題,也是其輸給優酷的致命缺陷之一;圖源:知乎截圖

  雖然兩家視頻網站都處于持續虧損狀態,但合並了土豆的優酷,市場份額從21.8%一舉提升到了35.5%,遠遠甩開了之前位列第三的搜狐視頻,優酷和土豆過去一年的廣告收入總和更是高達近13億人民币,是市面上其他8家競爭者的總和。

  “看好新公司,版權成本下降,議價話語權提升。中國互聯網很多領域都是剩者為王,集中度決定產業利潤率。” 極客公園創始人張鵬曾發微博評價優酷土豆的合並事件。

  “一家上市公司收購另一家上市公司,這是中國有史以來第一次。” 愛奇藝的CEO龔宇在得知消息後,如此說道。

  網友們更是紛紛嗑起“優酷土豆CP”。

  

  優酷君(左)與土豆子(右)

  在廣大網友的劇情設定中,優酷又稱“優酷君”,是一位身高187cm,AB型血雙子座的總裁人設,平時以優雅紳士形象示人,是為商業奇才。而土豆又稱“土豆子”,是一位身高169cm,A型血白羊座的高中生形象人設,平時比較懶散閑逸,一旦對某樣東西產生興趣就會投入十二分的熱情。

  以優酷君與土豆子為原型的“CP文學”,在互聯網社交媒體上流傳開來。

  “土豆你不清晰!緩沖沖半天,一卡卡萬年!次次上傳失敗,每次下載都停在99.9%!” 一副漫畫中,土豆子遭到了用戶的集體吐槽。

  “我寵的。怎麼,有意見?” 一旁的優酷霸氣回應,CP感十足。

  在網友高漲熱情的影響下,優酷與土豆的官博也下場带起了節奏,讓一眾吃瓜網友高聲尖叫。

  這年的土豆映像節在優酷和土豆的合辦下,再度刷新了歷史紀錄,會上土豆網發布了千萬元規模的“土豆映像基金”,並推出“播客分成計划”。筷子兄弟則以微電影《老男孩》斬獲青年榜樣獎,古永鏘和王微一同現身,為其頒獎。

  土豆映像節評委團代表共同宣讀《承德宣言》,致力于為創作者提供最好的內容生態環境;圖源:中國經濟網

  唯一遺憾的是,王微在兩個月後宣布正式退出,發微博稱“下一個有趣的夢里再見”。

  土豆“嫁給”優酷後,告別了它的創始人。

  2013年2月,楊偉東成為土豆總裁,並宣布打造其成為“中國年輕人最喜愛的視頻網站”。這位在古永鏘力邀下加入優酷的管理人,為土豆制定了“4+1戰略”:在視頻內容方面更加專注于動漫、音樂、韓娛、時尚四個領域,同時繼續推進土豆基因中自带的原創內容,成立創作者“自頻道”。

  同時,合一集團(優酷土豆集團)宣布進入“集團BU(Business Unit)化”運營階段,提出“優酷更優酷,土豆更土豆”的發展戰略。

  “優酷土豆一度是希望兩個平台針對不同人群重點運營,那時候從用戶畫像也能很直觀感受到,土豆有更強的娛樂屬性,而優酷有更強的媒體屬性。” 土豆網早期用戶,微博博主“墨墨”告訴刺蝟公社(ID:ciweigongshe),由于種種原因,優酷的媒體之路告敗,從而轉向泛娛樂內容賽道。

  自此,土豆與優酷的內容開始趨同。

  “往後土豆的內容逐漸被優酷吞並。比如賣給土豆的獨家版權,到期後只能賣給優酷,但是會在雙平台同時播放。”據墨墨觀察,此時愛奇藝與樂視網已經開始在自制劇上投入大量成本,大有彎道超車之勢。

  起了個大早,趕了個晚集,土豆開始走下神壇。

  阿里大文娛的野心,带不動

  時間匆匆過去兩年。

  沒有了文藝青年王微充滿詩意的“自由散養氛圍”,土豆在互聯網老將古永鏘的管理下變得一板一眼。雖不曾出過大錯,有趣的“靈魂”卻也逐漸消亡。

  2015年,在線視頻行業歷經多次戰火洗禮後,格局再次發生改變:百度不斷增持、直至控股愛奇藝,並收購了PPS;騰訊旗下的騰訊視頻披荊斬棘,開始引起行業內外的矚目;搜狐視頻雖並購了56網,但後者已是一具空殼,前者此時也已顯出疲態。

  根據這一年第一季度網絡視頻的市場廣告收入份額來看,優酷土豆佔據21.7%、愛奇藝佔據19.59%、騰訊視頻佔據14.11%,搜狐視頻佔據12.60%。

  優酷土豆的市場優勢,已然不再顯著。

  “愛優騰”格局初現

  前三位玩家中,愛奇藝與騰訊視頻的背後,是互聯網巨頭BAT中的百度與騰訊。此時在線視頻行業的主要盈利方式仍是廣告收入,根據這年優酷土豆第二季度財報數據顯示,公司淨收入為16.1億元,而廣告淨收入為12.8億元,佔比近8成。

  如此單一的商業收入模式,加上內容采購、技術带寬、以及運營營銷等成本不斷增加,優酷土豆乃至整個在線視頻行業都在連年虧損。

  優酷土豆是行業中唯一一家上市公司,且背後一直有阿里巴巴為其投資,並不缺少資金通道。但在這場持續性的“燒錢大戰”中,與愛奇藝和騰訊視頻的“親爸”相比,優酷土豆的“干爹”總歸略遜一籌。

  面對愈演愈烈的“愛優騰”三國殺,古永鏘向馬云發出了求救信號。

  2015年10月16日,阿里巴巴宣布收購優酷土豆的全部流通股份。從此,在線視頻行業的廝殺,演變成另一場BAT巨頭的較量。一年後,與大多數被收購企業的創始人一樣,古永鏘也離開了優酷土豆。在新成立的阿里大文娛板塊中,楊偉東接任優酷土豆的所有業務。

  對優酷土豆來說,加入阿里集團是個穩賺不賠的買賣。

  阿里旗下的阿里影業,以及其入股的光線傳媒與華誼兄弟,成為了優酷土豆豐富且低成本的版權庫,為其打造自制內容與孵化IP提供了極大助力;而阿里集團雄厚的資金,也為優酷土豆購買網絡带寬提供了保障,在線視頻的清晰度與緩沖速度都得到了大幅提高,用戶體驗隨之改善。

  而對于阿里集團來說,優酷土豆的加盟使其在數字娛樂領域實現了一個完整的產業閉環。從影視制片領域的阿里影業,到放映領域里的粵科軟件,再到電視播放渠道的天貓魔盒,優酷土豆的加入把最後一塊網絡播放渠道的拼圖補充完整。

  

  阿里集團自此掌握了全國最大的在線視頻平台。優酷土豆多年累積的用戶量與用戶內容消費習慣,都反哺到了阿里影業的內容制作與宣發中,甚至對淘寶電商在優酷土豆平台上的精准廣告投放,也起到了巨大的正向作用。

  只是精明如阿里,早就發現了優酷土豆兩者的高度相似性。

  如果說優酷當初合並土豆,是為了通過“1+1>2”的方式來巩固自身在視頻行業的地位,那麼巨頭阿里顯然不需要兩個功能和定位都很類似的產品。阿里不會輕易放棄“國內第一在線視頻平台”的寶座,但是優酷和土豆之間,在長視頻領域只能留一個。

  獵豹發布的2016年“第三季度視頻App活躍滲透率”顯示,前三名視頻產品分別是愛奇藝、騰訊視頻和優酷。土豆已跌出前十,反倒是B站初次入圍,位列第八。

  阿里不假思索地選擇了優酷。但它在土豆身上投注了更大的野心。

  2017年3月,幾乎已被互聯網世界遺忘的土豆,再次闖入公眾的視野。橘色的笑臉logo鋪天蓋地般出現在地鐵站廣告牌和機場大屏幕上,只是那句熟悉的slogan“每個人都是生活的導演”,變成了“只要時刻有趣着”。

  在阿里的操縱下,土豆“舊瓶裝新酒”。

  很快,阿里集團召開了大型發布會,宣布土豆將全面轉型為短視頻平台。新土豆將以PUGC內容為主,由PC端轉戰移動端,長視頻內容將大幅減少,電視劇和電影仍然可以在產品內搜索到,但不會主動進行推送,土豆App的首頁將搞笑、綜娛、音樂等短視頻內容放在了更顯眼的位置。

  發布會上,土豆新任總裁何小鵬還公布了“大魚計划”,即阿里將投入20億現金鼓勵平台創作者產出有價值、有內容、有趣味、有深度的短視頻作品。而在阿里文娛體系中,原UC訂閱號、優酷自頻道賬號、與土豆賬號都將統一升級為“大魚號”,各平台的用戶系統徹底被打通。

  甚至,何小鵬還為土豆畫了一個宏大的出海藍圖,“5月將在亞洲至少兩個國家同時推出短視頻平台tudoo,讓中國的視頻走出去,讓海外的好視頻走進來,交換不同國家的好內容,讓內容流動起來。”

  在何小鵬的暢想中,阿里旗下月活過4億的UC瀏覽器、1億月活的UC新聞,以及印度地區最大的第三方應用分發商店9Apps,將為土豆的出海計划保駕護航,提供成熟的視頻分發渠道。

  土豆總裁何小鵬在“新土豆”發布會上

  互聯網業內將卷土重來的土豆,稱之為“轉基因土豆”。

  轉戰短視頻領域後,土豆直面的競爭對手變成了今日頭條、快手、秒拍等移動端內容分發產品。自2016年短視頻爆發以來,互聯網的內容競爭風口逐漸由圖文、長視頻,轉向火熱的短視頻。快手的CEO宿華曾公開表示“短視頻是新時代的文本”,今日頭條CEO張一鳴更在2016年9月投入10億元扶持短視頻創作者。

  

  2017年國內的短視頻產品,存活至今的為數不多

  在新土豆誕生之前,阿里並非沒有入局短視頻賽道,只不過將其分散在了旗下各個產品上,淘寶二樓就曾是短視頻內容電商的初期實驗田。新土豆的出現彰顯出阿里集團希望通過短視頻,來勾連內容電商、廣告、人工智能等領域的偌大野心。

  然而,“面目全非”的新土豆带不動阿里的野心,阿里也沒有將其視為“自己人”。

  大魚計划實施後,阿里體系內包括優酷、UC、淘寶、豌豆莢等平台的創作者賬號都統一為大魚號。問題出現了,很多老土豆用戶在經歷了優酷土豆賬號互相打通後,又要重新經歷賬號被統一遷往大魚號的過程,他們對平台的歸屬感蕩然無存。

  有眾多土豆網老用戶在大魚號實施初期,出現丟失賬號的問題;圖源:百度貼吧截圖

  “老土豆用戶的基地沒有了。而大魚號更像是利用土豆,給UC等阿里系產品導入創作者資源。” 墨墨說,很多老土豆用戶憤怒地出走。雖然新土豆嘗試做的文創與內容電商在幾年後火遍全國,但在過早的時間嘗試正確的事情,結果仍不盡如人意。

  同為早期土豆用戶的“月夜”認為,大魚號在為影視營銷號等盈利機構,提供多種流量分發途徑,帮助這個群體快速變現。它的初衷和本質就沒有考慮過土豆平台早期那群,以興趣為基礎的影視劇動漫同人、鬼畜視頻、飯制劇等內容創作者。

  “很多平台現在眼紅B站的互動(文化)和同人生態,但在產品最初,我們這種不賺錢義務產出的創作者卻不受重視。”

  阿里看到了土豆血液中豐富的“UGC因子”,將其與最需要UGC生產力的短視頻綁定。這個戰略方向本該天衣無縫,但略顯貪婪的大魚號卻什麼都想要,既承載了UC等資訊平台的圖文內容,又混雜了優酷平台上的長視頻影視劇,同時也要連接新土豆的短視頻內容。

  “大而全”,變成了沒有側重點。

  “後來它更像是一個UGC版的內容開放平台,你來我這供貨,我給你分成。干巴巴的,沒有任何社交關系。” 月夜提到,新土豆完全沒有自己的調性。

  何小鵬也在新土豆誕生的幾個月後,從阿里離職自行創業,土豆再次易主。

  自那後,關于土豆的消息越來越少。

  這一場“死灰復燃”,更像是徹底湮滅前的“回光返照”。

  在土豆漫長而坎坷的成長史中,原生家庭給了它一個幸福而輕松的童年,卻也因創始人的個人問題錯失發展良機;少年成名後,土豆幾經合並、高層管理人更換頻繁,優酷與阿里都曾成就過它,卻也終因自己的利益放棄了它。

  作為產品,土豆的生命已走到盡頭;作為品牌,它還承載着那個美好時光里,一部分人的青春記憶與創作情懷。

  “有些對土豆很有感情的人曾提案,希望成立專門的團隊重新運營土豆,直接對標B站,做年輕人的視頻內容社區。” 墨墨在一篇微博發文中如此記錄道。

  “做不到了。” 產品經理直接宣判死刑。

  “我們可以把創作者一個個請回來,他們很多人對土豆還有感情的。” 部分人堅持着。

  “土豆早沒了。”

  “這個平台還在的,我們也有版權資源….”

  “土豆早就是優酷的鏡像站了。”

  “……”

  土豆已“死”,微不足道,悄無聲息。

  參考資料:

  [1].《王微簡短回憶:如何創立土豆、最重要時刻以及出售過程》.華爾街日報. 2013年3月

  [2].《阿里做了新土豆,你真的以為只是短視頻那麼簡單?》.36氪.2017年4月1日

  [3].《阿里收購優酷土豆 你應該知道的三個真相》.網易科技.2015年10月17日

  [4].《土豆網曲折上市 視頻打響版權購買大戰》.時代周報.2011年8月11日

  [5].《從如日中天到銷聲匿跡,土豆網之死只因一場離婚》.關哥.2019年12月1日

  [6].《王微:憤怒,是我創業初始的驅動力》.虎嗅.2013年5月17日

  [7].《王微與古永鏘 - 詩人與銀行家的對決》.GQ.2012年8月

  [8].《土豆網版權問題成致命弱點 80多版權方集體起訴》.人民網.2009年2月3日

  [9].《“中國YouTube”終成空,為何愛奇藝還要一意孤行》.壹娛觀察.2020年3月12日

  [10].《性格土豆——王微:每個人都是生活的導演》.騰訊財經.2011年10月10日

[責任編輯:董岳昕]
網友評論
相關新聞
返回頂部 關閉